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沈包、蔡北等人看到如此戲劇性的一幕,都翹首以待,想看看夏祥如何為自己辯解。若是無理取鬧,就犯了欺君之罪,莫說功名,連性命都會丟掉。是以一眾考子此時都無心再考,都想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你二人欺君罔上,一人應付殿試,只求速度,不求多思,藐視科場。一人文不對題,亂寫一氣,將你二人除名,理所應當,你二人還敢攪亂殿試,莫非還想藐視圣上不成?”文昌舉先為二人扣了一頂大帽子壓下,好讓二人知難而退,不敢亂說。
皇上人在紗簾之后,又離得遠,不知皇上是何臉色,只聽皇上平和的語氣,夏祥就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皇上并未動怒。
“文卿,且聽夏祥和滕正元說上一說。”皇上聲音一頓,輕微咳嗽幾聲,“夏祥、滕正元,你二人不必擔心,也不用害怕,有何冤屈盡管道來,自有朕為你們做主。站起來說話。”
“謝圣上。”夏祥起身,微微彎腰,“圣上,學生第一場考試,第二名交卷,交錯了卷子,文尚書卻將學生卷子判為廢卷,學生并無意見,本是學生之錯……”
文昌舉眼皮猛然跳了幾跳,暗道不好,夏祥真是狡詐,竟然還有后手。
“為何交錯試卷?”皇上也是頗感好奇。
“學生將在省試之時所答之題又重寫了一遍,然后再寫今日殿試之題,交卷時倉促之下,并未細看,結果拿錯了試卷。”夏祥態(tài)度恭敬而認真。
“如此說來,你同時寫了兩篇文章,一篇舊作一篇新作?”皇上更是不解了,“為何要將省試之時的試卷再寫一遍,是何道理?”
“回圣上,因省試之時所答之題和今日之題有呼應之意,是以學生重寫一遍,可以更好地為今日圣上的命題破題。”夏祥偷眼看了滕正元一眼,見滕正元神色自若,并不恐慌,心中暗暗稱奇。
“竟有此事?”皇上奇道,“朕記得省試之時的題目是刑賞之論,殿試是民監(jiān)賦,并無相通之處,夏祥,你如何破題?”
“《民監(jiān)賦》,學生破題是――運啟元圣,天臨兆民……”夏祥答道,“刑賞論,學生的立意是疑罪從輕,破題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上有寬厚之恩……”
高亥嘴角一咧,險些沒有笑出聲來,若不是此時身在講武殿中,他已經跳將起來,鼓掌叫好了。好一個夏祥,非但文采出眾,還頗會揣摩圣意,刑賞論的破題當時他閱卷時,并沒有覺得有多出眾,但和《民監(jiān)賦》的破題結合起來,便有了曲徑通幽之妙渾然天成之趣。大夏科舉多年,考子無數(shù),夏祥是將省試和殿試完全不同的題目破題之時可以合二為一的第一人。
文昌舉雙眼一閉,掩飾不住一臉的悲傷,夏祥之才,比他預期中還要高上十倍不止。費盡心機不讓夏祥參加殿試,不想還是功虧一簣,夏祥得以朝見皇上,才和皇上對話寥寥數(shù)語,便迎合了圣意,真是一個妖孽!
“都是上天護佑祖宗庇護,朕怎么敢當?呵呵,哈哈。”皇上開懷一笑,“來呀,呈上夏祥的文章。”
“是。”
內侍拿過夏祥省試和殿試的兩篇文章,隔著紗簾遞了過去,隨后紗簾中便悄無聲息了。過了少許,只聽得皇上咳嗽一聲。又過了一會兒,傳來了皇上手指輕叩龍案的聲音。大殿之上鴉雀無聲,都不敢有些許動靜,就連文昌舉也是屏住了呼吸,等待皇上一言九鼎的定論。
“滕正元,你又有何冤屈?”皇上終于開口了,卻只字不提夏祥的試卷如何。
“回圣上,學生方才第一名交卷,不知哪里不妥被文尚書一筆勾掉功名?學生聽夏祥一番話,忽然也想起,方才所交的試卷也是有誤,不是學生文章,是抄襲夏祥之文。”滕正元一本正經地說出了自己的冤屈,“學生自己所作之文,在學生的考案之上。”
什么?抄襲?還是當著圣上之面承認抄襲,滕正元是腦子壞掉了還是傻掉了?不要功名也就算了,難不成連命都不想要了?
