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一拱手:“臣欲向北擴建。”</br> “為何是北?”</br> 萬年回答:“朝歌以北土地廣袤,以往未有覆蓋,是因為地勢太過平坦,容易被北方戎狄長驅而入,有圍城之憂,而今北狄各部族已臣服,又有長城以御羌人,便不再有此之患。”</br> 子受沉吟片刻,道:“倒也不錯,不過朕欲往東擴建。”</br> “東邊?”萬年滿臉疑惑:“東邊便是淇水,又如何擴建?”</br> 子受笑道:“跨過淇水不就好了,遇山開山遇河搭橋,將一段淇水納入朝歌之內,有何不妥?”</br> 萬年遲疑道:“這....到也并非不妥,有此水源,朝歌百姓必然更易生活,但搭橋得大費工夫....”</br> 子受大手一揮:“凡事總得有開始,早一日搭橋,便能早一日完工,朕聽聞流民行事頗為不守規矩,是也不是?”</br> 這次回答的則是李靖:“這些流民有從北地而來的牧民,也有從西岐而來的流民,身份不明,行事彪悍,興許還有些諸侯派來的間人,因而桀驁難馴,便是律法嚴明,也難以拘束!”</br> 這是李靖頭疼的原因,擴建朝歌就要拆掉那些臨時搭建在朝歌之外的破屋子,可住在破屋子里的流民抵抗不說,還鬧事,當真是一群刁民。</br> 子受道:“我大商海納百川,應寬容以待,但對于鬧事者,皆依照律法嚴懲便是,流民吃了太多苦,桀驁難馴,不信任朝廷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李卿家依法理嚴懲,也在情理之中。”</br> “臣...明白。”李靖應道,他拿捏不準,但總得處理一番,若是任由這么下去,問題只會更大。</br> 子受又道:“若是流民再鬧事,便征調去修橋、修路,擴建朝歌缺的是人手,那些俘虜遠遠不夠,如此能夠妥善安撫流民,功勞不小?。?amp;rdquo;</br> 萬年眼前一亮,也不顧背上的酥麻感,連聲道:“陛下圣明??!此舉既能讓流民不再抱怨,又能增加勞力,一舉兩得,只是不知,這一日的工錢該如何制定?”</br> “工錢?什么工錢?”子受搖頭晃腦:“沒有工錢,國庫本就空虛,哪來什么工錢?他們因為鬧事才被征做民夫,有錯在先,何來工錢一說?”</br> “這...”萬年愁眉不展:“如此只怕不好管理。”</br> 子受擺擺手:“那便是卿的事了。”</br> 就是不好管理才會有民怨?。?lt;/br> 這些流民已經囤積一年了,這一年里朝歌不僅提供了臨時住房,還時不時賑粥,已經算很不錯了。</br> 正是這樣,才會潛移默化讓他們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朝歌善待他們,就應該給他們解決所有問題,可現在不僅不解決問題,還讓他們去當免費勞力?</br> 要是沒有住房賑糧倒好,可體驗過優良待遇的流民,怎能甘心如此呢?</br> 流民就是這樣的,一直對他壞,突然對他好了,他會感激,而一直對他好,突然不對他好了,他反而會埋怨。</br> 大商虧欠這些流民什么了嗎?沒有,大商接納了他們,賑濟了糧食,對他們有恩。</br> 如果先讓他們做工,然后接納進而賑糧,一切好說,感恩戴德,可順序調轉,哦豁,民怨四起!</br> 子受都算好了!</br> 他問向萬年:“此言當真?”</br> “當真,若是如此,豈止是不好管理……”萬年長嘆了一口氣:“陛下有所不知,這些流民不似朝歌百姓,朝歌百姓足以溫飽,身有余錢,便會忌憚律法,可流民勉強溫飽,對未來不報以希望,對律法根本沒有幾分敬畏之心……”</br> “原來如此。”子受道:“那就這么辦吧,既然對律法沒有敬畏之心,朕就來教教他們怎樣才能有敬畏之心。”</br> “陛下,不妥!”</br> “此舉不可取,還請陛下三思!”</br> “萬大人言之有理,流民之事還得等稍后再議,請陛下三思!”</br> 內間里幾乎所有有分量的臣子都發話了,如果不是背上還站著個人,只怕就是齊刷刷拜倒一片。</br> 眼見紂王又要乾綱獨斷,商容直接將給自己按摩的女子推開,道:“陛下,臣有話說!”