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后宅那些事兒 !
第三十七章
安姐知道古代婆婆厲害.這種厲害不是說這個婆婆的脾氣性格,而是身份,凡是做婆婆的,沒有意外的話,針對兒媳婦都是厲害的.因為她們天生占據了各種優勢,真鬧出來,輿論也絕對會偏向她們.
安姐在現代看過一句話,說婆媳如同母女那就是說說,要真能做到,一是這個婆婆要非常好,二來還要這個媳婦受諸多委屈.她一開始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直到后來同前男友的母親見面才算有點體會.說句實在的,前男友的母親算是一個很和善的老太太,見了她就先是笑,又是夸她能干,夸她漂亮,但隨著話題深入就不一樣了:"xx最喜歡我做的紅燒肉了,將來你一定要學會,我能動的時候不會讓你做,可將來,都靠你了."
"你和xx在一起,一定要分好工,誰打掃誰做飯誰照顧孩子,理順清楚了,家才能像家."
"家里一定要干凈,特別是你們將來有了孩子."
"現在政策放寬了,你們最好生兩個,不要怕養不起,我和他爸都會支持你們!"
"我覺得你要是把頭發剪短了會更漂亮."
"我看你更適合穿紅的,顯得精神,以后你買衣服就買紅的吧!"
……
有錯嗎?沒有,無論是讓她學習做飯還是別的什么,客觀的講,這個老太太說的都沒有錯,就算有不對的地方,也絕對不是壞心.但她一個人生活了這么久,憑自己的能力打下了一片天地,現在卻要受另外一個人的管轄?
"那是我媽呢,你聽聽能怎么樣?"一句兩句她忍了,三句四句她也可以當聽聽,可是當這邪多的她都數不出來有多少的時候,她實在忍不住向那個男人表示她不喜歡了,結果她的男朋友就是這么回答的"而且她也是好心啊.怎么,你不想給我做紅燒肉啊老婆."
"不是不想……"
"那你就跟我媽學嘛!"
理所當然的要求,卻堵的她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也曾和閨蜜探討過這件事,得到的答案卻基本相同:"男人就是這樣,他們覺得他媽都是對的,就算不對,咱們也要聽著讓著.好在現在不興和婆婆一起住了,要不咱們還不要憋屈死啊!"
"這還是好的,等你將來有了孩子才知道厲害呢.她會覺得她有經驗,于是要求你要按照她的方式這么帶那么帶,不管醫生怎么說,不管你在網上查的是什么樣的,她都覺得她的才是正確的."
當時她聽的臉都綠了,下定決心將來一定不能和婆婆一起住.不過這個結論又被閨蜜給鄙視了:"要是你娘給力呢,你當然可以瀟灑,可你這情況……還真離不開你婆婆,除非你將來決定全職,別說請保姆,現在的保姆你敢放心嗎?婆婆再不好,也會比保姆盡心盡力的.而就算你全職你能保證你不生個病?你能沒個什么事?"
現在都是這樣,更不要說古代了,安姐并不意外楊氏能忍下來,但真能一點氣都不生?
楊氏想了想,道:"要說也不是不生氣,還是有點不舒服的,但她就一早一晚說說,那就讓她說唄.我那個娘家妹妹同婆婆住一個院子,不也過了嗎?"
安姐明白了,楊氏除了能忍耐外,還有一個會對比,比比不如自己的就能找到平衡,雖然這有些阿q,但無疑也是一種調劑方式.
"既然說到這里了,我也就多幾句嘴,將來你若面對這個問題就不要接話,無論她說的對也好不對也罷,你只要不高興就不出聲好了.你不說話她摸不清你的想法,也就不好借題發揮,也不好找她兒子告狀."說到這里還嘆了口氣,"夫人是比我聰明的,不知為何在這個問題上總是看不透."
安姐想了想:"那如果她逼著我做呢?"
楊氏笑了:"你不想做,還找不到理由嗎?"
看著楊氏那帶了些狡猾的笑意,安姐怔住了,她發現自己過去真是小看了楊氏,她一直覺得楊氏能帶著那么魯莽的原身在高家生活到現在靠的是忍耐,但這種忍耐之下又何嘗沒有自己的智慧?她是怎么過來的?不就是楊氏早先一見情況不對立刻扇了原身一巴掌,這才讓原身氣憤不已的跑掉嗎?
