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是答應討周大人,說會準備兩萬石糧食紜到陜凹不,可是”萬安有些無奈的瞥了一眼周經(jīng),接著道:“誰料定義侯他們又突然變卦,我雖為首輔,卻也不能奈他們如何,所以這事就耽誤下來。原想年后從九邊調撥一些過來解燃眉之急,可是兵部齊大人卻說,今年塞外遭了雪災,開春之后,教靶說不定會犯境,因而九邊的軍糧也不能動。唉,老夫這兩個月為糧食的事算是焦心竭慮,卻是毫無辦法可想,這首輔當?shù)谜媸抢r皇上啊。”</br></br>萬安說話這話,神情為之一頓,看上去很是灰心的樣子。林裕見狀,忙安慰道:“閣老千萬不可泄氣,朝庭可一日離不開閣老,前方軍糧之食我們再作商議就是,大家一起想想辦法,總會找到解決之道的。</br></br>白昂也道:“對,大家一起想辦法,活人總不會被尿憋死,諸位大人都想想,看有何辦法能盡快籌措到糧食的。”</br></br>聽他一說,屋中幾個官員紛紛點頭,開始尋思如何搞到糧食。胡義對這些不太清楚,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便坐在那里看著眾人。不大一會,葉湛忽然開口道:“漕運不通,不如讓江南把糧食裝上海船,由海路運抵天津,再轉運到前線,如此糧食不就有了嗎?”</br></br>對啊!聽了葉湛這個主意,的義眼睛一亮,走海路這個主意好!</br></br>誰料萬安聽了卻是苦笑一聲:“若走海路,所費甚巨,且海上風浪不可測,運十船糧能到一半就算不錯了,況我大明現(xiàn)在哪里還有什么大的海船可以運糧。數(shù)十年前要走海運運糧還行得通,現(xiàn)在,唉,紙上畫餅而已。”</br></br>眾人聽了他的話,才剛點燃的希望一下又破滅,皺著眉頭在那又開始想起來。胡義初時不明白萬安為何會否決海運的提議。不過很快就明白為什么了。因為自成祖死后,繼位的仁宗朱高熾一改其父路線,大規(guī)模禁海,并集中銷毀了當年由鄭和帶領出洋的船隊,僅保留一些船,故現(xiàn)在海上根本沒有大船的存在。其后在九兒也就是孝宗登基后,所謂名臣劉大夏更是將兵部庫存的鄭和出海路線圖和一切關于造船的檔案資料全部銷毀,以致后人只能從蛛絲螞跡中尋知當年盛舉。</br></br>不過我來了,可由不得你劉大夏再如此糊涂了。胡義想到兵部積存的那些資料,心就開始發(fā)癢,現(xiàn)在組織個無敵艦隊,再加上自己對世界地理的熟知,征服全球,殖民海外未必不可行。不過眼下時機未到,自己還沒那個實力,就不要去打那些海圖的資料了,以免被哪個頭腦發(fā)熱的家伙以為太監(jiān)們又要搞什么活動。而把海圖給毀了。胡義收回還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朝萬安看去。</br></br>一直沒有說話的禮部左侍郎王恕見眾人都不說,便開口道:“我看市面上糧食還是蠻多的,不如朝庭組織向那些糧商購買好了,多給些銀子,我不信他們不賣。商人嘛。逐利之輩,有銀子他們會不賺?”</br></br>臉都急紅了的周經(jīng)聞言搖頭道:“王大人有所不知,京中那些糧商大多只是咋小門面,他們的背后其實就是那些大戶和權貴,若采購不多,他們倒是會賣。可眼下兩地所需軍糧以百萬石計,差不多是要抽空這些大戶們家底,若無戰(zhàn)事,他們巴不得會賣給朝庭換銀子,可是現(xiàn)在流民四亂,短時間內又無法平定小這糧食可就成寶貝了。一下子賣光手中所有糧食,這些人肯定是不干的。”</br></br>王恕是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的進士,選庶吉士出身。后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前年回京出任禮部左侍郎。因萬安是以禮部尚書銜出任內閣首輔,禮部具體主事便是他這左侍郎了。其人一向推之事為之際,重在自得,不尚空談,并注重氣節(jié),說白了就是非常清高,事事以己之標準來要求別人。聽周經(jīng)這樣說,不由怒道:“哼,國家有難,這些人難道就那么短見不成?朝廷要買他們的糧食是他們的榮幸,何來不賣之說,依我之見,讓順天府出面買糧,若是有誰膽敢不賣,抓起來丟進大牢就是。不必如此顧前顧后,事危之下,行此霹靂手段也是權宜之計,事后再作補償就是。”</br></br>嗯?胡義一聽王恕的話,就暗叫了聲好,如此一來,可就不用他出面做惡人了。</br></br>“王大人所言正合本官之意!”