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養(yǎng)活的起的,也就是她父母就這么一個孩子”
“也是,不過就憑她這個力氣,咱大隊這幾百口人也找不出這么一個來”
“也是”
就這樣自己在屋里收拾東西的時候,大隊長就把有關(guān)于自己的這些情況和自己老娘說了。
趕緊拿出換洗的衣服,快速洗了個熱水澡,并把臟衣服洗了出來,前后也就半個多小時吧,等把衣服晾曬起來的時候,其他上工的人也回來了,看到一個和這家老太太差不多年紀的老爺爺,就知道這是大隊長的父親,身后跟著這個和隊長叔差不多大的婦人,就知道這是大隊長的媳婦,還有幾個孩子,剛想上前問好,就聽到顧家奶奶從屋里出來說:“老頭子,這就是信上說的那個綿綿”
“綿綿,這是你顧爺爺,我家老頭子”
“顧爺爺好”
“這個是你隊長叔的媳婦,我兒媳,你叫她嬸子就行”
“嬸子好”
“這是老婆子的那個幾個孫子,老大叫……”
“俺叫顧云鵬,今年15歲”
“你好,李綿綿,14歲”
“俺叫顧云程,今年13歲”
“你好”
“俺叫顧云萬,今年11歲”
“你好”
“俺叫顧云里,今年9歲”
“你好”
“俺叫顧立秋,今年7歲”
“你好”
“俺叫顧立夏,今年五歲”
“你好”,說著就從口袋里拿出來水果糖來一人給了兩顆,幾個人都沒有接,實在沒有辦法就把這些糖直接給了顧奶奶,然后說:“顧奶奶您分給他們吃”
“這怎么行,這都是花錢買的,你留給自己吃”
“不用了,奶奶,這些糖還有呢!再說了也不愛吃糖”
“哪有孩子不愛吃糖的,真實的,奶奶不要”
“您要是不要,要不也不住在這里了”
“你,你這個孩子,還真是的”
“行了,老婆子,孩子給你了,你就拿著吧,不過不能一下都給他們幾個知道嗎?”
“這個不用你說,老婆子也知道,那綿綿,奶奶就謝謝你的糖了”
“不用謝,奶奶,要說謝,還的謝謝您們呢”
“這孩子,就是客氣,行了不和你聊了,老大媳婦,過來一起端飯,咱有話等會上炕上說,先吃飯”
“唉,我來幫忙”
就這樣,這是自己來到大隊吃的第一頓飯,雖然不是什么白面饅頭,只是玉米窩窩頭,但是這也是最好的一頓飯了,菜也就是這個時節(jié)最長見的菜,沒啥可比較的,不過唯一讓自己感覺好吃的,還是桌子上放的大醬,不是一般的好吃呀,配上大蔥真是一絕呀。
吃飯的時候,顧家的人也不是多話的人,都是各吃各的,不過唯一不同的就是,自己在哪里大蔥蘸醬吃的無比開心,其他人都在哪里偷偷看著我,倒不是因為我吃的多,而是他們沒有想到我竟然會吃大蔥蘸醬,還以為城里人吃不慣這個味呢?
一直到吃完,顧奶奶才問我:“綿綿呀,還以為你吃不慣這個大蔥蘸醬呢?”
“沒有呀,覺著很好吃呀,怎么會吃不慣呢?”
“真的嗎”顧嬸問
“是呀!這個大醬味道不錯那是,這是你顧嬸最拿手的”
“是嗎?顧嬸,您太厲害了”
“哪有,哪有,俺也就會做點大醬”
“顧嬸不是說客氣話,是真的好吃,您是不知道,以前在軍區(qū)的時候,也有做大醬的,但是味道比這個差遠了”
“是嗎?那回頭我教你”顧嬸聽到很高興的說
“行呀”
“綿綿呀,不是老婆子夸你嬸子,你嬸子確實是咱這個大隊唯一一個做大醬好吃的,其他人就是你嬸子手把手的教,做出來的都不如你嬸子做的好吃,也不知道怎么的,其他人做的就是差了一點”
“是嗎?”
“是呀,其他人做完后,拿過來讓我娘嘗嘗,味道就是不一樣”顧立秋說
“那得好好學學”
“你叫李綿綿對吧,以后我們也都叫你綿綿吧”顧爺爺這時候說話
“顧爺爺好您直接見綿綿就行,”
“你后你就住在家里吧,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就可以”
“顧爺爺,顧奶奶,隊長叔,顧嬸,其實不打算長住在您家”
“孩子,為啥,俺們是哪里做的不好嗎?”顧奶奶趕緊問
“顧奶奶,您聽我說,并沒有覺著您們做的不好,而是太好了”
“那是為啥?”
“老婆子,你先聽孩子說”顧老頭看著眼前這個孩子,自打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個有休息的人,就問
“顧爺爺,顧叔,您在收到信的時候,上面有說我為什么要下鄉(xiāng)嗎?”
“沒怎么具體說,就說了,城里不太平”顧大隊長說
“難道不是因為有惦記你父母的撫恤金嗎?”顧奶奶問xしēωēй.coΜ
“顧奶奶,如果單是因為這個,到也沒什么,本來父母就是京城本地人,如果有誰膽敢惦記這個,可以直接去軍區(qū)找哪里的領(lǐng)導,或者是政府”
“那是為什么”顧奶奶問
其他人雖然說沒有問什么,但是都在聽接下來的話
“顧叔,您可知道最近一兩年,縣城招工的情況”
“知道一些,聽說最近兩年,城里招工都是招的職工子弟,這有什么問題嗎,不都是這樣的嗎?”
“是呀,顧奶奶也說”
“綿綿,你說”顧爺爺眉頭緊緊的問,他知道眼前的孩子是從大城市來的,不會無緣無故的這么說,就讓孩子說
“以前的時候,從部隊退下來的兵,基本上是可以安排在當?shù)氐墓S或者其他單位的,但是最近兩年工廠招工只招職工子弟,而且還是通過各種考試才行,很多大部分的職工子弟也不一定能有工作”
“什么,那這,這”顧奶奶驚訝的問,她的老閨女今年可就高中畢業(yè),今年18了,咱不是還上學,那可是早就訂婚出嫁了
“老婆子,聽綿綿說”
“對,對綿綿你說”
“職工子弟沒有工作,大部分都在城里轉(zhuǎn)悠,基本上都成了混混,這兩年城里要求下鄉(xiāng)當知青的政策也在該,以前提倡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