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聽了臉色一變,吱唔道:“你母妃身子不大好,休養著呢,等她好了,父皇再讓她來見皇兒。”</br></br>周太后聽憲宗這么說,臉色卻是變得難看起來,明明是萬貞兒把紀妃軟禁起來,你卻偏要騙孩子。唉,真不知道我這輩子做什么孽了,生個兒子被那個女人給哄了過去,好不容易有個孫子,卻還要提心吊膽的生怕他再被那個女人給害了。</br></br>憲宗見周太后臉色難看,知道她在想什么,有心叉開此事,便道:“母后,打明日起,佑樘便要出閣進學了?!?lt;/br></br>“出閣進學?”</br></br>周太后聽了望了一眼九兒,眼神中滿是慈愛:“是了,佑樘也有七歲了,是該讀書識字了,皇上看著安排便是了?!?lt;/br></br>“祖母,父皇,兒臣不要出閣進學,兒臣在內書堂時已經讀過書識過字了,不信你們可以問胡義?!?lt;/br></br>九兒一聽又要讓自己讀書識字,立刻不高興了,讀書識字太無趣了,一點也不好玩,他可不想再老老實實呆在那,聽學士們講那些自己聽都聽不懂的道理。</br></br>憲宗和周太后聽了九兒的話,都是神情一凝,繼而嘆了一口氣,堂堂一個皇子竟然淪落到小太監們讀書的地方識字,這恐怕還是千百年來頭一遭稀罕事,周太后氣得瞪了幾眼憲宗,心道要不是你寵著那個女人,何苦讓自己的兒子受這等罪!</br></br>憲宗心中愧疚,不敢直視母親的目光,和藹的摸了摸九兒小腦袋:</br></br>“皇兒大了,怎么能不出閣講學呢?當年父皇像你這么大時,早就已經聽學士們講課了。”</br></br>九兒實在不想去,聽父皇的意思好像自己非去不可,有些不甘心的問道:“兒臣一定要去嗎?”</br></br>“一定要去?!?lt;/br></br>憲宗毫不猶豫點點頭,七年了,自己未能對這個兒子盡到父親的責任,現在無論如何也要將缺他的東西補上。</br></br>“你是大明的太子,父皇將來的江山可是要交到你手上的,你現在不跟學士們學習,以后如何能將天下治理好呢?”</br></br>聽了憲宗這話,九兒撇了撇嘴,突然用力從憲宗的懷抱里掙扎下來,跑到胡義身邊,指著他大聲叫道:</br></br>“如果父皇一定要兒臣去進學,那兒臣就要他陪我去,如果父皇不答應,兒臣寧死也不去!”說完一屁股往地上一坐,小腿小伸,嘴巴鼓鼓的,堅定的看著憲宗。</br></br>九兒突然來這一下,把胡義嚇傻眼了。明代太子出閣講學他是知道的,可是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個小太監可以伴讀的,因為如果一個小太監從小陪著太子一塊讀書一塊生活,那么長大之后,太子繼位為君,很自然的便會對這個陪自己一路走來的太監出奇的信任。如果這太監老實還罷了,要是碰上有野心或者不安份的,太監干政勢所難免,因此歷朝歷代都不會允許太監陪著太子出閣講學的。</br></br>九兒不懂事,他難道還能跟著一塊鬧不成,胡義嚇得立刻跪了下來,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br></br>“太后,皇上,殿下一時糊涂,小的絕無此妄想之意!”</br></br>九兒見胡義這樣說,不高興了:“你不肯陪九兒一塊讀書嗎?!”不待胡義答話,又對周太后叫道:“孫兒一定要他陪我進學,祖母,你快讓父皇答應孫兒啊?!?lt;/br></br>憲宗見九兒這樣,也動怒了,大聲斥道:“胡鬧!”</br></br>他這一喝,九兒聽了一怔,馬上眼淚就流出來了:“你們不疼我,我要阿公,我要阿公!”</br></br>胡義知道他說的是張敏,想到張敏幾年來與九兒形成的堪比父子的感情,也是鼻子一酸。</br></br>周太后到底是個女人,哪里忍心讓自己的孫兒受委屈,怒向憲宗:“</br></br>看你把孩子嚇成什么樣了!有什么大不了,一塊讀就一塊讀吧,你們不是說胡義這孩子是神童嗎?這不正好,有個神童給佑樘作伴,學起來也能相互幫扶一下不是?!?lt;/br></br>憲宗急道:“母后,這事大違祖制,怎能聽孩子胡鬧。”</br></br>“哼!”</br></br>周太后將臉一冷:“別跟我提什么祖制,祖制讓你將新婚的皇后給廢了?祖制讓你寵著一個比你大二十歲的女人了?祖制讓你連自己的兒子出生都不知道?”</br></br>一連幾個詰問把憲宗問得啞口無言,訕訕道:“母后,這…這事不能跟那些混為一談。”</br></br>“我不知道能不能混為一談,我只知道我兒子不孝順我,連自個兒子也不疼,只知道寵著那個大腳粗枝的女人!”</br></br>周太后顯然是舊痛新瘡一塊來了:“你要不是不答應佑樘,就別再叫我母后,我就當沒你這個兒子!”</br></br>“唉!…”</br></br>憲宗見周太后這樣,急得狠狠跺了一下腳:“好吧,兒臣讓這小太監陪佑樘一塊出閣就是?!?lt;/br></br>“好哎!”</br></br>九兒見父親同意自己的要求,高興得一下子從地上站了起來,箭步跑到祖母身邊,緊緊抱住祖母:“孫兒就知道祖母最疼我了!”</br></br>周太后笑顏頓開,一刮九兒的小鼻子:“不臊,剛才還哭哭啼啼,現在又笑成這樣,真是個調皮的搗蛋鬼?!?lt;/br></br>九兒嘻嘻一笑,將頭依偎在周太后的腰間,一雙眼睛賊溜溜的看著憲宗,不時偷偷看一眼胡義。</br></br>胡義卻是大氣也不敢出一聲,這種事情自己還是低調些好,默默的將頭低在那。</br></br>憲宗鐵青著臉看了一眼胡義:“胡義,朕準你明日陪太子出閣進學,學堂規矩我就不跟你多說了,但讓我知道你要是挑帶太子沉迷玩耍,不思學業,朕絕不輕饒你!”</br></br>胡義恭聲應道:“皇上吩咐小的謹記在心,絕不敢犯!”</br></br>周太后見事情定了,孫兒高興,便問道:“皇上,都是哪些人負責佑樘的講學?”</br></br>憲宗想了一下道:“總講學士是萬安、劉詡、劉吉三人,另外東閣學士彭時、侍讀學士汪朝宗、左春坊左庶子劉健、翰林院修撰謝遷四人分別教授?!?lt;/br></br>周太后一聽就不滿意了:“萬安、劉詡、劉吉三人什么德性,皇上難道不知嗎?由他們來教太子,豈不是要誤了佑樘。”</br></br>憲宗道:“三人俱是進士出身,也都是朝中大學士,母后何以這樣說?”</br></br>周太后摟著九兒往后退了兩步,坐了下來:“反正我覺得不好,是不是換些人選?”</br></br>憲宗搖搖頭:“這事兒臣已經頒了旨意,人選沒法改了,就算萬安他們不行,可是彭時、汪朝宗、劉健、謝遷四人卻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具體教授是他們負責,萬不會誤了佑樘的?!?lt;/br></br>事已如此,周太后也只好說道:“那就這樣吧,你這做父親的沒事多關心下你兒子的學業,不要整天呆在昭德殿。”</br></br>憲宗苦笑一聲:“兒臣知道了?!?l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