</br></br>王昂也贊同的點點頭,幕萬安</br></br>萬安臉色一動,抬眼看了一眼王恕,說道:“這事我也考慮過,但此間牽涉太多的皇親國戚,一個不好,咱們可就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了。我倒沒什么,大不了辭官歸隱,但各個都是朝廷棟梁,正是大有可為之時,如何能因此事而罷官去職</br></br>王恕見萬安好像不同意自己的主意,急道:“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將士們空著肚子殺敵不成?。</br></br>萬安微微搖頭:“這事不方便朝廷出面,一來那些人并未犯國法,二來大多是些皇親,若朝廷出面行此事,怕宮中會有話遞出來,到時就進退兩難了</br></br>林裕聽萬安好像還有下文,問道:“閣老的意思是?”“皇親國戚的事,還是由皇上的人來處理好了</br></br>萬安瞥了一眼正在傾聽的胡義,然后不動聲色的端起桌縣的茶碗,作勢喝了起來。</br></br>老狐貍,你們不方便出面就把這爛事推給我。胡義早知道萬安還會把這事推給自己,為了另一場大規(guī)模食人的慘劇不再發(fā)生,他倒不介意去做一回惡人,事后就算憲宗問罪,有萬安和萬貴妃在,也不會一刀就砍了自己。但他十分不爽萬安的話,什么叫朝廷不好出面,皇親就由皇上的人來處理。這擺明著就是把危險正大光明的推到自己身上。</br></br>“皇上的人來處理?”</br></br>在座官員聽了萬安的話。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周經(jīng)突然想到方才胡義進來時,萬安曾說事情怕還是要著落他身上,馬上意識到這個皇上的人就是胡義了。他對這小太監(jiān)談不上好感,也沒什么惡感。不過知道此人是萬貴妃面前很當紅的太監(jiān),雖然年紀但也頗有辦事能力。要是他出面和那些大戶權貴們打交道,怕能收事半功輩之效。見胡義的嘴巴張了一下又合上,生怕他會拒絕,忙道:“胡公公,你是皇上欽命的提督西廠太監(jiān),也是網(wǎng)從河南回來,自然知道前線將士們疾苦,就請胡公公看在我大明江山和億萬百姓的份上,幫本官這個忙吧”。</br></br>林裕察顏觀色,見胡義表情復雜,似肯又不肯,便道:“當日西廠初開之時,胡公公便大搜恭子廠,這番膽識京中誰人不知,誰人不曉。</br></br>今再為前線將士出面買糧,正可稱為少年英雄,內庭首范!他日說不定可名垂青史,受后世敬仰呢!”</br></br>娘的,你糊弄我呢,后世不知道把太監(jiān)罵成什么樣了。胡義瞄了一眼林裕,不去理會他,而是從椅子上站起,徑直走到萬安面前,沉聲道:“老師,若讓學生出面也不是不可,但在此之前,還請老師回答學生一個問題</br></br>萬安緩緩將茶碗放到桌上,輕聲道:“你我?guī)熒惺裁磫栴}為師自然一五一十為你解惑,你說吧敢問老師,朝廷庫存的那些糧食到底去哪了?”</br></br>胡義話一說完,在場的官員都有些色變。萬安卻是一點反應也沒有,輕叩了一下桌子后才道:“為師那日不是告訴過你,庫糧被些奸小小給私賣了嗎?。</br></br>胡義緊盯著萬安,進一步問道:“朝廷糧庫若干,經(jīng)年累月之積也是甚多,數(shù)量也必定極其多,敢問老師,何等奸小有此膽量敢私賣庫糧?又是如何個賣法,為什么沒有人去阻止此事的!”</br></br>“知之為不知,不知為知之</br></br>萬安沒有回答胡義的話,而是說了句略帶禪機的話。</br></br>胡義可不想做個糊涂鬼,私賣國糧不算稀罕事,可是把國家的庫糧賣得光光,可就不是一件稀罕事了,而是一件聳人聽聞的稀罕事!自古至今也未曾聽聞過這等事例。想到那些被京營吃進肚子的百姓,就是因為大明朝的庫糧被人賣光而致軍隊無食。才成為他人肚中裹腑之食。所以他必須搞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如果可能,他一定要為那些無辜死去的百姓討個公道回來。</br></br>“學生不明白老師所講,還請老師直言相告。”</br></br>“你問得太多了,這些事情知道多了,對你反而不好。”</br></br>“若老師不告訴學生,學生則不答應此事</br></br>胡義見萬安不肯直言相告,有些急了。林裕見狀忙把他拉到一邊,勸道:“胡公公,閣老不告訴你,也是為你著想,可不是不愿意告訴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