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后宅那些事兒 !
第五十六章
劉夫人怎么也沒想到安姐突然冒出那么一句,這還沒回過神,就見她又把頭發解開了.
安姐束著頭發的時候雌雄莫辯,因為年幼,再加上本身的氣質并不會給人女氣嬌柔的感覺,但一解開頭發,這女子的柔美也就顯現出來了.她微微一笑:"讓夫人見笑了,我本是女子,不過因為姨娘突發急病,為了行事安全,這才穿了男裝,并不是故意欺騙夫人的."
劉夫人笑了兩聲,一時也不知道怎么答話了.不過她畢竟在劉家主持中饋,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當下道:"原來如此,卻是難為姑娘了.不過姑娘怎么同貴姨娘單獨上路?可是有什么急事?"
安姐低下頭,裝作羞澀的樣子:"也說不上什么急事.本來我們該同父親一起回鄉祭祖的,但父親還在任上,而我的婚期……"
"原來姑娘已經定親了?"
安姐輕輕點了下頭.
"不知姑娘說的人家是……"
安姐的頭垂的更低了,聲音如同嗡嗡:"是南安王府家的二公子."
劉夫人肅然起敬,幾乎有些失聲的道:"南安王府家的,那不是皇家子弟?"
"卻是我高攀了."
"姑娘秀外慧中,侍母至孝,又有什么高攀不高攀的."劉夫人嘴中這么說著,心中卻是有諧疑的.高老爺不過是一知州,過去也沒有什么大名傳出,他的嫡女配王府公子都有些高攀,更不要說庶女了.但安姐巴巴的跑來表明身份,也沒有必要說謊.
"還要安排人好好問問."她心中這么想著,言語間待安姐則越發客氣了.她此時倒沒想過讓安姐幫著做什么事,不過普通百姓對皇家總有一種推崇,特別朱家目前的名聲還不壞.
安姐陪著她說了一會兒話,就以楊氏為借口退了出來.她出來的時候,太陽已經高升,此時已經過了八月,溫度早已不高,但陽光正盛,她不由的瞇住了眼,把手搭在眉頭上,往院子那邊看了看,緩緩地,吐了口氣:這樣應該就行了,就算劉家聽到了什么,但暫時,應該不會趕他們出去了吧.
想到這里,她不由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早先,每次想到朱抵她就忍不住黑線,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她要靠他來維持住最基本的體面.也不知道那位朱二公子現在怎么樣了.
安姐怎么也沒想到,此時她離朱抵并不遠.
當兩王叛亂的消息傳到廄的時候,那真是滿城驚動.蔣王,壽王的家眷在第一時間被拿了下來,早先上躥下跳要兩王出京的大臣們也都被一一拿下,雖然不是每個支持黨都被下獄,可最主要的幾個大臣都被關了起來.此外皇宮上下也被肅然一清,有下獄的有杖斃的有被放出宮的.
風聲鶴唳,早先支持兩王出京的,一個個都夾緊了尾巴,見個人恨不得都被低著頭.那寫對兩王出京的,也沒能太揚眉吐氣,一開始他們倒是個個趾高氣揚,每個人都仿佛化身為了先知,一副就自己是憂國憂民高瞻遠矚的架勢,但這頭還沒仰兩天,就被朱全壓了下去,在大朝會上,朱全高坐在龍椅上指著下面的群臣痛罵:"無能!無恥!無知!朕年輕不懂事,早先不過是一藩王嫡子,從未想過有一日能繼承大統.大行皇帝英明神武,深知朕未經教導,恐朕無法振邦守國,把朕托付給爾等,把大明托付給諸位.自朕登記一來,對爾等建議言聽計從,不敢怠慢.但你們就是這么回報朕的嗎?李永祥勾結朱聰,朱振,必非這一日兩日,你們就沒一個看出來的?兩逆賊圖謀不軌也絕非這幾日之功,你們就沒一個發現端倪的?"
下面的大臣被他罵的頭都不敢抬.朱全即位后就像個擺設,大小事情都沒有自己做主過,都是下面朝臣說什么他做什么.如果朝中有爭議,他就看著兩邊爭,誰爭贏了聽誰的,現在他就成了唯一正確的.
