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禎十二歲那年,初次跟著王爺去圍場狩獵。</br>
十二歲的皓禎,已經是個身材頎長,面目俊朗的美少年了。自幼,詩書和騎射的教育是并進的。皓禎天賦聰明,記憶力強,又能舉一反三,深得王爺的寵愛。相形之下,僅小半歲的皓祥就顯得遲鈍多了。皓禎不僅書念得好,他的射箭、騎馬、練功夫、拳腳等武術訓練,也絲毫不差。他的武術師父名叫阿克丹,是個大高個子,力大無窮,看起來兇兇的,不愛說話,那張粗粗黑黑的臉孔上,又是大胡子,又是濃眉毛,眼睛一瞪,就像兩個銅鈴。這粗線條的阿克丹,卻是王府里的武功高手。他是個直腸子的人,自從王爺把他分配給了皓禎,他的一顆心,就熱騰騰地撲向皓禎了。看到年紀小小的皓禎,俊眉朗目,身手矯捷,而又能出口成章,他就打心眼里“敬愛”著他,幾乎是“崇拜”著他的。</br>
皓禎的初次狩獵,是他生命中一件很重要的事。</br>
那天,王爺帶著他和皓祥,以及兩百多個騎射手,做一次小規模的狩獵。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兩個兒子實習一下狩獵的緊張氣氛,和狩獵時的刺激與喜悅。那天的圍場有霧,視線不是很清楚。馬隊奔跑了半天,并沒有發現什么特殊的獵物。因而,他們穿過樹林,到了林外那空漠的大荒原上。</br>
就是在這荒原中,皓禎一眼看到了那只白狐。</br>
白狐顯然是被馬蹄聲驚動而落了單,它蟄伏在草叢里,用一對烏溜滾圓的黑眼珠,受驚嚇地、恐懼而害怕地瞪著皓禎,渾身的白毛都豎了起來,一副“備戰”的樣子。</br>
“嗨!”皓禎興奮地大叫出聲,“有只狐貍!有只白狐貍!”</br>
白狐被這樣一叫,撒開四蹄,就對那遼闊無邊的莽莽草原狂奔而去。王爺興奮地一揮馬鞭,大聲喊:</br>
“給我追呀!別讓它跑掉了!”</br>
馬蹄雜沓,煙塵滾滾。兩百匹馬窮追著一只小小的白狐貍。皓禎一馬當先,王爺有意要讓皓禎露一手,暗示大家不要射箭。皓禎追著追著,白狐跑著跑著……一度,皓禎已搭上了箭,張弓欲射,但那白狐一回頭,眼睛里閃爍著哀憐。皓禎頓感渾身一凜,有什么柔軟的感覺直刺內心深處,不忍之心,竟油然而生。他放下弓箭來,身邊的阿克丹已按捺不住,吼著說:</br>
“讓我來!”</br>
皓禎急忙回頭,想也沒想,就大聲嚷著:</br>
“咱們捉活的,咱們捉活的!別殺了它!”</br>
“好好好!”王爺聲如洪鐘,一迭連聲地嚷著,“咱們捉活的!誰也別傷它!”</br>
“貝勒爺!”阿克丹對皓禎喊著,皓禎是“碩親王府”的長子,蔭封“貝勒”。“貝勒”是爵位的名稱。“既然捉活的,請用獵網!”阿克丹扔過來一卷網罟,網罟上有著梭子形的鉛錘,對腕力是一種很大的考驗。皓禎接過獵網,再度向白狐奔去。王爺帶著大隊人馬,從四面八方包抄過來,阻斷了白狐的去路。</br>
那白狐已無路可走,氣喘吁吁,筋疲力竭了。它四面察看,眼神驚惶。皓禎再度接近了白狐,手中鉛錘重重擲出,一張網頓時張開,將那只白狐網了一個正著。眾騎士歡聲雷動。“捉到了!捉到了!貝勒爺好身手!好本事!好功夫!捉到了!”阿克丹一躍下地,走到白狐身邊,將整只狐貍,用網網著,拎了起來。</br>
“好!”阿克丹吼著,“這只白毛畜牲,是大少爺的了!”</br>
王爺騎著馬走過來,笑吟吟地看著那只白狐。</br>
“嗯,不錯!不錯!這樣一身白毛的狐貍并不多見,”王爺點著頭說,“這身皮毛,用來做衣裳做帽子,一定出色極了!”</br>
“哥哥!”皓祥跟在后面直嚷嚷,“我要一頂帽子!給我給我,我來做頂白毛帽子!”</br>
“這是哥的獵物,”王爺對皓祥說,“預備怎么辦,全由他做主!”</br>
皓禎心頭一動,再定睛去看那白狐。奇怪,這只狐貍似乎頗通人性,已經了解自己的命運,是在皓禎手中,它一對晶晶亮亮的眼睛,就是瞅著皓禎,轉也不轉。那眼里,似乎盛載著千言萬語:幾百種祈憐,幾百種哀懇。皓禎深深吸了口氣,覺得胸口熱熱的,漲漲的。那柔軟的感覺。裹住了他的心。</br>
“阿瑪!”他回頭問父親,“真的全由我做主?”</br>
“當然!”</br>
“那么……”皓禎肯定地說,“我要放了它!”</br>
“放了它?”王爺大惑不解,“這是你的獵物呀,怎么要放了它呢?”</br>
“這是一只母狐,孤單單的,獵去沒什么大用。阿瑪以前教訓過:‘留母增繁,保護獸源’,說是祖先留下來的規矩!所以,兒子不敢亂了規矩,決定放它回歸山林!”</br>
王爺愕然片刻,接著,驕傲和贊許,就充溢在他的胸懷里,他熱烈地看了皓禎一眼,就大聲說道:</br>
“哈!哈!哈!哈!好極了!好極了!”手一揮,“阿克丹,就照皓禎的意思,放了吧!”</br>
“是!”阿克丹應著,從獵網中拎出白狐。想想不甘心,抓著狐貍大大的尾巴,他拔出腰間匕首,割下一叢狐毛,對皓禎說:“祖先也有規矩,初獵不能空手!”然后,他把狐貍往草地上一放。</br>
白狐在草地上打了個滾,立即一躍而起,渾身一抖,像一陣旋風般地飛奔而去。</br>
皓禎目送著那只白狐遠去,唇邊不自禁地露出微笑。白狐跑著跑著,居然站住了,慢慢回首,對皓禎凝視了片刻,再掉頭奔去。奔了幾步,它再度站住,再度回首凝望。皓禎、王爺、阿克丹,和眾騎士都看傻了。狐貍是通人性的呢!大家幾乎有種敬畏的感覺。那白狐一共回首三次,終于消失在廣漠的荒原里了。</br>
皓禎這次的初獵,就像傳奇故事般在京里流傳開來。“捉白狐,放白狐”的事,連宮中都盛傳著,皇帝還特別召見了皓禎,賞賜了折扇一把。皓禎的英勇,皓禎的仁慈,皓禎的智慧……在十二歲時,就已出名了。</br>
對這樣一個兒子,實在是沒有辦法挑剔了。雪如早已認了命,將自己那份失落的母愛,牢牢地系在皓禎身上了。見皓禎如此“露臉”地初獵歸來,她用那叢白狐貍毛,細心地制成一條穗子,綴在皓禎的隨身玉珮上。</br>
皓禎一直帶著這個玉珮,從不離身。這玉珮是家傳的寶物,上面有著父親的“恩寵”,母親的“愛心”,還有“白狐”留下的紀念品。(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