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首領烏鞮侯親自率領十萬族人南下,長驅直入,直抵朝歌。</br> 奉命監國的殷郊、殷洪二位皇子感城中無將,親自下到圜土,對叛軍將領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叛軍將領臣服。</br> 殷郊用人不疑,派遣雷開率三千騎兵查探土方軍情。</br> 雷開遭遇土方主力,獨自陣斬三十七人,率眾斬首千余,但依舊無濟于事,只得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且戰且退,將敵軍情報帶回朝歌。</br> 當日,烏鞮侯帶領大軍碾壓而過,直達朝歌城下。</br> 朝歌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各坊市集蕭條,街邊房屋緊閉門窗,東西南門四門緊閉。</br> 一時之間,朝歌不復往日繁華。</br> 東市,云中子的龜殼被慌亂的人群打翻在地。</br> 北市,石磯的蓍草被慌亂的人群灑的的滿地。</br> 西市,姜子牙機智的收了卦攤,回家之際卻把老婦的無心菜撞的滿地,賠了不少錢,這陣子算是白干了。</br> 石磯微嘆,城外大軍她覆手可滅,然而大劫未至,仙人不方便親自出手,她也只能期待在外的紂王能有什么辦法。</br> 街市上有小孩嚇得雙手抱頭,瑟瑟發抖的哭著。</br> 不知道多少年了,從未有方外蠻夷敢攻打朝歌,大多數人連蠻夷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br> 朝歌城外,放眼望去,能望見一道如黑色潮水般的人潮。</br> 土方兵馬目測十萬上下,朝歌兵力則有八萬。</br> 商軍憑著武器鋒銳、甲胄堅固,輔以軍陣,以一當二甚至當三、當四都沒有問題。</br> 但他們大多是步卒,朝歌城外又是曠野平原,騎兵一個沖鋒,根本擋不住。</br> 城頭上的商軍無所畏懼,只要對方攻城,他們有信心守住并且全殲,可他們很憋屈,因為對方根本不攻城。</br> 土方圍而不攻,朝歌不至于有斷糧的危險,問題是情報傳不出去。</br> 圍城能攔住傳令兵,攔不住烽火。</br> 殷郊本想點烽火通知諸侯勤王,姜后攔住了他。</br> 紂王在一點點蠶食諸侯的權力,降低諸侯的影響力,一次又一次的謀劃,無不打壓著諸侯,若是讓諸侯得知,帶兵前來,土方肯定能退去,但紂王打壓諸侯的計劃,卻是徹底失敗了。</br> 而且商王的威信也將大降,又正值紂王封禪自稱始皇帝之際,有野心的諸侯很可能趁機發難,發起叛亂或者自立。</br> 這些危害比土方嚴重得多,內部敵人才是最大的敵人。</br> 哪怕最后不得不與土方簽訂盟約,也不能讓諸侯有重新起勢的機會,土方帶來的恥辱可以日后再清算,而諸侯帶來的威脅卻不能再拖下去。</br> 殷郊在姜后的講解下,總算理清當前局勢,放棄了點烽火的想法。</br> 他又為出巡的紂王與百官擔心起來。</br> ..............</br> 子受與百官正在距離朝歌不遠的城池中暫歇。</br> 身邊仍舊只有八百御林軍與三百近衛。</br> 不是不想調兵,而是不能調。</br> 土方騎兵機動性太強,一次進攻打不死就能跑掉,一旦跑到被調走守軍的城池,那就是天大的禍事。</br> 至于諸侯....</br> 子受和姜后想的一樣,諸侯比蠻夷更令人忌憚。</br> 崇侯虎與蘇護的兵馬倒是可以動用,可等他們趕來還得好一陣子。</br> 與文武百官商議后,子受索性先派出使者與土方交涉,看看他們想干什么。</br> “稟陛下,使者回來了。”</br> “傳。”</br> 使者進了臨時議事殿,勉強傳達烏鞮侯的意思后,便倒下了。</br> 不是累死的,救不了。