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亊其實都是在適當的時候降臨,只是我們沒有適當的心情去迎接它而已。
蘇洋:“想不到鯊魚還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瑪西亞:“鯊魚屬胎生的,它的攻擊性在胎里就已經存在了。
鯊魚游泳時主要是靠身體,像蛇一樣的運動并配合尾鰭像櫓一樣的擺動向前推進。穩定和控制主要是運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鰭和水平調度的胸鰭。鯊魚多數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網這樣的障礙中,而且一陷入就難以自拔。鯊魚沒有鰾,所以這類動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臟儲藏的油脂量來確定。鯊魚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不積極游動,就會沉到海底。它們游得很快,在水中,大白鯊可以以43千米的時速穿梭,但它們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高速。還能潛入1000米深海底。
鯊魚每側有5~7個鰓裂(不像我們平常從集市買來的鯉魚,有一對鰓蓋護著魚鰓),在游動時海水通過半開的口吸入,從鰓裂流出進行氣體交換。張著口游泳的鯊魚的確看起來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讓人家呼吸嗎?少數鯊魚種類能停在海底進行呼吸。
鯊魚的一生需更換上萬顆牙齒。很多鯊魚包括大白鯊,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只要前排的牙齒因進食脫落,后方的牙齒便會補上。新的牙齒比舊的牙齒更大更耐用。而角鯊和棘角鯊等鯊魚則會更換整排牙齒。鯊魚的牙齒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鯊魚不但能緊緊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將它們鋸碎。
由于大白鯊的上下顎并未和頭部緊密相連,它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鯊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態之一。凡是熟悉鯊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鯊,有著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鯊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只要從鯊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別出它是屬于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鯊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動物那樣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余幾排都是“仰臥”著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復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里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2萬余只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強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鯊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鯊魚的牙齒用作刮胡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鯊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鯊仔,也不放過,吃得一干二凈;當一條鯊魚為其它鯊魚所誤傷而掙扎的時候,這頭傷鯊就該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為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鯊魚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產10余條鯊仔,最高可達80余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一種虎鯊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卻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為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強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鯊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鯊魚咬彎、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鯊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鯊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鯨鯊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卻是短細如針;錐齒鯊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鯊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鯊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鯊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鯊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像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態食性是極為密切相關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鯊魚全身是牙,其體表覆蓋的盾鱗構造和牙齒相近,可以稱得上皮膚牙齒。鯊魚的牙齒有幾百顆,可以移動,因此鯊魚不用擔心牙齒不夠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擊力。
大白鯊是海洋里最強大的鯊魚,以強大的牙齒稱雄。
鯊魚身體為流線型,以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軀干部具有背鰭,臀鰭和尾鰭各一,胸鰭和腹鰭各一對。尾鰭上大下小,是尾椎骨偏向上葉所致。泄殖腔孔位于兩腹鰭之間。
皮膚內具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使體表黏滑,既可減少游泳阻力,又可使身體免遭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襲。
鯊魚表面附以盾鱗,由伸出體表的棘突和埋入真皮的基板組成。內部有血管和神經通入,與牙齒相似。盾鱗的棘突可用于減少游泳時體表的湍流。
鯊魚的顎部沒有和頭骨相連。因為顎的表面會遭遇到巨大的物理壓力,也由于顎部對于力量的需求,所以顎和鯊魚的脊椎骨與鰓弧一樣,都需要額外的支撐:顎部有一層小型的六角形板陣,是由鈣鹽結晶塊組合成馬賽克一般的結構而成,這層結構可以提供鯊魚的顎部很強的力量,超過一般硬骨組織的能力。
普通的鯊魚只有一層這種稱為“紙皮石狀晶層(tesserae)”的結構,但一些比較大型的鯊魚,如公牛鯊、鼬鯊或大白鯊,可能有兩、三層或更多,基本上這取決于鯊魚的體型,有些大型的大白鯊就可能有五層。鯊魚吻部柔軟和富彈性的軟骨同樣也有助于吸收沖擊的力道。
它們有高度流線、適合游泳的外型,全身覆滿了盾鱗,盾鱗除了保護鯊魚免于受傷或者被寄生,還可以增進它們的流體動力,讓它們游得更快速。
軟骨魚綱的魚類都具有鰓裂,鰓裂不能像其他硬骨魚的鰓蓋般能直接溶解水中的氧氣再吸收到血液中。大多數的鯊魚都必須不斷的游動,讓海水從鰓裂外流進去。
鯊魚全身上下約有6~8片鰭,都各有各的功用。胸鰭控制方向,背鰭保持平衡,尾鰭提供前進的力量。有些底棲性鯊魚背鰭上具有硬棘,可供自衛,有些甚至能分泌毒素。
鯊魚的體長小至6寸,大至18公尺。最大的鯊魚是鯨鯊,全長約有18公尺,最長可達60公尺,重達40000公斤,但是它的牙齒是鯊魚中最小的,所以它們吃浮游生物維生。最小的鯊魚是侏儒角鯊,長約6-8寸,重不到1磅。不過半數種類的鯊魚都不超過1公尺。最大的獵食性鯊魚則是大白鯊,可一口氣吞下整只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