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在路上遇見了怒氣沖沖的龍吉,百般詢問卻不知道緣由,索性以其他快樂的事來轉(zhuǎn)移龍吉的火氣。</br> 近一年未見,好生想念。</br> 臨近朝歌,子受打算在集市上打探打探消息,朝歌文武就沒一個不帶匕首的,實在讓人不放心。</br> 遣楊貴妃帶著兵馬歸營后,子受便讓龍吉使了個小法術(shù),改頭換面,至于楊貴妃區(qū)區(qū)妃子卻能驅(qū)使將軍李烈以及大商正規(guī)軍是否符合規(guī)定,自然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br> “賣報咯!”</br> “賣報咯!”</br> 子受放眼望去,只見一個精神矍鑠的老婦人大聲叫賣著。</br> 這老婦人不應該在賣無心菜嗎?</br> 子受牽著龍吉上前詢問:“老人家,今天怎的不賣菜了?”</br> 老婦一愣,拿出一捆無心菜,問道:“一捆無心菜三文,買三捆送一份報紙。”</br> 這個老婦人很精明,是個奸商,還知道玩捆綁銷售,就是不知道這報紙哪來的。</br> 子受呵呵兩聲,只覺得有些奇怪,菜價居然降了,莫非賠本賺吆喝?</br> 老婦見子受半天沒有回應,偷偷翻了個白眼,就是這種問價不買的人太多,她才沒有吆喝賣無心菜,轉(zhuǎn)而吆喝較為新奇的報紙。</br> 不過她沒有表現(xiàn)得太過,自從有了商隊,各地貴族往來貿(mào)易,朝歌是天下中心,有些面生之人,也實屬正常。</br> 眼前的男人衣著華麗,明顯是個富貴之人,身邊的女子雖然身材不適合生兒育女,但容貌靚麗,聽說很多達官貴人就好這一口。</br> 子受沒察覺出老婦的心理活動,自顧自問道:“聽說這報紙只在大臣貴族中流通,為何出現(xiàn)在了市面上?”</br> 老婦人頓覺無語,這人是幾個月沒來過朝歌了,這點事都不知道?</br> 她耐著性子道:“說是王叔梅伯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用銅做成一個個規(guī)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成為活字,印刷報紙的時候,只要排列后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能量產(chǎn),于是民間也出現(xiàn)了許多。”</br> 印...印刷術(shù)?</br> 子受很平靜,當初他在以報紙引出焚書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件事。</br> 直接跳過雕版印刷到了活字印刷,也并不意外。</br> 在他看來,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雖然是偉大的發(fā)明,但并不困難,以老祖宗的智慧,只要想到了,有了靈感,很輕易就可以做出來。</br> 箕子能莫名其妙發(fā)明出黃紙,同為王叔的梅伯自然也能整出配套的印刷術(shù)。</br> 當然,這朝歌梅伯是待不下去了,他得陪箕子去孤竹國以南開發(fā)朝鮮。</br> 不過,雖然能接受,但也得問明白緣由,子受決定追根究底:“老人家,不知王叔梅伯,又是怎樣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呢?”</br> 老婦人覺得眼前的富貴公子問了這么多,肯定會不好意思,而后為了表達歉意,定會買些無心菜,今天就可以提前回家,去賭馬了。</br> 那位養(yǎng)活朝歌無數(shù)窮人的慈善道人又來散財撒幣了,要不是這批無心菜再放下去容易壞,她根本會在今天叫賣。</br> 老婦人依然耐著性子道:“據(jù)說是宮里加了商稅,不少貴族商人拿不出現(xiàn)錢,便省了鑄錢的工序,直接上繳青銅,又因為紂王此前熔了不少青銅器鑄錢,王叔便想著重鑄些新的青銅禮器,某天在銘刻禮器上的銘文時,有了靈感,便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br> 子受頓時了然,在青銅禮器上印刻銘文的方法,和活字差不多,可以說,大商這個重視青銅禮器的朝代,是孕育印刷術(shù)的最好年代。