“竟然是抄襲?真是膽大包天!”
“何止膽大包天,完全就是無法無天!”
“不對,滕正元和夏祥并未坐在一起,他有千里眼不成,怎能抄襲夏祥?”
“也是,他怎么可能看到夏祥的文章,一派胡言。”
“一派胡言!”文昌舉氣極,在皇上面前不好當場發(fā)作,卻還是氣得雙手發(fā)抖,“滕正元,你欺君罔上,罪不可赦,你退下!”
“且聽他說完。”皇上也不生氣,又輕輕咳嗽幾聲,“他既擊鼓鳴冤,也要讓他有一個辯解的機會。”
“圣上英明。”滕正元雖不如夏祥說話謙恭而到位,態(tài)度卻是十分恭敬,“學生抄襲的是夏祥在省試之時所作之文。學生以為,夏想文章,汪洋恣肆,氣勢磅礴,有值得學生學習之處,是以默寫下來,以尋求靈感。正是得了夏祥文章之助,學生才才思頓開,一氣呵成了《民監(jiān)賦》的策論。只是交卷之時,一時激動,竟拿了夏祥文章去交。還好文尚書紅筆一筆劃掉,成為了廢卷,才沒有誤以為學生是一名文賊。”
不知何故,聽了“文賊”二字,文昌舉老臉微微一紅,蔡北也是眼神跳躍不停,坐立不安。
“圣上,臣以為,夏祥和滕正元有串通之嫌,二人故意攪亂殿試,其心可誅,其行可殺。”
閱卷官中有一人挺身而出,義正辭嚴地上書:“臣提請圣上嚴懲二人,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高亥眼皮一抬,見上書之人高大威猛,生得面如黑鍋,絡腮胡子,乍一看如同一員武將,其實他是地道的文官,是吏部侍郎熊始望。
“熊侍郎此言差矣。”高亥見時機到了,出列反駁,“圣上,大夏科舉,承前朝慣例又有所革新,太祖太宗為大夏廣開納賢之門,不拘一格網(wǎng)羅天下有識之士,若是事事墨守成規(guī),豈有如今大夏之疆土?豈有今日大夏之盛世?”
“圣上,高侍郎之言,妖言惑眾,有辱圣聽,微臣……”文昌舉忍不住跳了出來,想要和高亥一較高下。
“咳咳……”皇上咳嗽幾聲。
“官家龍體欠安,你等就不能讓官家省省心,別再吵了?”內侍常關朝幾人掃了一眼,又朝高亥使了個眼色,“官家今日主持殿試已是盡力了,你等若是真心愛護官家,就少說幾句。”
皇宮之內多半稱呼皇上為官家,是親切而不失恭敬的尊稱。
高亥心領神會,當即跪倒:“圣上恕罪,微臣有罪。今日是圣上主考,微臣只是負責閱卷。”
文昌舉正無比鄙夷高亥動不動就磕頭的奴才作派,猛然聽到高亥最后一句話,怦然心驚,才明白過來,今日是皇上主考,不是他,他忙叉手施禮:“微臣知罪,請圣上定奪。”
紗簾無風自動,紗簾之中,半晌沒有動靜。又過了不知多久,皇上微帶疲憊的聲音傳來:“今日朕有些乏了,就只考一場。文卿,呈上滕正元試卷。”
眾考子一聽,有喜有憂。喜的是,第一場考得不錯的考生,不用怕后兩場考不好了。憂的是,第一場考得一般的考生,想在后面兩場超水平發(fā)揮的希望落空了。
文昌舉雖不情愿,卻只能聽命行事。呈上了滕正元的廢卷和第二張試卷。兩張卷子遞入了紗簾之中,片刻之后,皇上輕聲驚嘆:“咦,竟然一字不差,滕正元你倒是好記性。”
“謝圣上夸獎,學生自小便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滕正元言語之中頗有自負之意,又說,“不過學生只是看了一遍夏祥貢院考完之后默寫的文章,夏祥默寫的文章和他在貢院考試之時所寫文章是否一字不差就不得而知了。”
一聽此話,文昌舉面如紙色,身子搖晃之下,險些當場摔倒。高亥伸手一扶文昌舉,無比關切:“文尚書可是貴體欠安?”
文昌舉用力推開高亥:“小人,真小人也。”
高亥呵呵一笑,挺直了腰板:“文尚書過獎了,下官雖官職不如尚書,卻比尚書行得正站得直,也高了少許。”
高亥身高確實比文昌舉高了幾分。
文昌舉氣得已經說不出話了。
皇上淡淡說道:“夏祥,你默寫的文章是否和考試之時,一字不差?”
