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華北戰線上的兩部分日軍因為秦皇島的阻礙,至今還沒有完成會師。也直到這一天,日軍攻克了秦皇島市撫寧縣全境,進軍青龍縣,打過青龍,就是與之毗鄰的承德,日軍便可以順利會師。
守軍不和日軍正面交手,一退再退,最終,第一槍在去年下半年計劃作為風景區的祖山打響。
祖山,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一千四百二十八米,略遜于泰山。登上天女峰,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群山,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卻是泰山所沒有的。
由于地形復雜再加上險峻異常,日軍一開始被打得找不著北,直到用人命堆出一條血路,搶在明軍反應過來之前占領了天女峰。占領制高點,從上往下打是比較容易的,這一點,日本人相當了解。
明軍拼了命想奪回天女峰,但為時已晚,日軍架好了數十門火炮——山峰上能架這么多門火炮實屬不易,這回輪到明軍找不著北了。在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后,明軍指揮官無奈地承認現實,即他們已經沒有奪回天女峰的可能,在權衡再三后,明軍主動退出了祖山。
接下來的戰斗更是殘酷到極點,守軍與日軍爭奪一座公立中學,學生們早就停課了,偌大的學校沒有一個人,甚至連一條狗都沒有。這部分日軍全是輕武器上陣,炮兵部隊一直跟從主力部隊戰斗,而守軍一開始就占領了綜合樓、教學樓等制高點,那是校園里唯一有險可守的地方,操場、食堂等全部丟給了敵人。
沒有主戰裝備的日軍攻打占據制高點的守軍很艱難,尤其是必須靠近綜合樓和教學樓,守軍人數只有幾百人,而日軍數量是守軍的一倍。打到最后,守軍放棄了教學樓,他們幸存的人數已經不到幾十人了,日軍陣亡的人數也差不多,一直就這樣打到天黑。
沒有炸藥,守軍想利用綜合樓和日軍同歸于盡都不可能,漸漸的,就有人絕望了。當然,困獸猶斗,日軍趁著夜色進攻,最終將最后的十幾名守軍官兵堵在了校長室,在一聲沖天巨響過后,每個守軍都拉響了給自己保留的手榴彈,幾乎將整整一層樓都震得搖搖欲墜,而沖進去的日本兵無一幸免,全部完蛋了。
這樣的戰斗只是青龍境內的小小縮影,守軍正規部隊在正面和日軍死扛,民兵部隊則轉為游擊戰術和襲擾戰術,擾亂敵軍的視線,順便打擊那些被日本人武裝起來的偽軍。說實話,有些民兵對入侵家園的小鬼子不是如何恨,畢竟是國與國之間,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行事,偽軍就不同了,這些偽軍有的是朝鮮人,朝鮮王國被日本強行吞并后,日本當局招募了不少朝鮮本地人成立治安部隊和武裝部隊,這次侵華戰爭就拉上了他們當炮灰,這就是亡國奴的下場。
有的根本就是大明人,民兵最恨的就是這種漢奸,數典忘祖的東西,跟隨小鬼子殘害自己的同胞,怎么就不想想大明若是亡國了,大家都成了亡國奴,又有誰能得到好下場?我呸,老子就是不打小鬼子,碰上你們這種漢奸絕對一個都不放過,用槍殺你們都算浪費子彈,就用刀子殺,一個挨一個地砍頭!