</br> 鼻子、耳朵都被割了,背后還有一道極大的刀傷,顯然是被土方人虐待所致,能撐到這里實屬不易。</br> 子受忿然作色,強行壓下情緒,揮手道:“厚葬。”</br> 烏鞮侯的要求很過分。</br> 和親,獻人。</br> 烏鞮侯指名道姓,要迎娶姜后與妲己,只要這般,便愿意簽訂盟約,互不侵犯。</br> 沒有大臣同意。</br> 誰敢同意讓紂王把皇后、愛妃送給方外蠻夷?</br> 而且這兩人還代表著親善紂王的兩大諸侯,姜桓楚與蘇護。</br> 我忠誠于你,把女兒送入宮中,你卻把她們送到蠻夷手中任人欺凌?</br> 誰都知道到了土方那邊是什么下場,那些蠻夷可不講什么禮數。</br> 土方大軍十萬人馬,除了人還有馬。</br> 一旦同意,無異于將這為數不多的忠心諸侯也逼離。</br> 烏鞮侯大概懂得想開窗先主張拆屋的道理,除了這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要求外,還有另一個方案。</br> 送地,送糧,送兵器甲胄。</br> 這是極大恥辱,大商建國六百余年,只有別人朝貢的份兒。</br> 土方的確在被武丁驅逐后勵精圖治,強盛了許多,可也沒到這種地步。</br>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諸侯。</br> 如果那八百路諸侯全都一心一意臣服大商,別說土方,就算羌方、犬戎、百越、東夷一起上,也都是菜。</br> 可惜六百余年過去,諸侯早已不是當初的諸侯,各懷鬼胎。</br> 老將魯雄忍不住出聲道:“陛下,土方殺我大商使節,提出無理要求,臣請命率軍....率軍.....”</br> 說著說著就沒聲了。</br> 率軍一千破土方?</br> 就算是十萬頭豬一動不動給你殺,都得殺好久。</br> 更何況,這是在曠野,騎兵的主場!</br> 如果匯合朝歌城內的兵馬以及冀州兵馬,倒也不是不能打,但打了一樣損失不小,萬一打了敗仗,結果更糟。</br> 聞仲也沒轍,他能在北海用法術,甚至用法術找跑路的紂王,但不能將法術用在人族內戰之中。</br> 至少封神大劫之前不行。</br> 如果只是損修為或是自身道行,為了大商社稷他倒也不怕,可損的還有大商氣運。</br> 老臣商容佝僂著背,顫巍巍上前,拜服在地:“陛下,同意盟約,賞土方所需吧.....”</br> 商容一心想平平安安過好后半生,可現在容不得他平安。</br> 國家大事,需要有人定奪。</br> 開口同意這大商前所未有的恥辱性盟約,定要背負一世罵名,可他還是這么做了。</br> 他奪過權,甚至仗著威望把持朝政,但他真的是個忠臣,有擔當的忠臣。</br> “就由老臣擔當締結盟約的使節,往土方一行。”</br> 一句話畢,仿佛蒼老了十歲。</br> 罵名背定了,但能換得大商社稷穩固,讓朝歌百姓不再居于惶恐之中,讓周遭城池不再有覆滅之險,讓紂王有足夠時間肅清諸侯,也值了。</br> 而且紂王肯定會記下他的功勞,后半生只要不作死,算是徹底安全了。</br> 眾臣看向商容,一時間感觸良多。</br> 造成這種局面,并不是某一個人的過失,除了子受因為演義誤判外,朝中文武,包括魯雄、聞仲這些精明的老臣,沒有一人沒想過土方會突然南下。</br> 大商真的太久沒遭遇過邊患,失去了警惕之心。</br> 眾人等待子受的回答,只要一點頭,就可以開始準備,以“贈”地,“贈”糧,“贈”兵器甲胄來換取盟約,換取土方退兵,的確是當下最好的辦法。</br> 子受看向商容,覺得這個老頭有些可愛,他緩緩點頭:</br> “朕親去。”</br> ........</br> 求推薦票,臥槽早上的定時發布設成了明天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