</br> “老丞相請講。”子受微微點頭。</br> 商容道:“臣以為律法嚴明是好,但這些流民此前非我大商之民,亦沒有多少歸屬感,做出些違法亂紀之事也不意外……”</br> “我大商海納百川,這些流民心慕大商而來,自然要善待,如此方能得人心,如萬尚書所說,召之做工,再予工錢,便能收其心,人人皆能沐浴我大商恩德,方能歸心,進而遵守律法,為我大商之民。”</br> “若不如此,僅強召做工,卻不予工錢,便會有民怨,些許民怨倒沒有什么,但若有人從中煽動,借此鬧事惡意中傷,只恐有損陛下圣明!”</br> “臣等皆知陛下善待流民,便是強召這些流民做工也沒什么,可天下人不知啊!若是國庫吃緊,臣愿貢獻家財!”</br> 商容神情嚴肅,這不是小問題,這批西岐的流民如果用得好,便能聲勢大漲,如果用的不好,會頻頻出問題。</br> 朝中大佬紛紛附和,子受覺得幸好自己分了兩間房,不然另外一間房里的大臣也這么附和,只怕還真就難以隨自己的意了。</br> “朕意已決。”</br> 他鐵了心不發工錢,是流民欠他的,不是他欠流民的,搞清楚這個道理。</br> 你們被搶了來投奔,吃我的,穿我的,我讓你們做事,不發錢還要鬧?沒這個道理!</br> 憑啥就得白養你?</br> 至于要出亂子還是要暴動,那都沒什么,正好來貢獻昏庸值,美滋滋。</br> 反正派兵守著,這些流民也翻不起風浪,安心當昏庸值制造機吧。</br> 見紂王如此強硬,大臣們也無心享受按摩了,整個內間非常安靜,只有那些女子忐忑不安,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好似聽到了不該聽的事情。</br> 子受又道:“不過老丞相所言,亦有一定道理,錢保……”</br> “臣在!”錢保拱手,有些莫名其妙,他是個看病的,擴建朝歌處理流民和自己有什么關系?</br> “老丞相憂國憂民,給老丞相刮個痧,刮痧鎮靜安神、辟邪散濁,老丞相定然延壽百年,大商萬萬不可失了老丞相!”</br> “臣...遵旨!”錢保眼皮微微跳了一下,他總不能抗旨吧?</br> 刮痧確實對人體有好處,尤其是商容年老,已有多出暗疾,年初時就是淋雨受了風寒,刮痧正好對癥。</br> “慢著...慢著!”</br> 商容連連呼喝,錢保面無表情,早已拿起玉石刮痧板上了手,醫者要講醫德,有病就得治。</br> “萬卿家也是憂國憂民?。?amp;rdquo;</br> “臣....”萬年勉強拱手,他還是力勸:“若是國庫吃緊,擴建一事,可暫緩。”</br> 子受咂咂嘴:“國庫雖是吃緊,但錢糧總歸要有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朕想問問,貴族可有繳納田賦?”</br> “井田制下,百姓耕種公田,繳納一份田賦,那些貴族手里的土地種出了糧食,朝廷可得幾何?”</br> 商容在錢保的刮痧技術下直哆嗦,沒能回答,還是伯夷出面答道:“貴族的田地是私有田地,朝廷收不得田賦。”</br> “普下之下莫非王土,何來私有田地一說?依朕看啊,這些貴族手里有糧,干脆找他們征收就好了,如今國庫空虛,正好解決燃眉之急。”</br> 貴族繳納田賦....</br> 群臣驚駭無比,不交田賦就是貴族的特權,地是他們祖先爭的,那是他們的東西,怎么能給朝廷?</br> 子受認真道:“怎么?貴族經商,賺得錢財,所以得繳納商稅,貴族種地,種出糧食,難道不應該繳納田賦嗎?”</br> “這……”</br> 被按摩按得欺壓咧嘴的楊任顧不上噴,他不知該如何是好,理是這么個理,但事不是這么個事。</br> 于是他只得道:“陛下,若是貴族繳納田賦,足以有大量糧食盈余,可大商六百年從未開此先河,陛下可知,這是為何?”</br> 伯夷跟著應和道:“這便是因為,貴族與陛下先祖沾親帶故,哪有向自家親族收田賦的道理?”</br> 他嘆了口氣,其實他作為商王室的旁系,對這一點看的更加清楚,死去的子啟、沉迷唱戲的子衍,北去的箕子、梅伯,哪個不是家里有田?