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對于在下文中所言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在宋朝,認為是錯誤的。先感謝書友的大力支持,能夠忍受在下枯燥的文字,竟然看到了第三卷,在下不勝欣喜!呵呵
對于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其實一個比較統一的觀點是在明朝中葉。但是也有其它不同的說法,大多數研究中國史的學者都承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過資本主義萌芽。但對萌芽什么時候產生則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萌芽已經產生,如大工商業主子貢、弦高、范蠡、白圭、呂不韋等都有萬貫家財,他們役使的勞動人手多達萬人,其中不乏雇傭勞動者,即所謂“持手而食者”。有人認為唐代工商業繁盛,海外貿易達,出現了一批巨富大賈。長安鄒風熾,揚州王四舅,洛陽王清,皆并時豪富,富甲天下。為他們經營工商業者成份復雜,但其中亦必定有雇傭勞動者。有人認為兩宋時期中國經濟的展邁上一個新臺階。農業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出現了一批專門種植經濟作物如棉、甘蔗和茶的專業戶。城市中手工業商業繁榮,實行千百年的坊市制被打破。在思想上傳統的“重本抑末”觀念受到沖擊,陳亮等的“農商皆本”的意識破土而出。在眾多以城市市民為聽眾和讀者群的文藝作品如話本中,商人已經作為誠實守信的正面形象出現。如《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賣油郎就是為人們所喜愛的正面形象。在手工業商業的經營活動中,雇傭勞動者不是個別現象。相當多的學者認為明朝中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中學的歷史課本,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都是以此意見編寫的。應該承認,明朝中葉,中國經濟達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史實還是比較充分的。如蘇松杭嘉湖地區出現了較大的紡織業作坊,坊主與機工大都為雇傭關系,所謂“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在廣東佛山鎮出現了雇工達千百計的采礦冶鐵作坊,在長江中下游農業達地區,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前大大擴展,經營地主出現,他們展了農業生產中的雇傭關系。清朝中葉至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工商業和農業中的資本主義萌芽較明朝中葉又有所展。不過,多數學者認為,對明清時期中國經濟中的資本主義萌芽不能估計過高,它僅僅是封建經濟汪洋大海中的幾處孤島,其存在與展還難以撼動中國封建的經濟與政治制度。
可見,明朝中葉還是占據主流的!至于在下的涂鴉之作,的確是在下的失誤,請各位見諒!呵呵感謝書友!!
另,既然說了,那就請看本書的書友多提意見!在下的書評區很少慘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