殷郊、殷洪正在組織百姓迎駕。</br> 監國的這段時間,他們勤政愛民,施了不少仁政,雖說都是出于姜后之手,但卻是他們親力親為的。</br> 他們滿心歡喜。</br> 一定要讓父皇好好看看自己的努力。</br> 這些百姓就是最重要的一環。</br> 早在收到長城邊的烽火后,兩人就將周圍村落的百姓轉移到了朝歌城內,拉長了土方的戰線,每次劫掠都得去更遠的地方,減少了百姓的損失。</br> 就在半月之前,這些百姓還心有怨言,突然就把他們強行趕到朝歌城,離了家鄉,這算什么事?</br> 可看到黑壓壓的土方騎兵后,他們才知道眼下的安逸來之不易。</br> 有城墻,有士兵,還有兩位皇子給他們安排食宿。</br> 無論紂王是在結盟上違背道義殺了敵酋,還是封禪不敬天帝,對這些最淳樸的百姓而言,實在算不得什么。</br> 其實在剛才大戰時,他們聽著城外的喊殺聲,都是害怕的。</br> 但有人來安撫,給他們解釋了很多。</br> 懵懵懂懂的百姓們,也就明白了其中緣由。</br> 百姓們都是質樸簡單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他們內心深處,多出了一份最真摯的感激。</br> 大家興沖沖的聽著號令。</br> 殷郊、殷洪平時除了處理政事,最多的便是接觸這些遷徙而來的百姓。</br> 朝歌城中的百姓大多不愁吃喝,相對富足,可這些遷徙來的百姓,才是大商大部分的普通人生活。</br> 聽聽民意,給他們安排住宿,或是分發粟米,漸漸的,兩人在百姓之中頗有威信。</br> 姜后也曾告訴過他們,紂王的對手是諸侯貴族,要多多爭取百姓的支持。</br> 殷郊、殷洪一開口,那些遷入朝歌的百姓便紛紛聚攏,寸步不離。</br> 殷洪憋足了氣,大聲道:“陛下就要回朝歌了,知道該怎么做嗎?”</br> “知道!”</br> 眾人異口同聲。</br> “按照吩咐,在安排好的位置,不要互相推擠,時刻注意御駕。”</br> 南門兩側,密密麻麻全是人,一眼望不到邊。</br> 數萬百姓聚集,其實很容易發生踩踏事件,鬧出亂子,但這些百姓不同。</br> 可以見到,有許多胳膊上纏著綢緞的男子,正在維持秩序。</br> 這些都是唯才是舉令發布后,去招賢館應征的人才。</br> 有一些文化,能識字。</br> 在負責招賢館的費仲看來,這些人只是認識幾個字,勉強聽懂了唯才是舉令的內容,想來試試而已,并沒有多大的才能,既不能做官,也不能處理地方政務。</br> 可他再一尋思,既然這么雞肋,紂王為什么要特意設立招賢館呢?</br> 直到他偶然在街市中聽到殷破敗等一干近衛的下鄉事跡后,才明白過來。</br> 原來,這些人是選來接任做近衛之前所做事情的人!</br> 有那么點文化,就足夠調解百姓糾紛,幫助鄉鄰了!</br> 土方南下之后,這些人發揮出了重大作用,每日都安撫著朝歌百姓,不至于在圍城的情況下發生暴亂,導致民心不穩,今天也是全靠他們,才能維持數萬百姓的秩序。</br> 殷洪思維有些跳脫,放眼眺望,人頭攢動,不禁道:“兄長,如果能動員全朝歌的百姓,土方根本不算什么。”</br> 殷郊瞪了他一眼:“不可,父皇此次出巡,為灌江口百姓降雨,又為陳塘關百姓消災,父皇愛民如子,豈能讓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上陣搏殺?我等是為了保護他們,而不是讓他們保護我等!”</br> 費仲氣喘吁吁走來,兩撇小胡子一翹一翹:“兩位殿下,已經全部安排妥當。”</br> 殷郊點頭:“那些小孩子如何?”</br> “孩子們管不住,臣令人予了他們一些花草,便安分了許多,等御駕入城,還能獻給陛下。”</br> 殷郊頷首點頭。</br> …………</br> 時候已不早。</br> 殷郊努力表露出一副沉穩的樣子,殷洪卻是偷偷一笑,沒個正經。</br> 接著,二人便騎馬向南門外御駕的方向行去。</br> 兩人騎馬到車駕一旁,徐徐而走,子受感到有些不適,倆半大孩子都會騎馬,自己竟能從馬背上摔下來,誒。</br> 文武百官們在車架后步行,看兩位皇子頗有氣度,滿意點頭。</br> 隊伍走了一陣,突然停止,卻是殷破敗那大如盤的肥臉匆匆來告:“陛下,前方有許多百姓。”</br> 子受稍稍一愣,便回道:“朕已知曉,繼續走。”</br> 反正又不是叛軍,管他呢,多半是看土方走了,出來晃悠透透氣,畢竟圍城圍了好一陣子,都不敢出來。</br> 三百近衛繼續邁著霸王步,歪七扭八的走起來,和后頭御林軍整齊的隊列形成了強烈反差。</br> 但偏偏,百姓們都用羨慕的目光望著他們,畢竟,學會這步子買菜能便宜不少,最近多出了這么多外來人口,菜價已經上漲不少。</br> 沒一會兒,尤渾上前道:“陛下,陛下,前方出了些異狀....”</br> 啥異狀啊?百姓拿著雞蛋、無心菜砸車駕了?這感情好。</br> 子受下了車駕,見四周的百官個個神情激動,感覺有點不對勁。</br> 他問向尤渾:“前方何事?”</br> “陛下,前方...前方有百姓,感念陛下恩德,特來迎駕!”</br> 子受深吸一口氣,這時候殷破敗也來了,大叫道:“陛下,陛下……都是百姓,一直延伸到城內,全是來迎駕的百姓!”</br> 百姓迎駕……</br> 在他的記憶范圍內,李世民有過這種待遇,還留下了“迎駕山”的傳說。</br> 李世民是誰?妥妥的明君。</br> 子受顯得謹慎,仔細思考。</br> 朝歌百姓感激自己?</br> 多半是殷郊、殷洪那邊出了岔子,偷偷摸摸干了什么。</br> 不過不用擔心,只是朝歌一地而已。</br> 宮里的奇觀建筑,灌江口和陳塘關的百姓,才是這一波結算期的昏庸值收割點,朝歌百姓不算什么。</br> 也不用改道,坦然接受便是,等酒池肉林、摘星樓、鹿臺、西園X泳館建起來,第一個罵的還是這些人。</br> 車駕越來越靠近,也不知道到底聚集了多少人。</br> 隨駕的御林軍和百官都顯得滄海一粟,只有那三百個大胖子依然醒目。</br> 怎么感覺朝歌多了不少人?</br> 車駕行至半途,費仲見此,小聰明勁兒又上來了,鉆入人群,大喊道:“陛下圣明,萬壽無疆!”</br> 人們,都是跟風的,而且氣氛如此,很快就都喊上了。</br> “陛下圣明,萬壽無疆!”</br> “陛下圣明,萬壽無疆!”</br> 聲勢愈加猛烈,幾乎沖破云霄。</br> .....</br> 求推薦票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