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記憶還是驅動生命活動的基礎靈魂回路,它們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靈魂,因為它們只是在執行單一的工作,以及根據外界的情況做出簡單且設定好的回應,或者存儲記憶,在需要的時候提取出來。而靈魂結晶是擁有身體控制權的終端,它誕生于擁有腦組織的動物,可能是小型動物,但不會是植物,菌類和昆蟲。當然在別的星球可能會誕生無法想象身體結構和組織的生物,這里暫時只限對于地球生物而言。
靈魂回路的進化成結晶的唯一的一步,那就是靈魂回路開始擁有自我,這是靈魂結晶真正成型的一步。不再需要執行重復單一且又被設計好的“命令”,不在需要根據外界去做“肌肉記憶”。它們在肉體的支撐下,在腦容量運行的情況下,在記憶地堆疊下不斷加深“自我”的認識,靈魂回路在腦神經中搭建出“自我”意識的回路。它們一旦形成固定的回路,就更難退回原來的狀態,這就如同水結成冰。所以稱這種狀態為靈魂結晶。當然同樣的,結晶這個稱呼不是指它真就是結晶,而是結晶這個概念更好理解,它們都是生命源質組成的,嚴格上就是算力單元。
但宇宙生命誕生后,經過漫長的時間,真正擁有自我意識的靈魂結晶出現了。它沒有我們現在人認知中的自我,也沒有認識到自身已經是真正的靈魂了。它們在漫長的歲月中,從腦組織凝聚出自我意識,相比于單線程的靈魂回路,這些自我意識是由龐大的靈魂回路組成。可以這么說,靈魂結晶是靈魂回路量變的產物,是靈魂回路堆砌出來的產物。所以它們在一些只擁有基本結構的生命中是不存在的,比如植物,菌類,昆蟲,浮游生物等。那可能有人會問第一個靈魂結晶是從什么生物中誕生,這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如果靈魂結晶需要在擁有較大腦組織中出現,那么是先出現這樣的動物呢,還是先出現真正的靈魂呢?簡單的生命中只有最初級的神經組織,這樣毫無意義是不能誕生結晶的,等到生命復雜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肉體出現多個器官組織時,這樣動物需要的腦組織就越大。這個復雜程度是靈魂回路和自然進化的共同作用。當這個復雜度也就是腦組織到一定程度時,自我意識也就是靈魂結晶就出現了。某時某刻生物突變進化時,靈魂結晶就跟著出現了。
而且靈魂回路時可以量化的,那么結晶當然也可以,而最初出現的靈魂結晶也是最初級的,也許只有少量的靈魂回路在其中。到這里這就要引入靈魂回路堆積成靈魂結晶的過程了,在大海的海平面上,海水隨波涌動,它們毫無疑問都是液體,初級的靈魂回路也是這樣。當深入至數十千米下的深海時,水的形態不再是人想象中的那樣。堆積的靈魂回路也一樣,靈魂回路堆積成靈魂結晶的過程是難以得知的,但結晶的形態和一般的靈魂回路不一樣是確切的。至于堆砌成哪個程度是真正的靈魂結晶,實質上我是沒有辦法給出一個確定值的。
真靈魂的誕生就如同燒制磚塊一樣,建高爐,放入塑好形的磚胚,再大火燒制。其中需要搭建火爐(物質世界中的肉體,讓生命能感知物質世界)。火爐搭建需要原材料,泥土和石塊(生命源質和現實物質),火爐搭建成的樣子就是生命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有機物的組織和樣子,越大的火爐需要的框架和結構就越多越復雜,也就是生命越復雜。燒制這些磚胚所需要的材料同樣來自泥土(生命源質形成的記憶)。而外部環境,也就是生物在物質世界的活動過程就如同燒制磚塊的烈火。不同生物,不同框架,不同的遭遇和經歷就等于不同材料的磚胚,不同磚塊的模具,不同溫度的火焰,最后燒制出來的磚塊成品和形狀都不一樣。真靈魂需要直到這個火爐被搭建直一個相對完整的狀態,再配上一個完整的模具后,在烈火燒制下的生命結晶就能真正變成靈魂結晶。這個火爐可以是所有擁有一定腦組織的生命體。
靈魂結晶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必須是和靈魂回路一起才能擁有自我意識。這就好比電子產品里的芯片,單獨拿出來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所以說單獨存在的靈魂結晶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也就是說單獨的靈魂結晶不能算是真正的靈魂,它必須要和靈魂回路一起。它具體是一個怎么樣的存在方式,以及跟靈魂回路和肉體之間的連接關系,我都會在后面的篇幅一步步從淺到深詳細且系統地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