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麗每個月有三十斤供應(yīng)糧,她的父母和兄嫂沒有工作,每人按照古彭市的規(guī)定,每月可以領(lǐng)二十一斤,五個侄子侄女中十二歲的大侄子能領(lǐng)十七斤,九歲和八歲的侄女每月每人領(lǐng)十四斤,七歲的一個領(lǐng)十二斤,總計一百七十一斤。
蔣家每個月都會先拿著街道發(fā)的糧票,帶上糧本和戶口本把糧食買回來,然后平均分成三十份或者三十份,九個人的口糧每天不到六斤。
蔣家只有蔣紅麗一個人上班有工資,是十級服務(wù)員的工資,加上各種津貼補助總共三十元左右,每個月光買糧食和煤球、副食品、生活用品就得花掉二十多塊錢,余下幾塊錢根本不夠養(yǎng)家,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
王大姐還沒說完,歐明湘就開口質(zhì)疑道:“不對!蔣同志是和我一起被錄用,我們同時進的單位,工作只有幾個月,難道她沒上班之前,他們家一直喝西北風(fēng)?”
蔣紅麗眼睛里閃過一絲慌亂。
齊淑芳注意到了,頓時心生狐疑。
“以前能生活得下去,現(xiàn)在有工資了,反而生活不下去?該不會是故意借助我們大家的同情心,然后平白得到募捐吧?”何勝男的出身決定她比別人思考得更全面。
云柏自己一個人苦苦支撐著全家的日子,今日聽到蔣紅麗的命運竟然和自己一模一樣,同樣負擔(dān)全家的生計,頓時感同身受,決定從牙縫里擠出二兩糧票捐給他,可是聽到歐明湘和何勝男的話,她立刻把同情心收了回來。
蔣紅麗慌了手腳,急忙搖頭否認:“沒有,沒有,我沒有這種想法!”
她只是看到有一位同事生活無以為繼,得到大家踴躍捐出的錢糧,緊接著日子過得特別滋潤,所以才向單位請求支援,好減輕自己的負擔(dān)。
她注意到了,大家一共捐了一百多斤糧票和二十多塊錢。
怪不得大家為了進單位和工廠,幾乎打破了頭,想盡辦法走后門,誰家出個正式職工,臉上的光彩比太陽還燦爛,因為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工友會熱情地幫忙,不費自己吹灰之力,不用擔(dān)心自己有朝一日因吃不上飯而餓死。
這些想法絕對不能說出口,蔣紅麗聰明得避開質(zhì)疑,以哀求的目光看著王大姐,向她求救,斷斷續(xù)續(xù)地道:“我家八輩兒貧農(nóng),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我從小就苦啊,天天洗衣服做飯打掃衛(wèi)生,沒吃過一頓飽飯,穿的第一件新衣服就是鐵路服,舍不得脫下來,以前一直穿哥哥的舊衣服,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了一年又一年。我現(xiàn)在一個人養(yǎng)活九口人,老人孩子又不能干活,處處都得花錢,學(xué)校里還欠著學(xué)費,我好累,我快撐不下去了……”
她說了一長篇的話,還是沒有只言片語是關(guān)于求支援的具體原因,話里話外都是含含糊糊,影影綽綽,一個勁地訴說著自己的日子有多么辛苦,有多么不容易。
有幾個特別感性的同事聽得眼圈都紅了,徐紅吸了吸鼻子,率先從兜里掏出兩三張糧票和幾張毛票,“你家的日子過得這么難啊?你爸媽怎么能把所有的重擔(dān)都壓在你身上?這二斤糧票和一塊錢你別嫌少,先渡過眼前的難關(guān)吧!”
蔣紅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在手里,哽咽道:“謝謝,謝謝你。”
見狀,一些人緊跟著紛紛慷慨解囊。
“謝謝……謝謝……”蔣紅麗激動地把鈔票和糧票裝進衣兜里。
“何勝男,齊淑芳,歐明湘,你們不出點力嗎?你們的生活條件比他們好多了。”金玉鳳和云柏家庭條件差,徐紅直接略過她們,轉(zhuǎn)頭盯著打扮氣質(zhì)在同事中一直比較出眾的何齊歐三朵金花,對她們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很不贊同。
齊淑芳盤腿坐在上鋪,何勝男趴在床沿,歐明湘原本是坐在下鋪的,后來因為王大姐的突然進入而站起身,表示尊敬。她們?nèi)齻€是這節(jié)車廂中生活條件特別好的七個人之三,大家踴躍捐贈的場面凸顯出她們的無動于衷。
歐明湘年紀最小,只有十九歲,她自知涉世不深,一向以齊淑芳和何勝男馬首是瞻。
何勝男年紀比她大兩歲,卻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場面,有點手足無措。
“我覺得……”齊淑芳清了清嗓子,故意頓了頓,“我覺得生活條件好并不是我們的錯誤,更不是強迫我們必須捐款的借口。捐贈,是屬于個人意愿,強迫算什么呢?”