"哦,不,有一個!唯一的一個!"朱全拿著高老爺的奏折揮舞,"江寧知州高浩寫了這個奏折,在這個奏折里他已經提出了李永祥圖謀不軌,可你們給朕的反應呢?沒有反應!內閣竟然連個建議都沒有!為什么?是你們覺得他說的不對,還是你們一個個都被李永祥收買了?"
這話說的重了,下面的大臣呼啦一下全都跪了下來,內閣首輔李季第一個請辭,卻被朱全罵了回來:"李首輔是覺得朕說的不對嗎?"
"臣不敢."
"那就是對朕有怨念?"
"臣,臣萬死!"
"既然不敢,既然不是,那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請辭?當此危難之時,用人之際,首輔這樣,豈不是陷朕于不義?"
李季不知道怎么說了,只有把頭抵在地上.他是當時最先支持朱全的,也算是顧命大臣,他都落了這么一個待遇,其他人更是寒顫若噤.當天,朱全一連去了十五個人的官位,同時安排上了八人,這些人來自各部門,都是早先并不怎么起眼的.而直到這個時候,廄上下才開始對這個皇帝刮目相看,有那一些想的多的,更開始思忖永宣帝到底是把皇位傳給了誰?
早先朱全那就像是一個小白羊,.[,!]除了占了個名分好像什么都沒有,而兩王卻是內外勾結,不僅黨羽遍布,外面還有李永祥的支持.但現在看來,朱全也是早有打算,并且也早就下手準備了.
而朱全的準備還不只是這些,當天,廄開始戒嚴,天津港的安全等級更是升到了最高,一切商業船只全部暫停,港口被完全騰了出來.除此之外,各地軍馬開始調動,不過令眾人疑惑的是,這種調動的力度并不算太大.朱全除了從遼寧調了一直隊伍護衛京畿外,就是從大同掉了一只隊伍南下.
當有大臣提出異議的時候,朱全是這么說的:"朱聰說什么二十萬大軍,那不過是個幌子,他舉的旗怪高,卻是做給人看的.朕真正的敵人在這里!"
朱全指著天津說:"那兩個逆賊為什么敢謀逆?靠他們手中那些家將嗎?就算他們勾結地方,隨便又能有多少軍隊?朕有十萬關寧鐵騎,二十萬遼勇,三十萬大同驕兵.這些軍馬才是天下真正的勇兵悍將.兩個逆賊憑什么同朕爭?他們最大的依仗就是李永祥!就是他的東海艦隊!"
也有大臣提出,廄附近不止一個天津港,不過這話立刻遭到了鄙視,按照朱全的說法就是李永祥和朱振都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打天津不僅有把握,而且退可守進可攻.但要是從別的地方登6,萬一深陷在內地,那就慘了,所以李永祥等人一定會從天津登6.
朱全剛收拾了上下朝臣,此時他再這么信誓旦旦的分析下來,也沒有朝臣敢同他作對,所以不僅兵馬調動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幾個地方的統領也按照他的意思上任了.
后世歷史學家分析這一段的時候,是這么說的:"至此,我們可以看到朱全從一個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的皇帝,變成了文有某某某,武有某某某的真正君王.我們要記得朱全的這個皇位雖然是繼承來的,但他并不是永宣帝的兒子,他是在永宣帝彌留之際得到了這個皇位.這就令他和那些從太子登位的皇帝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個不同,就是民眾的認可度.如果他在三五年前就被過繼過去,那么大家都會知道他是太子,知道他將來會繼承皇位,從思想上就會認可他,而朱全沒有,他是突然出來的,并且出來的時候還經過了一番爭執,這就令一般民眾在心中會劃上一個問號."
