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磯看到太乙真人,情緒緩和幾分,打了個打稽首,道:“道兄。”</br> 太乙真人答禮。</br> 石磯問道:“道兄,你的弟子射死貧道的碧云童子,又打傷彩云童子,還用乾坤圈傷我,道兄,好好讓哪吒出來道歉,萬事俱息,若道兄遮掩,反為不美。”</br> 太乙真人護犢子,道:“哪吒在我洞里,要他出來不難,你只到玉虛宮,見我掌教老師,他讓我交給你,我便交給你,哪吒乃奉御敕欽命出世,輔保明君,應和天命,非我一己之私。”</br> 石磯皺眉,怎么這般不講道理?只得道:“道兄差矣!你縱徒行兇,殺我徒弟,還以天命壓我,難道欺我修為不如你?”</br> 太乙真人搖頭,道:“石磯,你乃截教弟子,吾乃闡教弟子,當知吾輩一千五百年不曾斬卻三尸,犯了殺戒,故此降生人間,有征誅殺伐,以完此劫數,今天命如此,成湯合滅,周室當興,玉虛封神,應享人間富貴,當時三教共簽封神榜,吾師便命我教下徒眾,降生出世,輔佐明君。”</br> “今哪吒乃靈珠子轉世,輔周滅商,奉的是天命,他傷了你的徒弟,自是天命,也是定數,我知你道德高尚,又何苦如此?似你等無憂無慮,無辱無榮,苦修得道便可,為何偏要礙了天命?”</br> 天命?定數?</br> 天命就讓我那童兒死去?</br> 他做了什么遭天譴的事?</br> 整日侍奉自己,除此之外便是清修采藥,又礙了誰的事?</br> 想到這里,石磯忍不住心頭火,叱喝道:“這又是何道理?”</br> 太乙真人強辯:“此乃天命,自有道理。”</br> 天命?道理?</br> 哪吒射死碧云童子,石磯忍了。</br> 哪吒打傷彩云童子,石磯忍了。</br> 太乙真人護犢子,石磯忍了。</br> 太乙真人抬出元始天尊,石磯忍了。</br> 可現在呢?</br> 哪吒行兇殺人,她憋屈地表示,只要道歉就不計較,可太乙以天命大勢壓人,哪吒連個面都不愿露,何況道歉?</br> 天命就可以如此嗎?</br> 石磯知道太乙真人是闡教親傳弟子,自己只是截教普通弟子,身份差距較大,可她咽不下這口氣。</br> “非要做過一場才是!”石磯當即提劍。</br> 太乙真人將劍攔下,呵斥道:“你不過是一頑石,經地水火風僥幸得道,然根源淺薄,道行難堅,怎敢在我乾元山逞兇?!”</br> “便是兇了又如何?”石磯已然動怒。</br> 太乙真人自知不是對手,當即祭出一物,那物中騰騰焰起,烈烈光生,九條火龍盤繞:“我不欲多造殺孽,石磯你可識得此寶!”</br> 石磯大驚,她又怎會不認識九龍神火罩?其內有三昧真火,即使自己修為通玄,也擋不住。</br> 憋屈。</br> 繼續打下去?</br> 太乙真人有這法寶,分分鐘收拾自己。</br> 這就是親傳弟子和普通弟子的區別。</br> 太乙真人一身寶貝,還能給弟子整出全副武裝,而石磯呢?</br> 八卦云光帕、八卦龍須帕、太阿劍,沒了。</br> 兩張手帕,一把破劍,僅此而已。</br> 看到石磯猶豫不敢進,太乙真人也放下心來,幸好有九龍神火罩,不然單論修為他還真不如石磯。</br> 隨后他又仗著九龍神火罩在身,道:“天命不可為,你還是速速退去。”</br> 石磯正惱火呢,聽到太乙真人又搬出天命,心有戚戚。</br> 早前她還對紂王的“吾即天命”、“制天而用”不屑一顧,現在呢?</br> 如果天命就是殺人不償命,如果天命就是至親童子無妄遭災,那她石磯也不信這天命了!</br> 看著太乙真人手中的九龍神火罩,石磯一咬牙,往朝歌而去。</br> 半路上她向通天教主傳一玉簡:“弟子在老師門中聽道千年,感激涕零,然坐下童子無辜橫死,索性便逆了天命,弟子不愿牽連門中,今日便脫離截教。”</br> ...........</br> 火云宮。</br> 此處云生八處,霧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蒼松,乃人族三圣居所。</br> 其內三人,當中一位,頂生二角,乃天皇伏羲;左邊一位,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乃地皇神農;右邊一位,身穿帝服,乃人皇軒轅。</br> “兄長可聽得當今人王之言?”神農問向伏羲。</br> 伏羲淡笑:“可是那句治民者推崇禮義、尊重賢人,則王天下,注重法治、愛民如子,則稱霸諸侯?我覺得頗有道理。”</br> 軒轅大笑道:“兄長何必遮遮掩掩?從天而頌之,不如制天命而用之!我人族何時要依賴天命了?”</br> 神農撫須:“自我人族立于世,何曾依過天命?刀耕火種圍獸捕獵,創造文字,采摘草藥,制耒耜種五谷,若是依天命,我等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族,本該滅亡!”</br> 軒轅也贊道:“涿鹿一戰,九死一生,難道要說此乃天命才得以勝利?那我如何與三軍將士交代?北海至今又有多少亡魂?”</br> 軒轅和神農都不信命數,而且紂王舉出兩個逆天而行的例子,更是博得了他們的好感。</br> 精衛填海的主角女娃,是神農的小女兒。</br> 禹王治水的主角大禹,是軒轅的玄孫。</br> 聽到其他二圣如此,伏羲也道:“但言天命而廢人事,置人族先賢于何地,也罷,也罷。”</br> 伏羲頗為感慨,紂王不僅有天命之論,還有披毛戴角、濕生卵化之辯,而自己妹妹女媧以招妖幡掌天下妖族,對妖族亦有些眷顧。</br> 上天讓妖族遁世,誰愿意呢?</br> 難得見到一名不問出身能夠平等待遇妖族的人王,伏羲自是欣喜。</br> 軒轅臉上的笑容漸漸褪去,嚴肅道:“終有一日,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將迎天命而戰,天地大劫,天命將顛。”</br> 伏羲也道:“吾聞之,天定破人,人眾者亦能勝天。”</br> 三圣皇相顧一笑,便繼續論道,天命于我人族何加焉?</br> 沒過半日,便有童子進宮中相傳:“啟老爺,外邊東海碧游宮上清圣人前來論道。”</br> .......</br> 求推薦票,求打賞....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