“回圣上,學生雖無過目不忘的本領,卻也相信默寫自己的文章,也可以一字不差。”夏祥有意停頓一下,“只是怕……沒有對證了。”
“怎會沒有對證?”高亥順勢接話,“調出貢院的試卷對比一下,不就一目了然了。”
“來,調夏祥貢院試卷。”皇上的好奇心充分被調動了。
“是。”常關拉長了聲調,“官家有旨,調夏祥貢院省試試卷。”
不多時,夏祥貢院試卷被調了出來,呈到了皇上案頭。此時文昌舉雙腿發(fā)抖,幾乎站立不穩(wěn)。高亥冷眼旁觀,心中暗自慶幸走對了一步,當時若是不聽曹用果之話,今日雙腿發(fā)抖之人就是他了。他無比感激曹用果,心想一定要為曹用果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
通常來說,省試排名靠前的考子文章,皇上會事先看上一些,同時,主考官和考官也都會在皇上面前吹風,重點介紹幾名有望奪魁的考生姓名。夏祥因為排名極其靠后,又是最后才補錄上去,是以皇上并未見過他的文章。
卷子遞進了紗簾。
文昌舉不停發(fā)抖,冷汗森森,臉色慘白,高亥心知肚明,嘿嘿一笑,悄聲問道:“文尚書身體不適,就該好生休息將養(yǎng)一些時日,不必如此用心操勞。朝廷上下,雖倚重文尚書之處甚多,卻也不能事事都依仗文尚書,朝廷人才濟濟,文尚書大可安心養(yǎng)病。”
文昌舉雙目噴火,想起以前高亥對他的謙恭和言聽計從,再看此時高亥的冷嘲熱諷和幸災樂禍,他痛恨當初瞎了狗眼提攜并重用高亥,恨不得揪下高亥的一顆大頭當球踢。
只可惜,此時他已經完全沒有翻云覆雨之力了。高亥在放榜的最后關頭,錄取了夏祥,得知事情無可挽回時,他私下和蔡北好生交待了一番,卻還是萬萬沒有想到,除了高亥之外,還有一個滕正元敢在殿試之時當著圣上之面為夏祥出頭,和夏祥一唱一和,上演了一出好戲。他和蔡北擬定的對策,竟然全然派不上用場。
“蔡北……”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夏祥的試卷遞進了紗簾之后,過了半晌,皇上開口了,一開口,叫的卻是蔡北名字。
“學生在。”蔡北忙出列,撩袍跪倒,“恭祝陛下圣躬萬福。”
蔡北跪倒之時,偷眼向文昌舉示意,文昌舉微微搖頭,示意他不要多說。蔡北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想起雨上小舟之上文昌舉的再三叮囑,心中雖有擔憂事情敗露,卻堅信有文昌舉在,一切自會迎刃而解。
“你師承何人?”皇上突然問起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問題。
“回圣上,學生師承文尚書。”蔡北如實回答,又唯恐別人非議,“舉賢不避親,況且科場之上,糊名謄錄,可保公正。”
“滕正元,你的授業(yè)恩師是誰?”皇上并不接蔡北的話。
“回圣上,學生只讀過幾年私塾,后自學讀書,并無師承。”滕正元暗自心驚,誰說皇上病了,皇上心明眼亮,智慧如海。所問問題,看似不著邊際,實則步步危機。
“夏祥,你的老師又是何人?”皇上話題又轉到了夏祥身上。
“回圣上,夏祥承蒙陛下教誨培養(yǎng)。”夏祥心明如鏡,皇上雖龍體欠安,卻事事看得清澈,今日殿試不見三王爺和候平磐,想必是皇上有意為之。
“呵呵,好一個夏祥。”皇上開心地笑了幾聲,聲音中之透露出幾分喜悅,卻陡然語氣一冷,“好一個夏祥,自稱是天子門子,何故做出抄襲的不恥之事?”
夏祥慌張跪倒:“圣上,學生惶恐,不知哪里抄襲了何人?”
“還敢狡辯!”皇上似乎震怒了,猛然將幾份試卷甩出了紗簾,試卷灑落金磚之上,滑到了陳封面前,“你試卷之上的文章,和你今日之文,筆跡不符,且文章之中所用語句,大多抄襲蔡北文章,你還有何話說?”
