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五有著所有百姓的特點(diǎn),升斗小民,文化不高,道理懂得不多,但他有著小民的智慧,看到了哪兒有希望,就會緊緊抓住不撒手。</br> 他身上可能沒有鉆石,但他的話比鉆石還真。</br> 就這么幾句話,觸及到了所有人的盲點(diǎn)。</br> 是啊,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就連流民都在一年的舒適生活下,習(xí)慣了朝歌的一切。</br> 可是,朝歌是天下中心,天底下最發(fā)達(dá)的地區(qū),即便是流民的生活,但凡努點(diǎn)力,過的也比尋常百姓要好。</br> 這就是奢靡治國所帶來的好處,上層貴族、公卿的消費(fèi),全都轉(zhuǎn)移到了下層流民、百姓之中。</br> 別的不說,一個酒池肉林,就養(yǎng)活了無數(shù)釀酒的、打獵的,可以說,在這朝歌,只要有手有腳,就餓不死。</br> 子受他實(shí)在弄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看看這地上,還有他隨地亂吐的一堆瓜子殼呢!</br> 甚至特意在刑場玩鬧,將一干囚犯全都扔到了水里,行事乖張荒誕,可怎么就突然蹦出來這么一堆人,對自己感恩戴德呢?</br> 反倒是群臣感慨不已,今天嚴(yán)明律法,他們最擔(dān)心的就是殺得太多,無法讓流民心服口服。</br> 可現(xiàn)在呢?</br> 還有誰不服?</br> 還有誰敢不服嗎?</br> 群臣一下子便抖擻起精神來,方才貴族的壓迫,流民的怨言,吃瓜百姓的指指點(diǎn)點(diǎn),著實(shí)讓他們很不自在,可現(xiàn)在全然不同了。</br> 難怪紂王不僅吃燒烤還嗑瓜子,原來一切盡在掌握中。</br> 前些天報(bào)紙上還登載著時日曷喪,沒錯,夏桀當(dāng)太陽,百姓們都要和他同歸于盡,但紂王當(dāng)太陽,百姓就跟個向日葵似的,仰著頭依附。</br> 群臣紛紛大笑,今天不管是干什么,底氣都足了起來,因?yàn)樗麄儽澈螅局氖侨f民啊!</br> 商容對著傅言揶揄道:“三皇五帝神圣事,知民之疾,體民之苦,治天下以仁,因而萬民從之。”</br> “陛下所為,不忘初心,看看這些鄂城來的百姓,十幾萬人,不惜翻山渡江,也要來朝歌,能有吃的,有住的,便會積極做工,再看看這朝歌之人.....”</br> 商容也不在乎了,指著在場的貴族、流民直接罵了起來,往常他是不會這樣的,但今天,那些南方之民,讓他沒了任何顧忌:</br> “知恩圖報(bào),應(yīng)是所有人都知曉的道理,你們難道不會感到羞恥嗎?”</br> 傅言臉上青一陣,白一陣。</br> 商容繼續(xù)道:“老夫今日見了這一幕,尚且還慚愧,枉為三朝之臣,而你們,享受著朝歌的一切,享受著陛下給與的一切,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diǎn)羞恥之心?”</br> 升米恩,斗米仇,是這個道理沒錯,現(xiàn)在流民們就處于一種斗米仇的狀態(tài)。</br> 但毫無疑問,他們在最初時還是懷著感恩之心的,并非是生來就是翻臉不認(rèn)人的白眼狼。</br> 這恩,每個人都懂,只是一直藏在心中,又經(jīng)過了一年之久,被他們忘了罷了。</br> 又或是他們知道自己被紂王接納,受了莫大的恩情而無以回報(bào),感覺壓力太大,潛意識中將這份恩情忘卻,可毫無疑問,每個有良知的人,都知道這份情誼。</br> 在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可能會抱怨,可能會暗罵,可能會因?yàn)椴凰窔蚣埽蟠虺鍪郑踔潦芩诵M惑,做出行刺這種大恩如仇的事情。</br> 可是,當(dāng)他們在南方流民的真心話下,意識到一切后,便不同了。</br> 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大恩人,可總的來說,恩人就是恩人,有恩就是有恩。</br> 興許在現(xiàn)代還不好說,但這時候的人們,對仇人會犧牲性命去報(bào)仇,對恩人,亦會犧牲性命去報(bào)恩。</br> 先前行刺的刺客之中,有兩個壯漢,兩兄弟剛剛被人從淇水之中撈起來,旁聽了這一切。</br> 兩人躺在地上,身上的濕衣沾滿了泥土,興許之后會生一場大病,其實(shí)他們根本沒有以后,因?yàn)榻裉鞎涝谶@里。</br> 他們呼呼喘息著,似乎是盡力吸著這輩子的最后一口氣。</br> 年紀(jì)稍長的那個壯漢喃喃道:“桐弟,剛流亡到朝歌的那天,所吃的粟米粥,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東西。”</br> 一邊年輕的壯漢沉默不語,點(diǎn)點(diǎn)頭,表示贊同。