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的到來往往無法預料。</br> 臥床不起,呻吟不絕,晝夜無寧,這就是三山關如今的情況。</br> 沒一陣子,瘟疫就散布開來,并且有繼續蔓延的趨勢。</br> 人心比瘟疫更可怕。</br> 恐慌和流言,比瘟疫更令人崩潰。</br> 軍營里還好,鄧九公拖著病體把守營門,沒有一兵一卒能出來。</br> 三山關之中,卻有些麻煩。</br> 大量百姓拖家帶口往外面逃難,逃到哪里根本不在乎,重要的是離開九幽死地般的三山關,只要保住家小性命,他們連后路都不顧了。</br> 鄧秀與鄧嬋玉勉強帶著兵將守住關口,如果讓百姓離開,瘟疫只會傳播的更快,甚至遍及整個大商疆域,饒是如此,卻也快到極限了。</br> 太鸞從朝歌回到三山關,直接跪在了想要逃竄百姓們身前,邊哭邊向百姓們賠罪,任由他們謾罵、詆侮,只請每人固守家中,決不能使瘟疫蔓延開來,當今陛下英明神武,已經派遣醫者調來草藥,必有治療瘟疫的方法。</br> 太鸞這一跪,讓幾近暴亂的三山關好了一些,可人們還是不相信太鸞所說,怎么可能救得好?</br> 錢保將軍醫術高明,都無能為力,何況別人?</br> 而且紂王曾說過萬方有罪,罪在萬方。</br> 百姓們哪怕還釀著果酒,飼養著牛羊豬雞,依然想到了紂王的壞。</br> 水淹陳塘關,那是哪吒的錯誤,罪在萬方,倒也說得過去。</br> 可現在瘟疫是誰的錯?</br> 是他們這些過著普通日子的百姓的錯嗎?</br> 不是啊!</br> 大軍入越地平叛,才染上了瘟疫,瘟疫才傳播到三山關。</br> 越地為什么要叛亂?還不是紂王不得人心!</br> 那么這就是紂王的錯啊!</br> 瘟疫就像面鏡子,將人心照得雪亮透徹,古人總喜歡找人為天災人禍背鍋。</br> 三山關已然動蕩不安,劫掠之事頻發,糧價徒然高升……</br> 一場瘟疫引出了一系列連鎖反映,事態越來越嚴重。</br> “啪!”</br> 錢保拍死了一只蚊子。</br> 今年開春后,蚊子似乎特別多,自瘟疫散布開來后,又多了不少。</br> 幾十個百姓正圍在一起,正當中的土堆,又幾個光頭道士盤坐在前方,垂頭敲著木魚。</br> 光頭道士們低聲喃喃念誦經文,嚴肅中又透著幾許悲天憫人之情。</br> 當!</br> 隨著最后一聲木魚敲擊,幾十個百姓唰唰跪下,他們的眼睛又紅又腫,神情木然卻又透著幾絲希望。</br> 錢保尋聲望去,看到了光頭道士們手中捧著的木雕。</br> 木雕是個奇特的道人,二十四首,十八只手,各執瓔珞、傘蓋、花貫等物。</br> 錢保的心情很沉重,他是三山關的將領,擅長醫術,平日里百姓們有病有災,他都會出手救治。</br> 可他對瘟疫束手無策,所以百姓這次就不相信他了。</br> 百姓紛紛將光頭道人們受傷的木雕當成了最后希望,對著面前的木雕一拜再拜。</br> 一個個背影,在錢保看來是那么的蕭瑟頹喪,隔著數百米,也能感覺到喪親之痛。</br> 百姓們跟著光頭道人們動作,一叩再叩,偶爾還能聽到強行壓制下不住的抽噎聲。</br> 一個老者拿來一個托盤,托盤中放著各種百姓看來無比名貴的器物,其中甚至有家傳古物,銅錢也有不少。</br> “還請道長救救我們啊!”</br> “施主卻是錯了,我等乃西方教門下,這些俗物其實并無用處,只是能表現出你們的愿力,有此愿力,才能積今生功德,消前世孽業。”</br> 光頭道人們正嚴辭道,卻是一揮袖,收下了托盤中的東西。</br> 老者點頭陪笑:“是是,是愿力,是愿力……”</br> “掌教老爺必然感懷你們的奉敬。”</br> 一個光頭道人在地上捻了把土,灑在木雕上:</br> “貧道不畏瘟災不辭勞苦來此,只為替百姓消災,這土經由愿力加持,你們可相互分了,涂在面上,痛楚可消。”</br> 百姓們大喜,連連道謝,更有甚者哭著跪下,又磕起頭來。</br> 錢保長嘆一聲,這已經不是第一天了。</br> 光頭道人們是有些道行,那木雕與土確實有用。</br> 百姓們在涂抹泥土后,就能止住疼痛,不再渾身寒暑交替,也不會嘔吐昏厥。</br> 但最后還是難逃一死,只是免去了病痛時的煎熬。</br> 百姓們拿著小撮泥土,畢恭畢敬如同捧著祖宗牌位似的,三三兩兩回家去,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似乎消除瘟疫只在彈指之間。</br> 哪怕只是消除臨死前的痛苦,也是好事啊!</br> 有人看到了錢保,不屑一顧。</br> 以前錢保給他們看病,制藥,他們很感激,可瘟疫一來,全都變了。</br> 錢保治不好瘟疫,他們找錢保看病,看著錢保一次又一次搖頭,那就是一次又一次斷絕希望。</br> 諱疾忌醫莫過于此,寧愿對著木雕磕頭,消去痛苦,也不遠配合錢保尋找治療方法,不愿靠著自己消除病痛。</br> 此情此景之下,錢保張了張嘴,半晌沒能說出話來。</br> 設身處地想一想,百姓思想都很簡單,而這世界上又的確有著神怪,有著修道之人。</br> 若是換在幾年前,紂王沒有命令禁止人牲的時候,指不定愚昧的人們還會殺上幾個患病之人,用以乞求上天原諒,散去瘟疫。</br> 反正這些人本來就得死。</br> 錢保無言,默默走回家中,他聽說臨近的諸侯已經在偷偷準備人牲祭祀,在瘟疫面前,便是明令禁止用處也不大。</br> 他躺在榻上,沉沉睡去。</br> 夢里他夢見了一只大鳥飛入嘴中,隨后大鳥變為書冊,上有“內經”二字。</br>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br> “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br> “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br> 其中竟然有大量有關疫情的記載,而且,并非無藥可醫。</br> “此草生來蓋無世,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說玄中妙,發表寒門是柴胡。”</br> 這句話不斷在錢保腦中回響,他立即醒來,二話不說往鄧府而去,見了代父守關的鄧秀,直接辭官。</br> “醫者上醫君親之疾,下救貧賤之厄,如今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舉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殊不知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厭醫,何其可笑!”</br> “疫乃天災,卻非人禍,人力可改之!”</br> 鄧秀一臉懵逼的看著錢保瘋瘋癲癲的離開,百姓不就是不相信你的醫療水平嗎?</br> 至于?</br> 愚不愚昧另說,瘟疫是真的治不好,別人不想看病失去最后一絲希望也是應該的啊!</br> 而且那些光頭道士也不是騙人,泥土加持愿力,雖然不能去除瘟疫,卻也能讓百姓免去了痛苦,算是好事。</br> 錢保卻是不管不顧,按照書中所指,尋了一處山崖,剛下崖,便看到了一個光頭。</br> .....</br> 求推薦票,求月票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