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千御林軍從宮中如潮水般涌出。</br> 劍出鞘,長戈如林,列隊綿延開來。</br> 聚集的百姓不由得擁擠后退,很快,宮門前便空出了一塊兒地方。</br> 緊隨御林軍之后,是三百球狀近衛簇擁著的御駕,自宮中緩緩駛出。</br> “快看,紂王出來了!”</br> 混亂后退的人群中頓時驚呼不斷。</br> “莫非是要大開殺戒?”</br> 有人驚恐不已。</br> “快跑吧!”</br> “不行,不能跑,巫祝在人在,巫祝亡人亡?”</br> “巫祝?”</br> 剛有人升起退意,就有諸侯布下的心腹再次扇動人心,一直被忽悠著的百姓,進退維谷。</br> 子受坐在車駕上,看著十米開外的人群,輕喝道:“桂芳。”</br> “臣在。”</br> 立時,張桂芳出列,如今他是御林軍統領兼職人形擴音器。</br> 子受緩緩從馬車上站起來,皇袍在風中輕揚。</br> 面色威嚴,眼神慢慢掠過,四周瞬間安靜下來。</br> “政不節邪?”</br> 子受每出一聲,便經由張桂芳的大嗓門重復,一字一句,一個音節,擴大到極點。</br> 甚至因此又吸引了一些人前來。</br> “使民疾邪?”</br> 這....</br> 不少人側目。</br> 紂王很少用這種文縐縐的口氣說話。</br> 而且這兩個問句,似乎十分熟悉。</br> “宮室榮邪?”</br> “女謁盛邪?”</br> “苞苴行邪?”</br> “讒夫昌邪?”</br> 六問一出,人人恍然大悟。</br> 這是著名的成湯六問。</br> 當年久旱無雨,成湯以此六問責問自己。</br> 伯夷不由得緊張起來,成湯六問極為出名,而后的商王多以此六問來恪守己身。</br> 但紂王的經歷,似乎和這六問對不上號。</br> 而且紂王的行政方針,與桑林祈雨將萬民之過加于己身的成湯,截然相反。</br> 莫非....</br> 伯夷茅塞頓開。</br> 許多聽聞百姓聚集宮門而趕來的大臣,也在聽到六問之后,紛紛頓首。</br> 是執政用權無節制嗎?不是。</br> 是讓百姓受苦嗎?不是。</br> 是宮室建設太繁復嗎?不是。</br> 是宮廷嬖寵的女子多嗎?不是。</br> 是財物行賄盛行嗎?不是。</br> 是行奸使詐的人猖獗呢?不是。</br> 成湯無疑是一代圣王,面對這六問,根本不用懷疑,答案全都為不是,他根本沒錯。</br> 但在這六問之后,沒有錯誤的成湯依舊上桑林祭壇,以身充當人牲祈雨。</br> 成湯沒能堅持下去,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問題,仍舊背上了黑鍋。</br> 雖說最后祈來了雨,成就一段美話,但終究讓人覺得缺了點什么。</br> 畢竟...大旱本就不是成湯的錯啊!</br> 如果成湯沒能祈來雨,他就得和人牲一樣,被當做祭品!</br> “巫祝有罪,予畏百姓,不敢不正。”</br> 子受環顧越來越多的大臣:“爾尚輔予一人,致民之罰。”</br> 伯夷心里咯噔一下。</br> 這兩句話,出自成湯攻打夏桀,誓師時的湯誓。</br> 只是有些不一樣。</br> 原文是“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br> 是說成湯因為畏懼天帝,而不敢不去征伐夏桀,命臣子輔佐自己,實行上天對夏的懲罰。</br> 可事實上,同樣是在湯誓中,成湯指出了夏桀的罪名。</br> “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br> 說夏桀耗盡民力,剝削夏的人民。</br> 之前再三說是代天伐夏,實際上是為了人民而征討。</br> 雖然結果也是好的,但總歸不那么完美,成湯明明是看見百姓疾苦,才出兵討伐。</br> 成湯走出了第一步,沒能走出第二步。</br> 武乙走出了第二步,但沒能邁出第三步。</br> 商容老淚縱橫。</br> 他如何不明白,代民伐夏,才是成湯真正想說的話?</br> 只是因為巫祝勢大,人牲、人祀盛行,才有了聲稱代天罰夏,才有了不得不桑林祈雨。</br> 紂王,正在做先祖沒有做完的事情,邁出屬于人王的第三、第四乃至千千萬萬步。</br>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顯而易見。</br> “朕雖非是圣明之君,然諸位乃大商子民,崇德明理,何故今日聚集在此擾亂宮廷?”</br> “巫祝之書皆為邪魔外道,朕前日有焚書之念,卻沒有正式喻令,諸位無需驚慌,朕今日便在萬民前下令,三日后,朕親臨此地焚書,朕再明言,三日后,焚書于此!”</br> 子受平淡如水的語氣,張桂芳的嘶吼。</br> 一時間無數人抬頭。</br> 車駕上那個漠然的身影,顯得有些可怕。</br> 真的要焚巫祝之書?</br> 他們還以為是謠言,紂王出面是特意澄清,沒想到卻是正式下令。</br> 說完,子受就回宮里去了。</br> 不過張桂芳與御林軍卻沒有退去。</br> 張桂芳大吼:“爾等速速退去,再有擾亂宮門者,殺!”</br> 說著就直接拔刀,一個個御林軍露出了明晃晃的刀刃。</br> 鐵兵比銅兵閃得多。</br> “殺...殺人?”</br> “還是速速離去為好,不然那些御林軍可不是好相與的!”</br> “焚燒巫祝書冊看似駭人聽聞,實際上和我們關系不太大...”</br> “陛下出面下詔,還是頭一遭,我等最好還是先退下!”</br> “巫祝和我們關系也不大啊!”</br> “走了走了!”</br> 人潮漸漸褪去。</br> 人群中的諸侯心腹卻大多面色陰郁。</br> 他們鼓動人群來宮門口聚集,只是為了逼迫紂王表態,或是讓紂王直接放棄焚書的想法。</br> 可紂王沒有退步,反而更進一步,直接下令,還點明了時間。</br> 這讓諸侯不得不動作。</br> 先有李靖殺人明法,再有紂王焚書絕巫祝,分明是要對諸侯下手了。</br> 往宮中緩緩行去的子受長舒一口氣。</br> 還好,別的地方暫且不說,朝歌百姓對焚書并沒有太大抵觸。</br> 而且自己還引用了一番成湯的話忽悠大臣,說是為了先祖而焚書。</br> 雖然不太能站穩腳,但總比沒有好。</br> 巫祝千年來的巨大影響,也就自己這種穿越者或是聞仲那些修仙的能無視,就算是朝中見多識廣的大臣,也多是持著將信將疑態度,畢竟他們恐怕都不太能分清仙家修士與巫祝的區別。</br> 倒是李丙不錯,能拋開世俗眼光直接把巫婆扔河里,如果不是個殘疾,多半是個人才。</br> “三天之后,還有點小刺激....”</br> 子受喃喃道,直接把槍口對向巫祝與諸侯,這下昏庸值肯定不愁了。</br> 有今天這一出,看到普通百姓與朝中大臣的反應,也不太擔心做得太過直接被拉下王位,安全也有一定保證。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