“就是我們愿意捐就捐,我們不愿意捐就不捐,逼我們捐是怎么回事啊?”何勝男道。
“我們并不是不愿意捐,而是覺得應(yīng)該把事情調(diào)查清楚。列車長,如果每個月出現(xiàn)十幾個二十幾個人跑來向單位請求支援,作為每個月只有三十斤口糧的各位同事到底是捐還是不捐?不捐,會被人說沒人性。捐,第一次捐了第二次不捐,后面請求支援的人能舒服嗎?要是捐了,一次捐一點糧食,十幾二十幾次之后,自己吃什么喝什么?有家庭負擔(dān)的同事怎么生活?因為打腫臉充胖子就餓著自己以及家人?像蔣同志這種情況,我建議列車長挑選幾個同事去她家里走訪,向街坊鄰居打聽打聽,再問問街道有沒有短過他們的供應(yīng),如果他們確實過不下去,我想,作為同事的大家一定義不容辭地幫忙!你們說,對不對?”齊淑芳瞪了何勝男一眼,趕緊截住她的話題,作為市委副書記的女兒,她說話就不怕影響何副書記?
“對!”好多不愿意捐款的同事異口同聲地回答。
同事中有感性的,同時也有十分冷靜的人,冷眼看著愣頭青們掏錢掏糧票。
齊淑芳從臥鋪跳下來,不顧大家對她動作的驚呼,把云柏拉到眾人跟前,“云柏家里的人口數(shù)目比蔣同志家多一個,同樣是靠云柏負擔(dān)生活,我知道在座的很多同事都清楚,但是云柏從來沒叫一聲苦,說一聲累,只為了不給大家添麻煩。”
云柏不好意思地道:“光靠我一個人雖然很累,但是月月有供應(yīng)糧,正在上學(xué)的侄子們供應(yīng)糧不比成年人少。而且,我爸媽兄嫂包括放假的侄子們都會去附近的工廠找擰螺絲釘、糊紙盒的的雜活,有時候會下鄉(xiāng)收破爛,一天能掙幾毛錢,就是清貧點,并不是過不下去。同事中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寬裕,我怎么能給大家增加負擔(dān)。”
“這才是堅強勇敢的好同志,這才是體貼同事的好同志!”何勝男揮舞著兩只手,臉蛋兒紅撲撲的,眼里閃爍著佩服的光芒,“列車長,我覺得要是大家募捐,首先該向云柏同志捐款才對,她是咱們這趟列車的工作人員。”
蔣紅麗并不是。
估計就是上面覺得蔣紅麗請求支援這件事不好解決,才交給王大姐。
何副書記以前就干過這種事,把難題甩給下屬。
幫助一個請求支援的人,接著就來第二個,不幫還不行,不幫就是不管人民的生死,對不起為人民服務(wù)幾個大字。要是真有困難的話,倒也可以出手幫忙,怕就怕根本沒到那種地步就來請求支援的,這些人純粹就是想占便宜。
何勝男暗暗佩服齊淑芳,她這話,就是當(dāng)初自己爸爸對下面人說的,“列車長,我認為淑芳說得很有道理,咱們先調(diào)查清楚,然后再決定捐款與否。這樣,大家?guī)偷搅诵枰獛椭耐拢膊粫X得自己的善意被人踐踏。”
這種事,本不該歸列車長管,鐵路局有相應(yīng)的部門。
蔣紅麗不是自己的手下,王大姐也不想管,就是上面交給她,她不得不接手,心里罵了蔣紅麗那趟列車的列車長幾百遍,不就是仗著自己上頭有人嗎?總是把麻煩扔給自己。
現(xiàn)在問題由齊淑芳和何勝男解決,王大姐大大地松了一口氣,眼里帶著一點笑意。
“如果蔣同志家里遇到了苦難,齊淑芳、何勝男,你們捐不捐?”瞥見蔣紅麗眸中一閃而過的不悅,王大姐開口問。
何勝男舉手道:“捐!我肯定捐!”