當然她絕對不會想到那一巴掌會有這種后果,在那個情況下她那一巴掌卻令吳氏不能再借機發揮了!那是一個窩囊的舉動,不夠解氣,卻足夠安全.
除了高老太太,還有一個令人不痛快的,那就是舒姐.吳姨娘被下放后她先是哭鬧著要她姨娘,被高老爺關了幾天,再加上身邊媽子的勸說也認清了形式,總算冷靜了下來.一般她這種情況是要搬到張氏房里的,但張氏卻不愿意接收,高老太太也不放心,就把她接到自己那里去了.
一開始這小姑娘倒是老實了幾天,見人也不怎么說話,夜里還經常哭醒,弄的高老太太很是心疼,還對高老爺絮叨了很久,當然她是不敢提把吳氏接回來的,只是讓高老爺多疼她.高老爺聽了他娘的話,就專門把舒姐叫到書房兩次,同她吃了飯又聽她背了詩,舒姐見高老爺沒有連她也厭了,就穩住了神,待高老爺又去高老太太那里的時.[,!]候,就提出也想到正院學習.高老爺想想這倒是正路,就同張氏說了,張氏是真不愿意,但她沒理由拒絕,只有捏著鼻子認了,不過私底下卻一再的告誡靜姐少同她接觸,只是同往常一樣,靜姐還是不以為然,她是這么同心姐說的:"吳姨娘當然是可惡的,特別是這次,竟然敢私拿娘的東西.不過這同舒姐又有什么關系?那東珠既不是她拿的又不是她戴的,而且吳姨娘被帶走她也真是可憐,她本來就同二姐交惡,咱們要是再不理她,她不是連個親人都沒有了嗎?"
心姐本也不喜歡舒姐,還覺得她過去總是裝可憐,但這次她是真可憐了,不免也有些心軟,可張氏有交代,因此還是道:"娘既然這么說了,當然是有道理的,咱們還是聽娘的吧."
"你就會聽娘的,一點自己的主意都沒有,怪不得會被一個無賴嚇成那樣呢……大姐,對不起,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我是說四妹妹可憐,咱們不能因為吳姨娘就連她也恨上了."
雖然她連忙解釋了,心姐還是紅了眼圈:"你有主見,我比不過你,以后你也不用對我多說什么了,還是找你的四妹妹吧."
"大姐,哎呀大姐."靜姐圍著她團團轉,心姐只是不理,最后她也有些惱了,"一句話都不讓人說,大姐也太霸道了些."
說完跺著腳走了,心姐在她背后,再也忍不住哭了出來.這次她的病雖然好了,卻留下個心病,過去她一直是高家最出色的女兒,做什么都是好的,也是其他幾個琪的表率,但這一次舒姐在前面車上不算,她們剩下的這三個,安姐能正面迎擊,靜姐回來后很快也恢復了,只有她竟被嚇的病了好幾天.這事沒人說她就很不好意思了,此時被靜姐提出來就更是羞愧.她剛才不理會靜姐倒不是小氣,更多的還是惱恨自己.
張氏這邊有交代,楊氏那邊對安姐更是耳提命面:"雖然現在沒了吳姨娘,你也不許同她置氣,她說什么你就讓她說兩句,不搭理她也就罷了."
"姨娘,這話你說了不下十遍了."安姐無奈的翻了個眼,"你不常說我長大了嗎?怎么還這么不放心."
"我這不怕你忍不住嗎?好了好了我不說了."
不管怎么說,舒姐還是來到了正院,除了隨時隨地都擺出一副"我很可憐"的面容外,其他的倒也沒什么,她曾試圖和心姐,安姐搭上話,但前者還會給她個回應,后者卻是連理都沒理,試了幾次后她也只同靜姐在一起了,倒是靜姐看不過去,來找安姐問過幾次話:"四妹妹同你問好,你為什么沒有回應?"
"我有回應啊."
"你有什么回應!"
"我點頭了."安姐很認真的看著她,靜姐怔怔的,過了會兒才反應過來,"那算什么回應!"
"那怎么就不算回應了?我不喜歡她,不想與她多說話有錯嗎?你過去不也不喜歡我嗎?"
