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售貨員打完算盤給出的總賬,齊淑芳又驚又喜,看來這具身體留下來的二百多塊錢果然如記憶中一樣,是一筆巨款,能買很多很多的東西。
她沒打算坐吃山空,一邊想著自己還得買什么東西,對了,煤油,一邊裝作不經(jīng)意地問售貨員道:“同志,打聽一下,要是偶然在山里撿了個野雞野兔子啥的,舍不得留給自己吃,能去哪里賣?賣點錢補貼家用。”這具身體只在供銷社用雞蛋換東西,別的都不知道。
售貨員正拿油紙給她包了幾包粗鹽,粗鹽的顆粒很大,也有大塊大塊的凝結物,一毛三一斤,聽她這么問,不假思索地道:“副食品收購站。國家在每個市、縣城里都設立了副食品收購站,統(tǒng)一收購,統(tǒng)一銷售,凡是倒賣的都是犯法,投機倒把罪。我們這里收上來的家禽肉蛋啥的也都是送往副食品收購站,再由收購站統(tǒng)一分配到各地。”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齊淑芳問,售貨員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道:“咱們這邊的糧食和家禽肉蛋啥的你知道送往哪里嗎?上海!大多數(shù)都是送往上海的!別看上海人阿拉阿拉的特別傲,咱們這里輸出的糧食和家禽肉蛋少了,他們的糧食和副食品供應也會立即跟著減少。”
齊淑芳沒想到這售貨員居然是個話嘮,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住了,這樣挺好的,她從售貨員的閑話里得知了許多眼前有用的信息,也問清了副食品收購站的地址。
“麻煩你再給我拿五根蠟燭。”齊淑芳看天色不早了,打斷售貨員的話,“我想打點煤油,可是沒帶煤油罐子,你這里有賣罐子的嗎?那個是不是賣的搪瓷盆?多少錢一個?”家里就一個搪瓷盆,這具身體既用來洗臉,又用來洗腳,齊淑芳郁悶極了,覺得至少得分開。
售貨員拿了兩個罐子,又拿了一個搪瓷盆,盆底是白底紅花,紅花旁邊印著“勞動最光榮”五個紅字,“蠟燭沒有,那金貴東西到不了咱們這里。搪瓷盆三塊半一個。”
他忍不住又接了一句,道:“雖然咱們這里很多東西不需要用票,但有錢買的人很少。”
社員們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湊合著過日子,很多生活用品都不需要,買搪瓷缸的可能多一些,但買搪瓷盆的人也就是為了結婚,其他針頭線腦都拿家禽肉蛋來換。
“為啥?”齊淑芳問,依她看來,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呀。
“嫌貴唄!換盒洋火都得算計著,有很多人家做完飯都留火種在草木灰底下,或者往隔壁去借火,這樣連洋火都不用啦!”售貨員根據(jù)她的要求麻利地往兩個罐子里打煤油,“你看咱們這里好多東西都沒有,尤其是吃的和工業(yè)商品,除了醬油醋鹽洋火這幾樣,其他一點子東西都是限量送過來的,有時候洋火供應不足,外面憑票購買,咱們這里就沒有了,你今天來得巧,趕過年,增加了供應,下次來不一定能買到牙刷牙膏這些東西了。”
齊淑芳一看,供銷社的柜臺里果然沒有菜油、肥皂、洗衣粉、紅白糖、糖果、糕點、面粉、米、掛面、肉蛋這些精貴東西,曾經(jīng)在歷史書上看到的麥乳精、罐頭、香煙也沒有,倒是有散酒,像工業(yè)品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皮鞋這些更不見蹤影。
供銷社里唯一經(jīng)常有的大概就是棉布了,憑票買,幾匹幾匹地摞著。
齊淑芳毫不遲疑地立即加購了兩條毛巾、兩支牙刷、兩瓶雪花膏、兩管牙膏、兩個搪瓷缸,和其他買下來的東西整整齊齊地碼在背簍里,付了錢,一共十八塊七毛四分錢。
售貨員找了零錢,順口道:“有什么家禽肉蛋野味都可以送到這里,我們這里都是統(tǒng)一送往副食品收購站,價錢和收購站是一樣的,只收不賣。教你一個乖,禿嚕過的雞鴨按凈肉賣,可比賣活的劃算,活的雖然重,可單價低,綜合起來就不如禿嚕過的。”