偽軍戰斗力不高,又被民兵們盯上了,雖然不是參與明日之間的正面對決,一般都是在占領區管理治安和打擊游擊隊,但他們的傷亡卻一直居高不下。民兵同樣戰斗力不高,但他們的士氣一直是最高的,因為他們有的是從東三省逃出來的東北人,有的干脆就是華北人,對于入侵家園的小鬼子恨,對于助紂為虐的偽軍更恨,他們的目標首先是偽軍,之后才是日軍。
寺內壽一很快就察覺了這個情況,他下令占領區盡量由本**隊管理,偽軍起到輔助作用就好了。當初招募本地人管理占領區考慮的就是不激起占領區民眾的心理反感,要知道,東北的人口密度是整個東北亞最高的,一個處理不慎就可能激怒一億人,到時候陷入一億人憤怒的汪洋大海,日本在東三省的統治根基將徹底動搖。
再說了,日本的野心不是只讓東三省作為殖民地,而是要切實并入日本本土,到時候一億東北人都將成為日本人,如何迎合東北人的心理,是日本當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心理底線,尤其是占領東北十余年,日本人在東北干了不少缺德事,導致大量當地居民的反感度直線上升,這樣一來,東北老百姓只會愈來愈思念故國,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是日本人。
招募偽軍,起的作用就是以當地人治理當地人,就連東北和朝鮮許多城市的行政官員,都由當地人選舉署理,為的就是不激起老百姓的反感,確立日本的統治地位。侵華戰爭爆發后,大部分偽軍被拉上前線,幾十萬關東軍也開始南下,留在東北和朝鮮的正規部隊駐軍數量減少到了不足十萬,偽軍也不過二十萬,本來已經被打壓得抬不起頭的游擊武裝死灰復燃,并和明國方面取得了私下里的聯系,在敵后擾亂小鬼子的陣腳。
二月十四日,日軍占領青龍縣第一附屬醫院,隨即切斷了守軍一個團的后退,將其包了餃子。這個團經歷了殘酷地戰斗,本來滿員編制有三千人左右,打到現在,頂多還有一千三百人多一點。
被包圍了,全團拼命突圍,友軍從多個方向攻擊日軍,企圖救援該團,友軍甚至調來了五輛坦克,雙方從傍晚激戰到后半夜,因為日軍傷亡承受不住,再加上包圍圈有了缺口,迫不得已放出了被圍的守軍。可是,能從包圍圈中完好地走出來的官兵,已經不足兩百人,個個精神萎靡,估計近段時間得下戰場休息休息了。
一方面是日軍戰術得當,另一方面就表現了明日兩軍最直接的差距,日軍戰斗力就不說了,關鍵是雙方指揮官的水平,從戰爭爆發以來,明軍不是沒想過反擊,而是沒找到反擊的機會。日軍一直是呈壓倒性優勢的,這不在于數量,在于質量,戰斗力的差距、戰術的差距都是一方面,雖然日本將領不擅長戰略策劃,這從前世日本已經侵略中國,和蘇聯紅軍在西伯利亞打得難分難解,還占領了整個東南亞,卻還敢偷襲珍珠港,逼著美國政府踏上戰車,其戰略層面就可見一斑。
青龍縣其它地方已經守不住了,在劉誠志的授意下,各級指揮官下達了集體退往縣城地命令,青龍守軍陸續撤出防守的郊區,往縣城集中。秦皇島目前的縣區,山海關、撫寧、海港全境淪陷,青龍淪陷了半壁江山,北戴河區在陸上被敵方團團包圍,海上還有聯合艦隊的威脅,基本可以提前宣告陷落了。
在進行了一系列激烈抵抗后,劉誠志命令昌黎縣和盧龍縣兩地守軍,包括正規軍和民兵部隊,數十萬大軍集中進攻,由于民兵部隊沒有重型主戰裝備,不適合攻堅戰,前鋒便由正規軍擔當。劉誠志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從撫寧縣的東南角打開一個缺口,救出陷入困境的北戴河守軍,尤其是保住其中的一個主力集團軍。
這才是劉誠志的目的,這支主力集團軍已經血戰竟日,積累了極為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還剩下三個建制完整的步兵師,是以后首都保衛戰的主力,是萬萬不能丟在北戴河的。救援部隊不負眾望,由于撫寧縣剛剛淪陷,日軍又要分兵攻打青龍縣,在撫寧留守的兵力并不多,不過日軍也意識到了東南角的重要性,所以在此部署了兩個主力師團,救援部隊差點被這兩個日軍主力師團打回去,好在重型主戰裝備的跟上解決了他們的困境。
打開缺口后,救援部隊在北戴河火車站接應到這支被劉誠志頗為重視的主力集團軍——三十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