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后宅那些事兒 !
第十五章
銅鑼巷,張家大宅.
張老夫人的堂屋中擠滿了人.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簇擁著張老夫人在那里說話,下面是七八個年齡各異的女孩.她們大的十六七的樣子,小的不過六七歲.
年齡小的是不說了,大的卻都圍著靜姐.這個說她手上的珠子好看,那個說她今天的裙子漂亮.靜姐卻一直冷著臉,直到一個十四五的姑娘道:"要不說老夫人最疼姐姐呢,這個硨磲瑪瑙鏈是經過西藏高僧開過光的.早先大姐姐想要老夫人都沒舍得,這次,就給了姐姐呢."
那個姑娘捧著靜姐的手嘖嘖稱道,其實硨磲并不怎么漂亮,白色的,也不像珠寶那樣會閃光.瑪瑙也不是多珍貴的東西,但經過高僧開光就不一樣了.保平安不說還能增加福氣,要不早先張老夫人為什么看的緊緊的呢?
靜姐看了她一眼,冷淡的抽回手:"關你什么事?"
那姑娘一怔,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早先熱烈的氣氛也降到了冰點,另一個圓臉姑娘看不下去了:"靜姐姐你怎么這么說話?芝妹妹也是真心贊你的."
"哪個讓她真心贊了?我有讓她夸我嗎?她自己愿意說,關我什么事?"
一句話說的那圓臉姑娘也漲紅了臉,正要再說什么,旁邊的芝姐立刻拉住她的手:"八姐,不要說了,都是我的錯."
"什么叫都是你的錯?你夸她一句就是錯了?這還讓不讓人說話了?靜姐姐,不是我說你,因為二姑的事,這段日子以來大家都讓著你.夫人,老夫人更是寵著你疼著你,下面的姐妹們也都小心的討好你,為什么?就是怕你不開心,咱們一家人……"
"哪個和你們是一家人了?"靜姐冷笑著,"我娘姓張不錯,我卻是姓高的!"
她說完,站起身就向外面走去,弄的一堆人都手足無措,而這邊的動靜也引起了張老夫人的注意:"這是怎么了?靜丫頭,你要上哪兒?"
靜姐回過頭,微一沉吟:"回老夫人,我有點不舒服,想回去休息一會兒.待我父親來了,老夫人再派人叫我吧."
說完也不等張老夫人再說什么,轉身就走,把一屋子人都給驚住了.
老夫人啊!張老夫人啊!除了張老太爺,她就是這府里最尊貴的了.不說她們這些在后宅中過活的,就是外面的爺們兒哥們兒哪個不要敬著些?而現在靜姐竟直接走了?雖說這一年多她都有些陰陽怪氣的吧,可這么不把張老夫人放在眼里還真是頭一次!一時間滿屋的人沒一個敢出聲,就算早先委屈的要死的芝姐同張小八也屏住了呼吸.眾人都在偷偷去看張老夫人的臉色.
張老夫人此時氣的要死!
她下面的玄孫都不知道見了幾個了,現在卻被一個小丫頭給晾在了這兒.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此時張老夫人腦中反復出現的就這幾個字,她暗暗的咬了下牙,幾乎想讓人把靜姐抓回來,但她還是克制住了,高博榮,今天就回來了!他這次回來會如何現在雖還沒有定論,但只憑他身上的那個一等勛章,張家就要同他搞好關系!
想到這里,她的手松了,嘆了口氣:"這孩子沒了娘,就是心中苦悶啊."
一句話,整個屋子都活了起來,大夫人連忙道:"可不是嗎?要不都說寧要討飯的娘,不要做官的爹呀."
三夫人拿起手帕擦起了眼:"記得早先我剛進門的時候,二娘子才不過五六歲.穿著一身大紅棉襖,扎著兩個小辮子,就同觀世音身邊的玉女似的,讓人見了就喜歡的不得了,誰知這一眨眼,怎么就沒了呢."
二夫人眼見上下妯娌都比自己反應的快,只有一甩帕子,唔唔開哭.一時間,倒把張老夫人的愁緒給勾了出來.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張氏,都是在她身前長大的.那時候的張氏美麗,聰明,乖巧.知道蹲在她身邊給她捶腿,知道對下面人吩咐粥要熬的糯糯的,知道在她生辰的時候繡上一百個壽字.