靜姐臉紅了,她過去是看安姐不順眼,但張大那次事之后就變了.她再不知道好歹,也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站出來有多難,張氏后來也同她們說過:"安姐那天的行動,不僅是自保,也救了你們姐妹兩個.而且這些天她還一直陪著你姐姐,不管你以前對她有什么看法,以后都要好好相處."
雖在舒姐的事上她不想聽張氏的,這件事她還是愿意聽的,誰知道安姐竟這個態度!
"姐妹之間就不能一團和氣嗎?非要分個喜歡不喜歡的?"
"你喜歡吃蔥花嗎?"
"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怎么不是了?蔥花對身體好你還不喜歡呢."
說完,安姐就施施然離開了,只氣的靜姐在后面跺腳.
除了這些,正院的小學堂里倒還算和氣,安姐終于不用再主力攻規矩,而開始同舒姐一起學《百家姓》,這個與其說學習,更像是練字,安姐很有興趣,學的也勤勉,倒是鄭媽媽看了她的字有些驚訝:"姑娘以前練過?"
"從在媽媽這里學習,我就開始練了."
鄭媽媽看了她好一會:"姑娘以后可以找一些字帖來練,我的字……并不是很好的."
安姐謝了鄭媽媽,其實鄭媽媽的字小巧工整,在現階段教她是完全沒問題的,她這么說應該是怕耽擱了她以后的發展,而能為此就這么坦然的說自己的字不好,是真的為她負責.
就這么又過了段日子,就到了春節.少了吳姨娘,張氏又剛收拾了一批人,這個年高家過的風平浪靜,唯一有些稀罕的就是在年前安姐收到了一對紫藍色的鷯哥,這鷯哥是被一個媽子提到門房上,指明說是給安姐的,卻沒有說是誰送的.這種來歷不明的東西門房也不敢大意,就稟告了張氏,張氏也一頭霧水,讓人仔細檢查了一番,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后,就把安姐叫了過來,說也奇怪,那對鳥本來不出聲,一見安姐就叫喚開了:"姑娘吉祥,姑娘發財,姑娘紅包."
聲音清脆活潑,一邊叫還一邊撲棱著,仿佛要錢的架勢,連旁邊的張氏都被逗樂了:"安丫頭,這鳥該不會是來找你討債的吧."
安姐一臉黑線,.[,!]她不用想都知道這鳥是誰送的.這段日子那朱抵沒有再冒出來,她還以為他聽進了她的話,誰知道在這里等著她呢!
"我看這鳥怪有趣,你就提回去吧.也讓楊姨娘有個樂子."
安姐本不想要,但后一句話令她改變了主意.楊氏每日除了向老太太請安就是做一蓄計,雖然她自己不覺得有什么,但她真覺得這日子實在無聊,這對鳥倒的確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東西.雖然朱抵的東西不好拿,可既然送來了,那她拿不拿也就都是一個后果了.
果然,楊氏一見到這對鷯哥就喜歡上了,還給起了個大黑小黑的名字,雖然不知道這東西是誰送令她有些擔心,但也不是太在意.一對鷯哥,也不是太貴重,還沒有什么特殊寓意,真有人找過來的話,大不了她們多給些錢唄.高老爺回來后也當稀罕聽了,還開了安姐兩句玩笑:"該不會我姑娘一出去,被誰一見鐘情了吧,不過只送一對鷯哥,就有些太小氣了."
這話他不過是隨口一說,卻令楊氏白了臉,連忙看向安姐,安姐臉上卻一片怔然,隨即跺了跺腳:"父親這話說的,真是!真是!"
說完轉身就走,惹的高老爺放聲大笑,轉而對楊氏道:"姑娘大了,有自己的脾氣了啊."
"這話,真不像一個當爹的說的."楊氏笑著,心里還有些嘀咕,這該不會真是那個二公子送的吧?那個盒子就令她們頭疼了,這對鳥……應該沒什么問題吧?
廄風俗,春節的前七天是屬于自己家人的,沒出五服的親戚,恩師都要在這幾天里走訪,而過了這幾天,有來往的也會互相送帖子,這是要在下面的二十來天里往來的,張氏做為張家的姑娘,只是表的堂的同族的姐妹都不知道有多少,帖子自然收了一大堆,這些帖子里有需要她親自上門的,有需要她安排人過去問候的,還有的,則可以不予理睬,不過這一天她收到了一張怎么也沒想到的帖子,南安王妃的邀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