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人走了后,府里只剩長公主、李氏、楊氏母子及春暖春曦致彬幾人,長公主見府里都是女眷孩童,便下令閉門謝客。
春暖春曦除了偶爾去看看小天保,便是坐在一處做針線。
春曦這一年成長的很快,性子穩了不少,處事也進步不小。
以前只看著春暖做針線,見到喜歡的就要了去,如今卻能耐心的與她一同縫衣繡花,且繡的不差,在配線色彩應用上猶為鮮亮。
長公主同春暖說:“你也別盡給我們做東西,你也得給你公公婆婆做一些,雖說他們人不在京城,可四時八節都送了禮來。以前他們送禮,咱們就還禮,可這回老太爺老太太的事,他們沒少出人出力,這便是他們同咱們情份了。這人情,咱們得領可也得還,物件尚且不說,可你也得用心一些,親自縫套衣服是用心,親自繡個荷包也是用心,哪怕你只繡了一塊手帕呢,這也能說你記得他們的情份了,他們也只有高興的,沒哪個說你不知禮數的。”
春暖聽了這話便點了頭,答應長公主會用心給他們準備禮物。其實,春暖還是心里過不去那個坎,有了以前的公公婆婆丈夫,她內心潛意識的拒絕這邊的公婆未婚夫,總是如看客般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對待他們,絲毫不曾往心里惦記。
可自從有了兩個老人的事后,她才驚醒過來。
她既然能接受國公府一眾作為自己的親人,如何就不能把永王府看作她以后的親人?
春暖開始準備給永王府的謝禮,除了規制的物品以外,她又另做了兩件男式大氅披風和女式大氅斗蓬,用的便是他們每年送過來的毛皮衣料。又多給王妃縫了兩條抹額一條腰帶,用的也是庫里的衣料玉飾。
東西雖不多可勝在多費了些心思,縫制出來后就連長公主都贊嘆不已。
還言語含酸道“可知女兒家的人心都是向外的,往日里給我們的可沒見你這般用心。”
春暖聞言后頗有些無奈,總嫌她不用心的人如今又嫌她太用心。
便哄道:“下次給祖母做件更好看的。”
長公主聞言便擺手道:“可別費心了,府里有一群衣裳上的人呢,哪里能再讓你費心勞神的親手做。你給我們縫縫繡繡些個小玩意,那是你的孝心情意,我們便收下無妨,但沒哪個道理要你整日費心為我們縫制衣服,那便不成體統了。”
好吧,長公主怎么說他便怎么做,即然不用她親自動手,但給制衣處的繡娘們一些圖樣還是可以的。
沒什么事情可做,她便讓人把自己的私庫整理一下,她本不重物欲,許多東西堆在那里放著,清理出來一些或賞或送,也不至于好東西都蒙了灰。
上好的皮毛布料送一些到制衣處,讓她們縫制府里主子們的冬衣;灰鼠皮兔子皮移到大庫,冬日時發給府里的仆婢用;小米珠分成幾盒子,分送到各院的大丫環處,她們看著處置就是;指肚大小的粉珠最多,給理國公府送了兩匣子,另外給太夫人一對金鑲玉如意;分了一匣子東珠給春曦;往長公主屋里送了一對粉彩琺瑯花瓶,又把準備送給其他人的東西另放出來。
今年冬天,得給致遠娶親了,所以春暖又讓人找了一些東西出來,用做將來的賀禮。
本該今年出嫁的春暖,因服孝而延后到明年,為此,她更感謝永王府的體恤之情。
日子忽忽而過,轉眼就過了八月,南行一眾人也快回來了。
二嬸前陣子叫苦不迭,孫氏不在府中,中饋事務全壓在她身上,她一人實是忙不過來,本想叫春暖春曦分擔幾分,可長公主有意磨磨她總是不擔事的性子,不叫小姐妹倆幫忙。
一行人總算在老太爺老太太周年祭前趕了回來,車馬勞頓風塵仆仆的樣子,洗漱整頓后才一起聚在隆安堂相互見禮。
春暖見眾人雖身體消瘦,精神卻還不錯,就連她極擔心的寧國公,神情里也帶了釋懷之意。
做過周年祭,世子那一輩兒和春暖這一輩兒的人才能出孝除服。世子兄弟們丁憂期滿,上了折子后,重回朝堂,男孩子們也繼續入學,禮部也派送了兩個教禮嬤嬤給春曦。一時間,似乎每個人都有事要忙,只余春暖沒事可干。
于是,她又跟在孫氏身邊,有事時幫幫忙,沒事也膩歪在一起,把長公主看得牙酸不已。
致遠娶親的事也提上了日程,去繁就簡的一系列請期問期后,親事定在臘月二十二日。