</br> 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兄弟兩人忽然極為有默契的挺身站起,嘶聲大喊:“士為恩己者死,罪民不思報(bào)恩,而刺駕殺王,萬死亦不足報(bào)紂王救濟(jì)之恩!”</br> 說罷,便縱身一躍,跳入了淇水。</br> 這次可沒有官員去撈他們,兩人的腳綁在一起,根本游不動,難有無生還可能。</br> 這吼聲震動了傅言與甘盆,他們都知道,完了。</br> 流民的暴動是貴族與紂王間的博弈,現(xiàn)在流民,乃至刺客,都感受到了紂王的恩德,他們還能怎么做呢?</br> 方才還說紂王不得人心,可這人心.....</br> 不得的僅僅是貴族之心,貴族卻不能代表所有的人。</br> 傅言看著一言不發(fā)的紂王,雖說沒有說出治罪的話語,也沒有借著民心針對貴族做些什么,就連他突然橫插一手,質(zhì)問王老五的傅家家主,紂王也沒有半點(diǎn)懊惱的動作。</br> 但其中態(tài)度已經(jīng)不言自明。</br> 接下來,若他還想留存貴族最后的一點(diǎn)體面,就應(yīng)當(dāng)知道怎么做了。</br> 傅言在那一瞬間想了很多。</br> 他想到了身為奴隸又為國相的先祖傅說。</br> 傅說在傅巖做苦役,那里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筑護(hù)路,到了現(xiàn)在,傅家人也每年去傅巖祭拜。</br> 后來傅說被武丁發(fā)掘,以托夢為由力排眾議,舉其為相,留下了一段佳話。</br> 傅說本為無名氏,依武丁詔書,賜姓傅,這傅家的傅,也是商王給的。</br> 傅言想到這里時,已經(jīng)淚流滿面,拜倒在地。</br> 他嘶聲哽咽道:“先祖……先祖起于版筑之間,蒙武丁先王厚愛,忝為一國之相,罪民為先祖之后,本當(dāng)忠心報(bào)國,卻……卻……”</br> 他哽咽著,鼻涕眼淚一并外流,興許是堵著嗓子眼了,嗆得咳嗽兩聲,沒能繼續(xù)說下去。</br> 傅家先祖和武丁先王的故事,可以算是流芳千古。</br> 當(dāng)年傅說也有曾和武丁一同打壓諸侯貴族,24k狂暴武丁的南征北戰(zhàn),初衷其實(shí)就是以暴力手段壓服不臣。</br> 可今日這般,卻算什么呢?</br> 協(xié)助商王打壓貴族的大臣之后,終是成了與商王作對的貴族。</br> 也不知道先祖知道了這一切,會是怎樣的唏噓。</br> 傅言伏地大哭,即使他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大勢所趨,卻也無比后悔。</br> 紂王收攏流民,是對流民的恩德,傅家何嘗不是因?yàn)槲涠〉膯⒂茫懦闪速F族呢?</br> 這份恩德,可曾有相報(bào)?</br> 傅言顫著雙腿,勉強(qiáng)站了起來,四顧一番,望見了商容的冷臉。</br> 他不知道商家的后人會不會和自己一樣,與未來的商王作對,但他在商容身上看到了先祖的影子。</br> 傅言向商容回報(bào)了一個恭敬的小禮,而后,他踉踉蹌蹌地走到淇水邊。</br> 這里有玄鳥衛(wèi)用石頭砌成的篝火,烤好的魚早就被子受吃光了,僅余下串魚所用的長木簽,噢,還有一只烤焦了的沒人吃。</br> 木簽都是隨手削的,又被火烤過,上頭有著片片漆黑,還掛著幾絲魚肉,頂頭上削得極為銳利,唯有如此,才能將魚串起。</br> 傅言拾起了一根木簽,對著甘盆高喊道:“甘兄,告知我兒傅語,今傅家事已完結(jié),愿繳納田賦,輔佐圣明之君于億萬年也!”</br> “吾祖起于微末,致位富貴,賴商之恩!”</br> 他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這是任何貴族都做不出來的低俗事兒,而后便將木簽插入咽喉,一股鮮血噴涌飛濺,整個人栽入淇水之中,死得不能再死。</br> 忽而,也不知是傅言太胖,還是淇水里沉了太多尸體,冬日本應(yīng)極靜的淇水,猛地翻涌起來。</br> 水流就像大清早聚眾斗毆的近萬流民一樣,鼓噪著,吶喊著。</br> 越流越快,甚至聚成了龍卷,將岸邊的蘆葦叢都卷了起來。</br> 就連那石砌篝火都不能避免,那條無人賞識被烤焦了的魚直接被卷到了天上。</br> 龍卷落下后,淇水中現(xiàn)出一只巨獸,有些像老虎,卻又不是,渾身長著刺。</br> 辛甲立即失聲道:“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其四曰狴犴,其形似虎有威力,其性急公好義,仗義執(zhí)言,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br> 吃瓜百姓與流民起初被這巨獸嚇了一跳,下意識想跑路,但一看,這巨獸有些眼熟。</br> 狴犴嘛!</br> 當(dāng)年大禹治水時,有生靈習(xí)慣于沼澤洼地的環(huán)境,因而大力阻撓,還是應(yīng)龍令多只狴犴出手相助,才治住沼澤地里的蟲豸毒物。