"第二,也是最直接的不同,就是他沒有足夠的力量.太子又叫什么,叫東宮.這不僅是一個住所,還代表這權利.而一個太子,更有自己的手下大臣,這些人都是將來他繼承大位后可以直接用上的.可是這一切朱全都沒有.他過去只是一個王爺的兒子,不管他有什么想法,按照一般的規律來看,在將來他也就是一個王爺.而大明對王爺的態度一直是榮養富貴有之,權勢不足.不管福王父子早先有什么準備,都必定是要偷偷摸摸的,而就算他后來登位,也無法把這些人立刻給提上來.我們都知道,大明升官是有要求的,一個人你要想升官,不是說你有后臺,當然,你要有后臺,但這并不是決定因素.我們就以高浩來做例,他是一個探花,這已經注定了他比普通人的起點高,但從他做進士到升為知州也用了十二年,按照這個計算,在正常情況下,在他五十歲左右的時候能進內閣.而朱全的那些手下,要想升到重要崗位,又要多少時間?這并不是光靠朱全的提拔就行的,他們還要有足夠的威望,而如果不是徹底掌握了內閣,就算朱全想要提拔他們也無能為力."
"當然,這一切都無法否認,朱全是一個賭性很重的人,也是一個敢于不顧一切的人.不過也就是因此,才造成了大明的中興."
這是后面人的評價,這個評價并不全面,對于此次事件也不夠深入,不過卻從大面上解釋了當時的變化.當然,不管說再多這都是后來了,而此時,朱全還面臨著很多難題,而朱抵同志也正在艱苦的趕路上——他就是那個從大同調出來的隊伍的先鋒.
他們一路走的是太平路線,剛從大同出發的時候兩王的反旗還沒有舉起來,路上所遇到的無非也就是哪個士兵的腳歪了,車轱轆掉了這樣的事.這種事雖然麻煩,卻也不是什么大事,腳崴了自有醫護隊,車轱轆也自有工兵隊.朱抵自成了將軍,就開始努力把早先太,祖定下的規矩一一恢復,現在雖然只是有個樣子,卻也起到了作用.
朱抵沒有什么可操心的,除了想想怎么帶兵外,也會想點別的,安姐就是他經常想到的一個人.江南亂了,安姐現在在什么地方?從他收到的情報來看,目前江寧還沒有淪陷,可他的情報卻是十多天前的——那時候兩王剛舉起反旗,而這十多天里,誰知道又發生了什么事?
"高博榮,你如果夠聰明,就殉城吧!"朱抵喃喃出聲,他身邊的副官趙旭不解道,"將軍說什么?"
"哦,沒什么,我就說今天天氣很好啊,不知道一會兒有沒有肉吃."
"……將軍,您定的規矩,趕路期間,兩干一稀,每天必須見一次肉.早上沒有,中午是必定有的."
"是嗎?我都忘了."他說著哈哈大笑,趙旭默默無言.就在這時,前方突然一陣騷動,整個隊伍都停了下來,然后就是一陣.[,!]嘈雜,隱隱的聽到有人在那里高喊著什么,他本不在意,想著估計是哪戶人家無意中同隊伍沖撞了,卻突然聽到江寧知州的字眼,頓時他一怔,對身邊的人吩咐,"去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那人去了,過了一會兒面色古怪的帶了一個管家模樣的人過來:"將軍,此人說他是江寧知州高大人的家人."
"是是,小的的確是高大人的家人,剛跟著我們二老爺從江寧回來.現在是急著去府城請郎中,無意沖撞了將軍,還望恕罪!恕罪!"那人慌慌張張的跪在地上解釋.
"將軍,應該是真的,這是他隨身帶的高大人的帖子."隨從把那管家剛才拿出來的帖子遞了過來,朱抵接了,見的確是高老爺的名刺,"你說你剛從江寧回來?"
"是是,今天早上才到的家.我家二老爺的姨娘得了急癥,又有著身孕,我家二老爺擔心,就派小的到府城去請好郎中回來."
朱抵對什么二老爺的小妾沒什么興趣,正想放他過去,突然心中一動:"這次回來的,只有你家二老爺嗎?"
那管家面露猶豫了一下,正想瞞過去,那邊朱抵就喝了一聲:"我看你神態詭異,莫不是個奸細?這帖子恐怕也是你偷的!"
那管家哪見過這種場面,立刻就磕起了頭:"將軍,小的的確是高大人家的家人,不過是一直跟著二老爺當差,絕無虛言,這安縣上下都能證明!"
"那我剛才問你為何吞吞吐吐?"
"這個,不敢瞞將軍,同我家二老爺回來的,還有二老爺家的一個哥兒一個姑娘,不過他們的姨娘路上得了急癥,我家二老爺擔心,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