陳封撿起地上的試卷,和章則是對視一眼,二人迅速整理一番,收了起來。
夏祥聲音顫抖,好像被嚇得不輕:“圣、圣上,可否讓學生看一看學生的貢院試卷?”
“準了。”
聽皇上恩準,陳封來到夏祥面前,遞上試卷。夏祥只看了一眼,就心中狂喜,文昌舉呀文昌舉,真沒想到你膽大妄為到了如此地步,今日不除去你為民除害為天下辛辛苦苦十年寒窗的讀書人請命,我便白讀了十年圣賢書,我便不姓夏!
“圣上,貢院試卷,雖是學生文章,卻非本人親筆,望圣上明鑒。”夏祥知道機不可失,此時還不當面說出真相更待何時。
此話一出,語驚四座,所有考子都一時震驚。貢院考試,要糊名和謄錄,夏祥此話等于是說有人舞弊。不用想,舞弊之人必是考官之一。
“真有此事?”皇上冷哼一聲,“文卿,你有何話說?”
文昌舉再也站立不穩(wěn),“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圣上,微臣知罪,請圣上降罪。”
嗯?夏祥驀然一愣,他還以為文昌舉還會掙扎一番,不想文昌舉竟然直接承認了,倒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又一想,不由暗暗佩服文昌舉的老奸巨滑,若是再狡辯一番再被迫承認,說不得會惹得皇上大動肝火。與其如此,還不如現(xiàn)在就認罪。
“哼,文昌舉,你還知罪?你眼中還有沒有朕?你眼中還有沒有圣賢教誨?還有沒有朝廷法度?”皇上再次擲出一份試卷,“蔡北,你可知罪?”
蔡北此時嚇得俯首地上,連連磕頭:“學生知罪,學生知罪。學生貪求功名,抄襲了夏祥文章,又將夏祥文章毀去,讓他落榜,學生有損圣人言教,有辱讀書人清名,愿領罪。”
文昌舉俯首認罪,蔡北情知大勢已去,再負隅頑抗不但沒有必要,他也沒有勇氣敢在皇上面前亂說,是以一口氣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當然,他并不知曉文昌舉讓他抄襲夏祥文章李代桃僵的背后,還有三王爺?shù)牟迨帧?br/>
“混賬!”
“無恥敗類!”
“斯文敗類!”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眾考子一聽此話,頓時群情沸騰,也不顧是在講武殿上,無一人不義憤填膺,紛紛指責文昌舉和蔡北師徒二人沆瀣一氣抄襲夏祥文章的無恥之舉。
“肅靜,肅靜!”常關尖著嗓子喊了一聲,“怎么著,想造反不成?”
一句話頓時震得眾考子不敢再多說一句。
“文昌舉,你還有何話說?”皇上直呼文昌舉之名,可見是對文昌舉已是極度不滿。科場舞弊之事,自大夏立國以來,此屬首次。他心中難壓怒火,他主持殿試十數(shù)次來,第一次見到如此嚴重的科場舞弊,且是他生病之際,一種被蒙騙的羞辱感涌上心頭。
“微臣知罪,微臣知罪……”文昌舉癱軟在地,渾身發(fā)抖,心中無比清楚他是被高亥、陳封、章則是三人聯(lián)手推下了火坑。雖說火坑是他受三王爺指使為夏祥所挖,最終卻是埋了自己,怪得了誰?三王爺只讓他拿下夏祥功名,卻沒有讓蔡北抄襲夏祥試卷,是他一心想扶蔡北上位,才做出了不明智之舉。
只能怪自己太貪心太糊涂。
只是他明明讓高亥將夏祥試卷毀去,高亥并未毀去,為何今日調夏祥試卷,還是他讓人做假的試卷?是誰在背后有意落井下石?是高亥、陳封還是章則是?
不管是三人之中的哪一個,他們背后必定有指使者,否則三人斷不可冒著得罪三王爺?shù)娘L險而非要置他于死地。那么三人的背后到底是誰?景王還是慶王?
“高亥,明知故犯,知法犯法,徇私舞弊,文昌舉該當何罪?”皇上不問別人,偏問高亥。
熊始望暗中擦了一把冷汗,幸好剛才沒有一心為文昌舉出頭,老匹夫暗中做出了這么大的紕漏,還想拉他下水?真是壞透了。
陳封和章則是對視一眼,二人微不可察地動了動了嘴角,又同時搖了搖頭,都心中清楚,文昌舉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