</br> 如果正兒八經(jīng)的歷史上商朝出現(xiàn)了紙,多半也會出現(xiàn)配套的印刷術(shù),這和誰背刺自己無關(guān),純粹是一系列的因果關(guān)系。</br> 子受在心里這么安慰自己,其實他知道,如果按照老婦的說法,自己當初沒有熔青銅器鑄錢,梅伯的靈光不會這么容易一閃,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多半得拖上幾年。</br> 不過拋開這點,子受覺得活字印刷術(shù)的出現(xiàn)其實對自己的影響并不大。</br> 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最大作用是促進了文字的傳播與文化的活躍,文化異彩紛呈,使得士人階層壯大,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流傳和保存,讓知識文化向底層社會大面積普及。</br> 但問題真的不大,并不是先進就是好的。</br> 采用活字印刷術(shù),需排版工匠識字,這個要求有點高,反倒是麻煩的雕版印刷,可以直接將字塊當圖案來看。</br> 另外,油性墨沒有出現(xiàn)之前,印刷質(zhì)量堪憂。</br> 更關(guān)鍵的是,現(xiàn)在字體不統(tǒng)一。</br> 這是子受最放心的地方,自從黃紙出現(xiàn)后,大臣們的奏疏更加龍飛鳳舞,每個人的字都有每個人的風格,書寫風格不一樣就算了,同一個字,連筆畫都不一樣。</br> 看奏疏必須連蒙帶猜,才能大致弄明白意思,當昏君本就不用多管朝政,所以從此之后,若非必要子受根本不看奏疏,何況其他人。</br> 這么一來,活字印刷的字塊,應該以怎樣的字體為準?</br> 到時候字體大小不均、筆畫粗細不一、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齊都是小事,同一個字寫得和他人認知不一樣,根本認不出啊!</br> 清末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著錄歷代書籍七千七百四十八種,約計不同版本兩萬部,其中活字印刷只有二百二十部,僅僅只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一。</br> 那時候的活字印刷使用得都不廣泛,何況現(xiàn)在!</br> 之前報紙只在朝歌一地,少部分大臣、貴族之中流傳還好,問題不明顯,可現(xiàn)在想用印刷術(shù)來普及,卻是想得太多了。</br> 各個地方的字體根本不一樣!</br> 子受很安心,報紙,隨你印,你盡管印,印了給誰看?</br> 尋常百姓之中,能識字的有多少,還指望他們買報紙?</br> 還不如印連環(huán)畫呢!</br> 看老婦這模樣,多半是報紙賣不出去了,不得不和無心菜捆綁銷售。</br> 子受覺得,老婦為自己解釋了這么多,也不容易:“那給我來一份報紙吧。”</br> 老婦頓時拉下了臉,我陪你嘮這么半天,就買一份報紙?</br> 她嘴里的牙齒沒剩下幾顆,卻也咬得咯咯響想:“一份一文。”</br> 這么便宜?子受狐疑,掏了半天沒掏出錢,只好求助似的看向龍吉。</br> 龍吉會意,拿出一貫錢遞了過去。</br> 她對一文還是一貫都沒什么概念,即使多了,老婦這么可憐,多給些便是。</br> 就在老婦激動地接過錢時,子受一把搶走,從中拿出一枚小銅板,遞給了老婦。</br> 昏君的正常操作,應該是直接搶,給一文錢就不錯了,還給一貫?</br> 千金買虎骨的惡劣影響都沒結(jié)束呢!</br> 子受將剩下的錢塞進懷里,拿上一份報紙,隨意看了眼。</br> 懷里的銅錢瞬間落在地上,滾得滿街都是。</br> 問,我國在什么時候統(tǒng)一了文字?</br> A.商朝B.漢朝C.唐朝D.秦朝</br> 根據(jù)同長同短選A原則,這題選A。</br> 毫無疑問,A是正確答案。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