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飛先道:
“屬下覺得王明鏡是兇手,人證物證皆以俱全,非他莫屬!”
詩語沉思半響道:
“我覺并非是王公子,可我也猜不出是誰,似乎誰都有嫌疑,又有不在場人證!”
柳綠道:
“我覺得王老爺好友,也有嫌疑,雖他表面給無塵做了證人,可他又強調王老爺死前,只有無塵接觸過”
眾人看向桃紅,她很肯定道:
“是無塵!”
眾人紛紛詫異看向她,不明白她為何會如此認為。
“總覺既是王妃娘娘覺得有意思,最不可能的那個,就最有可能是兇手。”
云兮突然失言,這樣讓我很沒面子呀!于是看向齊子卿。
他謹遵教誨,看著云兮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就是不話!
“……”
眾人央求云兮趕快出兇手,她笑了笑道:
“是無塵!”
……
縣令設了臨時公堂,把所有人都叫來,就地結案。環視眾人后,輕喝一聲:
“把王明鏡帶來。”
衙役將他押解了出來。
縣令清了清喉,沉沉問道:
“你可知罪?”
見他默然無語,接著又道:
“聽聞你煙花之地名頭甚響呀!不知羞恥的東西!”
縣令恨鐵不成鋼的喝道,將茶杯掃落在地。
“王家怎么生出了你這種玩意兒!”
王明鏡魂飛魄散,嚎啕大哭。
“我錯了,可、可我沒迎…殺父……我冤枉啊!”
只能縣令又大喝一聲:
“來人!將兇犯無塵、銀婦玉娘速速給我拿下!”
此番變數,眾人驚愕不已。
“無塵,你雖聰慧,可也掩蓋不了你的罪校”
著從袖口里掏出一張紙片來。
隨行差役卻十分詫異,那張紙條,前晚上還鐵板釘釘地咬準王明鏡,此番怎又確認是無塵和尚了?
原來前日夜間,眾人走后,縣令盯著紙條沉思時,忽覺有淡淡香味,于是把紙片放到鼻下,只覺有股檀香。
恩師府中并無佛堂,便首先想到了惠清。再者仔細觀察字跡,福至心靈,這字在哪里見過,于是想起恩師花亭無塵的掛畫,拿來一番比較,果然是他字跡。
紙條上的靜字,再拿到畫像后,便已明了。此畫像有兩枚印章,其一是無塵,其二是永安李鏡,這是無塵和尚的俗名。
此“鏡”彼“鏡”。
另,縣令想了想,紙片所言似乎為孩子起名所用,即是無形缺水,便有可能名中帶水。把侍女叫來一問,孩子名叫水兒,玉娘起的。
此番便以水落石出,然而無塵并不認罪,他只道:
“字條是他所寫,孩子也是他所生,并未殺人!”
見他如此冥頑不靈,縣令冷聲道:
“今日叫你心服口服!”
縣令問眾人:
“王老爺被殺以后,你們可曾發現丟失了一樣東西?”
大家面面相覷,紛紛搖頭未丟。
他笑道:
“湖中畫舫哪里去了?”
縣令一字一頓道:
“無塵就是利用畫舫殺了王老爺!”
眾人面面相覷,他解釋道:
“我曾拜訪過恩師,對府中物件還是有些映像,更何況畫舫甚大,也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