齊淑芳記在心里,連聲道謝,回到家里,先把還了王春玲二兩煤油,然后回來整理買的東西,她把衛(wèi)生紙、雪花膏、火柴和多買的牙刷牙膏這些東西鎖進柜子里,兩把鐵將軍,一把掛在門上,一把掛在柜子上。
燒水清洗搪瓷杯和搪瓷盆,毛巾也用熱水清洗晾曬。
其中一個搪瓷杯當刷牙杯用,另一個當作茶杯用,家里的就用來盛湯盛飯。
收拾好,家里總算有點樣子了,齊淑芳想起箱子里正腌制著的野味,趕緊拿出來掛在梁頭上,有了鐵將軍,她出門也就不怕有人潛入自己家了。
齊淑芳出來倒水,就著昏暗的天色,看到隔壁大伯家把自己給的兔子剝皮處理好了,掛在屋檐下,她想了想,打算也效仿他們,今天就太晚了,晚上放在外面不放心,因此她回身把昨天剝下來的兔皮硝制一番,留著做冬天用的帽子或者手套、坎肩之類。
為了加快風干野味,太陽好的時候她就拿出打算給賀建國寄過去的三只野兔和兩只野雞掛在屋檐下曝曬,晚上收進屋里繼續(xù)懸掛通風,剩下的留給自己,一天吃一頓野味。
反正自己一個人在家,又有鐵將軍,只要小心點就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
精神力還是挺有用的,每天做飯、吃飯的時候她都會用精神力籠蓋周圍,發(fā)現(xiàn)有人往自己家里來,立刻把正在燉煮的東西藏起來。
好在正月里,大伯二伯家里時常飄著葷油的香味,倒也沒人懷疑她這里。
齊淑芳想趁著正月寒冷,是制作風干肉的好時節(jié),多打一些野味回來,風干了留著以后慢慢地吃,也可以賣掉一些,她沒打算全依靠賀建國寄的錢過日子。因此,過了兩三天,一大清早天還沒亮她就背著背簍進山。
到了山里,她放下背簍,活動手腳,打了一套父母傳授的外門功夫,她在外面歷練,也經(jīng)常和變異動物搏斗,全靠這身功夫,現(xiàn)在也不能放下。
這幾日吃得好了,精神力和力量都比剛穿越來時增強了一點點,打出來的拳頭虎虎生風。
正打著拳,她眉頭一動,腳尖踢起地上一塊石頭,距離自己二十幾米遠的地方,一個剛展翅飛起的野雞脖子一歪,墜落在地。
這一天,她打了七只野雞、四只野鴨和四只野兔,除了十幾枚野鴨蛋,竟還有一只傻狍子,約莫有二十來斤重,午間和傍晚各吃一只野雞,其他的帶回去和上次一樣處理。
這次她沒有給兩個妯娌,倒是第二天趁著大嫂家里沒人,在半晌午時分提前燉了野雞湯,盛了一大碗連著兩個雞大腿隔著籬笆墻叫公爹。
前幾日她修煉精神力,發(fā)現(xiàn)大伯家用煉板油剩的油渣和大伯截留的豬雜,公爹沒舍得吃上一口,都給了四個孩子,恐怕那天的餃子也沒吃幾口,一天三頓都是清湯寡水,難怪公爹長得這樣精瘦。當然,大伯和大嫂兩個也都沒舍得吃,所以也不能說他們苛待公爹。
“爹,您趕緊吃了,我好把碗拿回去,家里沒有太多,沒法分給大嫂家。”
賀建國不在家,齊淑芳不敢叫公爹到自己家吃飯,怕街坊鄰居傳閑話。
大碗和筷子遞到手里,賀父聞著香味,低頭一看,先是一愣,隨即道:“建國不在家,你有啥好吃的自己留著吃吧,上回你分兩只給你嫂子,還沒吃呢,等做了我也能吃到。”
齊淑芳心里很尊敬老人,忙道:“爹,你快趁熱吃。我這里還有呢。我又不是不知道,就算給了大嫂,爹也舍不得吃。我以前經(jīng)常跟已經(jīng)去世了的爺爺?shù)乩锾滓半u野兔子野鴨子,現(xiàn)在偶爾去山里一趟,不去里面,只在外圍轉悠,經(jīng)常能弄一兩只來。”
盛情難卻,賀父又怕大兒子家一會兒有人回來,連忙蹲在籬笆墻角下,狼吞虎咽地吃了,然后把碗筷遞給齊淑芳。
第二天齊淑芳煮了幾個野鴨蛋,也偷偷給了賀父兩個。
又過了幾日,打算寄給賀建國的那幾只野味都干透了,齊淑芳找了一個破布口袋仔細包上,密密地縫死,放在背簍里,背到公社附近的郵局。
這具身體經(jīng)常寄信取信,郵局的工作人員李紅對她很熟悉,見到她就道:“正好,你對象給你寄了個包裹,還有信件,我剛剛還在想找人給你捎信讓你來取,你就來了。你拿來的這么些東西是要給你對象寄過去?”看到齊淑芳拿出來的布口袋,問道。
齊淑芳點點頭,先簽收了包裹連同信件一起放進背簍里,然后寄了自己的包裹,又買了信封郵票和信紙,伏著郵局的柜臺給賀建國寫信。
這具身體真是摳門到家了,家里連支筆都沒有,每次都在郵局寫信,自己也忘記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