</br> 噢,還有個差點被忘掉在城外莊子里整天不知道干什么的比干,這些人家里都是沃土無數,可他們繳納田賦嗎?</br> 不交,即使現在強迫貴族們交了田賦,再往后數百年,這些王室的后代成了貴族,沿著祖輩的血脈,貴族還是不需要交賦稅。</br> 還有這朝中公卿,如果辭官了,致仕了,不也是小貴族?他們能交田賦嗎?</br> 子受卻一個字沒聽進去,有錢有糧的人交更多稅,這是正常邏輯??!他們消耗的公共資源更多啊!</br> 子受笑吟吟的道:“國庫空虛,缺少錢糧,那就得讓有錢糧的人來交,難不成要朕加收田賦,讓百姓流離失所,逼的百姓易子而食?凡事都得嘗試一番,有新法,制定新的田賦又有何不可?”</br> 子受看著群臣,自己已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從這些臣子愿意為了給百姓普及毛衣而追出宮勸諫就知道,他們都是心懷天下的可愛之人。</br> 群臣默然無言,以往他們對此可能感觸不深,但自從去年到各地休沐之后,他們看到了許多百姓之苦。</br> 居廟堂之高難知百姓之苦,那時候他們才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他們的俸祿,可都是來自那些百姓的血汗??!</br> 甚至不少人都決定,如果明年依然休沐,還是會如此,到地方上看看,多走走,多見識見識。</br> 因而,在這番話下,竟是有不少人動了心。</br> 可他們無法下定決心。</br> 早晨紂王才在大庭廣眾之下毛衣騎射想更改服飾篡改禮制,現在又來一個向貴族收取田賦?</br> 還不知得鬧出什么樣的亂子??!</br> 所有人竟都陷入了沉默。</br> 收田賦之難,難于上青天,新法的壓力已經很大,還有早上蠢蠢欲動的新禮,再加上現在的新賦....</br> 哪怕只是有這個念頭,都會有無比巨大的壓力。</br> 子受看著群臣的反應,心中已有打算。</br> 出亂子好,壓力大更好,只要群臣站在自己這邊就行。</br> 本來就是和貴族徹底為敵,這些東西都沒什么,只是單純賺取更多昏庸值,有人撐著保住王位,等著昏庸值結算就行。</br> 要是群臣全都不愿意,他還真不一定敢,畢竟貴族都造反兩次了,再來第三次還沒人可以指望的話,就只能帶著老婆跑路了。</br> 子受心中感慨,能臣干吏在某種方面對賺取昏庸值也是有用的,起碼能兜個底。</br> 他輕聲道:“諸位卿家皆是朝中棟梁,莫非拿捏不定嗎?貴族的田賦,難道不該收嗎?”</br> 他進一步加重砝碼:“城外為何會有流民?今日為何又會有工錢之爭?我大商以奢靡之術治國,錢糧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天塌下來了,有朕頂著,貴族有怨氣,也是沖著朕來,朕頂在最前頭,諸卿就做著下頭的幾根柱子,莫非也做不得?”</br> 商容先是因刮痧疼得冷嘶一聲,又長嘆一聲:“陛下尉所言,并非沒有道理,老夫忝為當朝丞相,若是再有異議,實是無地自容,陛下已有決斷,老臣自然唯首是瞻,這改田賦便由老臣主持....”</br> 群臣對視了一眼,目中駭然,商容說親自主持,可以說是將一切都背負下了,即使改田賦失敗了,紂王也只需要將其罷黜,就什么事都沒了,貴族也不可能刻意找茬,畢竟在羊毛衣與工坊上朝廷已經讓出了大量利益。</br> 老丞相....當真高義!</br> 其實商容覺得沒什么,他老了,身體也不好了,能干的事已經不多了,用最后的名聲與地位做這么一次事,也值得了。</br> 他早上領著群臣追出朝歌,為百姓謀毛衣之利的時候,就抱著這樣的念頭,必須做點什么。</br> 不算什么明哲保身,他也不需要什么功勞,就當是歷經三朝為人臣,為天下做的一點實事。</br> 子受卻不知道商容在想什么,你這老頭怎么搶我昏庸值呢?絞盡腦汁也就這么幾件穩賺不賠的事,你還要接鍋?</br> “既是朕提出,便是朕主持,錢大夫,再給老丞相拔個罐兒。”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