“我也捐,絕不會捐得最少的。”齊淑芳跟著補充一句,心里道:“我會比著大家的數(shù)目出手,不會比別人多一截,也不會比別人少一截。”她自己還得養(yǎng)家糊口呢,如果不是有生產(chǎn)隊發(fā)的糧食和山里收的糧食,一個月三十斤糧食根本不夠她一個人吃。
王大姐順水推舟,轉(zhuǎn)手就把調(diào)查蔣紅麗家庭狀況的事情交給蔣紅麗的列車長白晶瑩,理由是自己負責(zé)的這趟列車即將發(fā)車。
已經(jīng)捐出來的那些錢糧,王大姐沒辦法要回來,因為被蔣紅麗帶走了。
不過,王大姐表揚了捐贈者,說她們急公好義,有雷鋒精神,話題一轉(zhuǎn),“以后出現(xiàn)真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同事,我希望你們像今天這么積極。我也有錯,沒有調(diào)查就來組織大家捐款,下次不會了,下次遇到這種事,一定事先調(diào)查清楚,不讓別人利用大家的善心。”
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認錯的態(tài)度良好,行動干脆果斷,幾個捐贈者心里的那點不滿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斷用蔣紅麗家庭很困難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車廂里一片和諧。
看了下時間,王大姐安排乘務(wù)員準備迎接乘客上車,李漢偉和齊淑芳負責(zé)餐廳事務(wù),趁機跟齊淑芳咬耳朵:“我想,她們肯定會后悔。”
“為什么這么說?”
李漢偉笑道:“因為她們捐了,而咱們沒捐呀。大家都捐,即使被騙,她們會覺得大家都一樣被騙,心里舒服,現(xiàn)在咱們和不少同事都沒捐,如果查出來蔣紅麗的家庭狀況沒到必須請求支援的地步,被騙的她們能不生氣嗎?誰家不把口糧當(dāng)寶?”
“蔣紅麗家庭困難應(yīng)該是真的,這個瞞不了人,但達到?jīng)]達到極其艱難的地步,只有她自己明白,咱們要想知道,就得等調(diào)查結(jié)果。”
齊淑芳堅持查清真相,再決定捐款與否,不想讓自己的善心打水漂。
張裁縫借糧票而不是要糧票,齊淑芳知道他家確實生活困難,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像蔣紅麗這種張嘴就請求支援的情況,她不確定,就不會捐贈。
事實證明,她的堅持非常有意義。
蔣紅麗這種行為雖然不屬于后世所說的詐捐,家庭條件如她所言確實貧困,但是他們家和普通人的日子差不多,沒人生病,沒人受傷,每個月的供應(yīng)糧僅夠勒緊褲腰帶地糊口,也就是說,蔣家沒有陷入無以為繼的地步。
徐紅帶頭捐款的那些人覺得自己被騙了,恨不得去找蔣紅麗把自己捐的錢糧要回來。
蔣家日子不好過,誰家日子好過啊?大部分職工的家里其實都是吃不飽餓不死,工資的確夠花銷,但每個月的供應(yīng)糧有數(shù),街道不會多發(fā)一兩糧票,家家戶戶都是算計著吃,生怕今天多吃一兩,月底就要挨餓,輕易不請客,同樣不去別人家做客。
蔣家比他們窮,但糧食供應(yīng)是一樣的呀!
可是,捐出去的錢糧就像潑出去的水,她們是自愿捐贈,沒有受到任何強迫,蔣紅麗見到她們,厚著臉皮道謝,去索要錢糧的幾個同事反而不好意思張口了。
這種事是避免不了的,所幸齊淑芳提出的建議很有用,王大姐直接就向手下的工作人員說明,以后將遵從這個制定,一定要把求援者的情況查清楚查明白,再來組織大家捐贈,也會注意部分家庭條件極其困難的同事,不叫他們無法解決的家庭問題影響工作。
云柏是第一個受益人。
十一月初的一個夜晚,他們家院子里一戶人家大人們都熟睡了,七八歲的孩子和往常一樣起夜,不小心打翻了煤油燈,當(dāng)場倒在墻角打的地鋪上,火苗直往上竄。
被褥本來就容易著火,那孩子嚇得半死,愣了好一會才回過神哭著叫醒家人,可是已經(jīng)錯過最佳救火時機了。房屋是磚木結(jié)構(gòu),近日又是深秋干燥季節(jié),很快就連累到了隔壁的云家。他們是兩家人共住三間西廂房,中間一間以薄木板隔開,一分為二。
雖然云家老人夜晚覺輕,及時醒來叫起家人,及時搶救財物,但靠著木板存放的糧食依然被燒掉許多,是這個月剛剛領(lǐng)來的糧食,所幸衣物被褥和錢財沒有受損,人沒有受傷。
一個月的口糧少了大半,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呀?云家欲哭無淚。
小孩子的失誤,而且對方家里損失慘重,根本沒辦法索賠。
齊淑芳住得不遠,很快就聽說了這場火災(zāi),得知殃及云家,當(dāng)天就登門安慰,然后告訴王大姐,調(diào)查清楚后,確認云家這個月將會斷頓,立刻組織同事捐錢捐糧票,你一毛,我一毛,你二兩,我二兩,總共募捐十四塊七毛錢和八十多斤糧票。
云柏在這趟列車上的人緣好,家里又的確遇到了困難,而不是蔣紅麗那樣語焉不詳,凡是手里松快的同事都踴躍捐贈。
云柏感激涕零,只收了糧票,錢退了回去,說自己家還有十幾塊錢,夠買糧食。166閱讀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