庶出的姑娘,本就比別人艱難,又是在這大宅子里,所以就算有一些心思,有一些討巧也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二娘子待她,也真的是實心實意的.她還記得那一年她感染了風寒,不知怎么,總是不好,夜里咳嗽的整夜整夜睡不著,連太醫也有些搖頭.那時候她還想,是不是自己的大限到了?
當時她屋子里擠滿了人,天天都有人來探望她,還有幾個一站就是一天.唯獨二娘子,雖也住在這院子里,卻并沒有時時跟在她身邊.當時她還想,果然還小,連裝模作樣也做不徹底.就算她快要死了,到底也還活著,正是賣乖湊趣的時候啊.
而那場病到底沒有帶走她,后來她才知道,二娘子之所以沒有侍奉在她跟前,是因為早先在屋中抄金剛經.整整一百遍的金剛經,就那么短短的時間里她就全抄了出來.
而抄佛經又和別的不同,是不能有錯字,污漬的,一點不好整張都要重來.所以她的病好了,二娘子卻大病了一場.自此以后,她就待這個孫女真正的不同了.
這是一個,真正和她一條心的.不管有.[,!]再多的企圖,二娘子都是真的把她當祖母看待的.
想到這里張老夫人眼圈也紅了,早先的怒氣也消散不少.她想,也不怪靜丫頭心中有怨氣,張家,的確是虧待了二娘子.可這就是命啊!二娘子既然是張家的女兒,又怎么能不為張家出力?可誰又知道會正巧撞到了那么一樁子事上呢?
"說到底,還是年紀小,不懂事."最后,張老夫人給靜姐的行為下了這么一個定論,"派人到前面問問,博榮一家走到哪兒了?我聽說他新得了一個哥兒,一會兒可要抱在我跟前讓我好好看看."
當下就有一個媽子應了聲,房間里又恢復了早先的景象.只是張小八還有羞憤的:"老夫人待那丫頭也太好了!"
"誰讓人家的娘死了呢?"另一個容長臉的姑娘開口,她在張家排行第六,是二房的幼女,她娘生了兩個哥兒只有她這么一個姑娘,自小就非常嬌慣.她娘是個不服輸的,還有些二愣子的勁頭,娘家又得力,在這府里過的一向滋潤,她的日子自也跟著舒服.可這段日子她卻要讓著靜姐,捧著靜姐,偏偏靜姐還不領情,仿佛他們所有人都欠她似的,為此她早就一肚子怨氣了,此時有張小八打頭陣,她立刻就跟了上來.
"死了娘不算什么,關鍵是人家的爹要高升了呢!"另一個身材矮小的姑娘閑閑的開口,從容貌來看,她是幾個姑娘里最年長的,穿著打扮卻最為樸素,雖然因為忌憚張氏,滿屋子都沒有穿紅戴綠,但在細節處卻極下功夫.只有這姑娘,唯有頭上的一朵珠花,衣服也是極簡樸的.
她這話一出卻令所有人都是一僵,張小八道:"四姐,你這是什么意思?"
張小四道:"沒什么意思,就是感嘆一句,八妹要是聽不過去,四姐在這里道歉了."
她說著微微偏了□,把張小八的一肚子話都給堵了回去,張小六正要開口,就見早先出去的那個媽子回來了,臉色卻有些不對,當下就往張老夫人那邊看去.
果然,就見那媽子趴在張老夫人耳邊說了幾句后,老夫人的臉色也變了:"君丹是怎么做事的?人怎么能沒接過來?早先教他的都忘了嗎?"
而此時,張君丹正在前面對張老爺解釋:"早先都好好的,博榮已經要點頭隨孩兒回來了,可偏偏那個朱二來了!說什么他扎了帳篷,要讓博榮去修整!博榮本來還有些猶豫,可那朱二,他,他……他竟然把博榮那么拉走了!"