</br> 直到現(xiàn)在,民間還流傳著一種狴犴龍舞,因而大多數(shù)人雖然壓根沒見過狴犴,卻能一眼認(rèn)出,這可是神獸!</br> 只是....</br> 傳說中狴犴能分善惡,有斷罪之能,此時出現(xiàn),所為之事.....</br> 無數(shù)人將目光放在了剛被從淇水撈出,還在喘氣的犯人們,他們打架斗毆,還致死致傷,理論上,是有罪的。</br> 至于為什么是理論,很簡單,因?yàn)橛凶锸切路ㄒ?guī)定的,按照以往的思維來看,打架斗毆還能有罪?還能判死?那是失心瘋了吧?</br> 所以,他們大多是不認(rèn)罪的。</br> 狴犴張開血盆大口,發(fā)出一聲似虎非虎的大吼,無數(shù)人心頭巨震,而那些斗毆參與者們,紛紛升起一股悔意。</br> 他們終于明白了過來,紛紛挺身站起,將脊背挺得比以往都要直,面上,則是在垂淚悔悟:</br> “唯死矣!”</br> 一聲聲的高吼下,便有那些被判了刑的犯人,投向淇水。</br> 狴犴不作遲疑,吐出一口氣,身上的毛針如利劍,劃破犯人們的咽喉,倒不用淹死這么難受。</br> 犯人們竟在狴犴的影響下,自行認(rèn)罪,紛紛赴死,面對這忽然而來的變化,李靖愣了愣,道:“臨刑悔悟,許其親朋撈尸安葬。”</br> 李靖這時終于悟了。</br> 從年初時紂王拍碎法碑之后,他就一直在法理與情理之間糾結(jié),而今終于得到了答案。</br> 所謂的新法,嚴(yán)厲法度,其核心并不是像連坐那般的重刑、苛政,所以紂王特意將連坐給拍碎了。</br> 這些都只是浮于表面的東西,只是一種手段,而背后真正的核心思想,是以律法提高人們的道德底線,讓人們對自己有約束力,這樣一來,才能阻止暴行、阻止犯罪。</br> 李靖感觸頗多,他以前還以為,只要嚴(yán)刑就可以了,對犯人嚴(yán)加懲治,令其害怕,就足夠,所以這次流民暴動,他本來也是打算以殺為主,殺個淇水赤紅,讓人們徹底心生畏懼。</br> 乍一想,很高效,也有可為,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shí)還是個治標(biāo)不治本的方法,因?yàn)闅⑷藷o法解決根本的問題,甚至反而會加深矛盾,讓流民更加抱怨,而更加忽略早前的恩德。</br> 嚴(yán)明律法是對的,但想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嚴(yán)明律法。</br> 就像這些流民,無論是西岐流民還是北狄牧民,都頗為彪悍,想著的就是誰拳頭大誰不吃虧,遇到矛盾打一架,誰贏誰說了算。</br> 還得摻雜些情理,提高人們的道德基礎(chǔ)。</br> 現(xiàn)在淇水依然被染紅,但卻不是被動染紅,而是人們主動認(rèn)罪,陳述過錯甘心赴死,此事過后,人們必將有所改變。</br> “陛下萬...陛下圣明!”</br> 在這沉默之中,突然有人發(fā)出了大吼,而后,還有一個稍小一些,又有些尖銳的聲音附和。</br> 這兩個聲音,毫無疑問是費(fèi)仲尤渾,該做什么事,該怎么做,他們最清楚。</br> 各懷心事的文武,各懷鬼胎的貴族,心有感觸的吃瓜群準(zhǔn)以及流民,在這兩聲吶喊之中也反應(yīng)了過來,不管是真心還是迫于局勢,紛紛道:“陛下圣明!”</br> 在這無數(shù)的稱頌聲中,子受的內(nèi)心是有點(diǎn)崩潰的,雖然沒說萬歲,但就這么個情形看來,萬歲都得算樂觀的,距離鹿臺自焚又近了幾步,約莫也就剩個二十三、四年了。</br> 得想個辦法彌補(bǔ)一番。</br> 子受望向淇水中的狴犴,就你了,你不是瑞獸神獸來著么?</br> “來人,請國師過來,別整天待在府里打瞌睡,那些人雖是打架斗毆手有人命的犯人,卻也是我大商的犯人,自有我大商官員審理,這狴犴何物?怎能越俎代庖,速速將它擒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jiān)f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yuǎn),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yuǎn)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yuǎn)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jī)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xiǎn)的廢墟中,半點(diǎn)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jī)會。</p>
良久之后,機(jī)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