收拾院子,擬定聘禮,丈量屋子等等,兩家人你來我往的忙的不可開交。
春暖同李氏一起協助孫氏打理一應事務,國公府人太少了,主子少仆婢也少,每遇到大些的事情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春暖靈機一動,就把自己的兩個嬤嬤請了出來,讓她們各自負責一灘事務。
尚且不夠,孫氏又親自去春曦院子里將兩個禮部有品級的嬤嬤請了出來,幫忙處理禮數上的事情。
春曦終于被解放出來,春暖仿佛都能從她眼中看到一圈一圈的蚊香,可見被折騰的不輕。
正日子終于到了,從大門口到寧威世子的順安堂,一路披紅掛彩,喜慶盈盈。
春暖春曦兩人領了幾個丫環嬤嬤在致遠的新房內仔細檢查,看看哪里尚有不足之處。
屋子里布置的特別喜慶溫暖,可春暖總覺得哪里缺了什么,一時又想不起來,直到目光瞄過桌幾時才恍然大悟,那里缺兩盆鮮花啊。
使人從花房搬來兩盆水仙,讓在窗幾下插了一枝綠梅,整個屋子便一改呆板變得鮮活起來。
新人迎進門,春暖春曦領著一眾小姑娘守在院門口,將那些想要鬧新房的少年郎打出去。
春曦拿著扎了彩稠的軟鞭,一馬當先的立在院門中央,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盡唬的一眾兒郎絲毫不敢上前。
春暖滿意的點頭,也不枉她特意讓人給春曦縫的一套紅色騎馬服,再配上一件能讓人氣勢大開的披風。
如此一來,沒了那些小子們的搗亂,她大哥致遠的婚禮就能順順利利安安穩穩的進行下去了。
客人們一直鬧到府里點了燈后才逐漸散去。
傍晚時,春暖讓人給新嫂子送了一盤小點心過去。
回到席上后,發現致遠已有了醉意,隨即又吩咐廚下的人備了省酒湯和一桌清淡的飯食等致遠回房后再送進去。
忙了幾日,她見孫氏雖臉有喜意卻難掩疲憊,長公主也有了倦意。派人將長公主送回隆安堂,又安撫孫氏歇下,春暖才回了院子由丫環服侍睡下。
第二日,新婦要與婆家眾人見禮,所以春暖早早便穿戴整齊去孫氏那兒,結果發現致遠小夫妻已經來了,兩人一似青竹一似桃花般齊齊立在堂屋。
春暖眼看著就有些歡喜,所謂才子佳人不過如是。
新嫂嫂看見春暖進來朝他們輕輕一笑,就覺滿屋里如繁花盛開一般,她心下歡喜卻又有些羞澀的對春暖說:“妹妹來了?”
春暖就取笑說:“你們那么辛苦都來了,我焉能不來,若是不來,上哪里見這一對金童玉女去?”
新嫂嫂瞬時羞得由粉桃花變成了紅海棠,就連那根青竹子也開始冒煙了。
春暖心下嘖嘖幾聲,這古人的臉皮也忒薄了些,她還什么都沒說呢,他們就冒煙兒了,若是聽到她公司的那幫小姑娘說的話,他們豈不得著火嘍。
孫氏從屋里出來,看到兒子媳婦的樣子,哪能猜不出來是誰作弄的?嗔了一眼女兒,就對新婦說:“好孩子,你妹妹年幼不懂事,若說了什么不中聽的話你別放在心上,告訴我,我管教她。”
新嫂嫂也不知聽沒聽出婆婆的話外音,笑吟吟道:“我平日里就與妹妹交好,哪能不知她的性子,她最是溫柔體貼的人哪里會說那些話。剛才不過是夸我倆呢,只是我臉皮薄,聽妹妹夸的好聽就覺臉紅的受不住。”
春暖笑意吟吟的聽著婆媳倆說客氣話,覺得孫氏真是無比的可愛。
幾人說著話出了院子,向隆安堂而去,新嫂嫂小李氏時不時的看看四周的景致,眼睛里全是歡喜贊嘆,惹得致遠偷偷揪了一下她的衣袖。
春暖眼看著一個渾身伶俐的小媳婦瞬間變得低眉順眼端莊守禮,這瞬間轉換的功夫叫春暖驚嘆不已,這莫不是又誕生了一位戲精吧。
隆安堂很快就到了,寧國公和長公主同叔祖一家已在堂屋坐著喝茶,她們到后片刻時間,二叔三叔家也一齊進來了。
一家人依位或坐或站,擠了一屋子。地下放了兩塊墊子,致遠見所有人都到齊后,拉了小李氏一起跪在地上給長輩們行禮敬茶認人。
兩人奉上小李氏給各位長輩的禮物,又從長輩手里接過還禮,小李氏的兩個貼身丫環一個手捧漆盤放送出去的東西,一個手捧漆盤放接回來的物品。
很快長輩們見完了禮,輪到平輩弟妹們上前見禮,春暖幾人送上賀禮又從嫂嫂手里接過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