說到這里,張君丹那是一個痛心疾首咬牙切齒.怎么可以這么不講規矩呀!先來后到不講也就罷了,連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規矩也不講,南安王也是出了名的溫文爾雅,下面的大公子也向有文名,怎么就出了這么個不講理的東西啊!那么多人啊,那么多翰林大臣,那個朱二竟敢就那么硬拽的把人給拉走了!
張老爺聽了這話也無語了,過了片刻才道:"那博榮就沒有說什么?"
"博榮也是被驚住了,我看那樣子也是極不愿意的,可那個朱二又怎么是個講道理的啊."
"這也就罷了,可高家總不能跟著他回南安王府,后來你怎么又沒能把他們接過來."
張君丹的臉上閃過一絲難堪:"孩兒無能,不知為何,在那帳篷里修整了片刻后,博榮竟改了主意,說要先回高家梳洗一番,待過兩日再來府上拜見父親……"
一般來說從外地回來,總是要先回家的.所以迎接的人都在十里亭,這一是表示歡迎,一是不耽擱主人一家相聚,另外一個也是不太麻煩主家.張家雖然是高老爺的外家,但那還是外家,高老爺一家本是不該去的.但張家現在是巴不得和高老爺綁在一起,只有竭力相邀的.而高老爺早先則是情緒激動一時沒反應過來.而待到帳篷里修整修整,再經過朱抵明示暗示一番也就明白了.
別說張氏現在已經不在了,就算還在,他也不該去張家.否則落在外人眼里,他高博榮又算個什么東西?張家這時候拿著軒哥,靜姐引他過去,實是不安好心!
當然,他若是被引過去,那么就算之后反應過來也是一切不談了,可還沒過去就反應過來,那對張家必會有些別的看法.這一點張君丹無法直言,張老爺又怎么會想不到.他沉默了片刻:"這也就罷了,但那軒哥你怎么也沒能帶回來?我知道他們父子情深,可軒哥的東西都在這邊,還吃著藥,這貿然換地方,對他的身體也不好,這一點你沒同博榮說嗎?"
"……孩兒無能."
張老爺來回走了兩遍:"你先別換衣服,隨我一起去見老夫人."
張君丹恭敬的跟在后面,心中則想張老爺是真的老了啊.那東西高家不能派人來領嗎?至于軒哥的身體,他又怎么好直說?雖說兒子對老子要講究一個孝,但他們讓身體虛弱的軒哥去迎接高老爺,總是不太厚道.
此時,張老夫人已經回到了暖房休息,本來那些人是為了迎接高老夫人安姐等人的,現在既然人不來了,她也不耐煩那么一圈人圍著自己了.
她畢竟上了年紀,早先端著還不顯,此時就靠在軟榻上讓一個小丫頭給她捶腿,那邊鍋上已經燉了.[,!]燕窩.見到張老爺父子,她半抬了一下眼,揮手讓小丫頭下去:"說說是怎么回事吧."
張老爺把事情說了,張老夫人聽了沉默了片刻:"現在要怎樣,你們想讓我把靜丫頭留下來?"
張老爺連忙笑道:"老夫人高見."
張老夫人冷笑了一聲,抬起身:"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軒哥都被帶走了,留個靜丫頭有什么用?不過是讓讓外人看笑話!要叫我說,現在就應該趕緊的派人到高家問候,聽聽人家是什么意思.若不急呢,咱們不妨多留靜丫頭幾日,若急呢,今天就幫她收拾東西,明天連著軒哥的東西一起給她送回去!"
"老夫人你這么說……那我們……"
"軒哥同靜姐是張家的外孫,這一點,是怎么也不會改變的!若這兩個孩子同咱們親厚,自愿留下來那自沒的說,可現在這情況,再強留那就是仇了!現在你們也別想別的了,誰讓當初你們沒給人家好臉色呢?老大,你別覺得我不是在說你,這個家往哪兒走現在是你掌握著方向!下面人雖然各有心思,可大面上,卻是要看你的態度了!那靜丫頭早先對咱們是極親厚的,弄到現在,就是你的態度不好!還有君丹,你現在也大了,別光聽你老子的,他有什么不對,你也指出來,叫我說,今天就不該帶軒哥過去!這軒哥沒事還好,若是有個不妥,咱們十分的情面也只剩六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