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大喜啊。大喜啊!撫寧侯在永州這一戰可真楚們出我大明軍威來了!據他奏報說,白蓮教的亂軍元氣大傷,正逐步后退,料過段時日,將士們休整過后,撫寧侯就能揮軍長驅,一舉襄定河南了</br></br>昭德殿中,內閣首輔萬安的臉就快笑得沒邊了,不住口的在那稱贊著:“臣在內閣耽心竭慮這么多天,每日里茶飯不思,唯恐戰事有什么不順,現在聽此大勝消息,真是老懷彌慰,從今往后,臣再也不用像前些日子那樣愁了</br></br>“閣老這些日子當真受瘦多了,皇上有所不知,自閣老主掌內閣后。就一門心思放在平定流民之亂上面,調兵遣糧,唯恐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延誤了軍機。如今大勝消息傳來。大伙總算能喘一口氣了,呵呵。</br></br>萬安身后的劉吉與劉詡這兩個萬安的金牌搭擋也在那積極配合著他。而且語氣也十分輕快,有意識的制造其樂融融的氣氛,他們這一說話。憲宗聽了更是高興,對萬安是越看越歡喜了:不愧是貞兒的侄子,人長得出眾,這能力也是一流,當初就應該讓他早點替下商格的,</br></br>大明內閣的三位閣員此時一臉的幸福,好像那報捷的文書一到。河南關中的流民就會馬上自動消散。再也不會作亂一樣。</br></br>“皇上,自您登基以來,文治武功俱得盛世之范,成化元年平定大藤峽的瑤民之亂,成化三年平定劉通的流民作亂?,F在更是大破白蓮亂軍,臣以為,如不是皇上英明神武,百官協同得力,焉能愕此大勝!所以這大捷的第一首功非皇上莫屬?!?lt;/br></br>劉詡一直認為自己沒有萬安那般不要臉,但說起拍馬屁的功夫,也是“舍我其誰?”</br></br>劉詡變相的吹捧憲宗,劉吉可不能如他那般,這樣就顯不出自己與眾不同,引不起皇上的格外注意了。待劉詡說完,忙作出一幅很愕悵的樣子來。</br></br>“臣聽聞這一消息,往日是滴酒不沾,但當時就立浮一大白?;噬?。八萬多人,八萬多人啊,哈哈,真是痛快!”劉吉一邊說著痛快,一邊直砸嘴。好像剛喝了一口上等杜康似的。那幅一臉欠揍的模樣不僅讓劉詡白眼連連,也讓萬安大為不滿:我的馬屁你們也敢搶著拍,今兒若不是我妙嘴生花,皇上焉能如此高興。</br></br>二劉是萬安任首輔后一手提進內閣的,目的是為了替換商格時的陸遠。因為他與萬安實在是不熱乎,事事都喜歡與他唱對臺戲。一心想獨掌內閣大權的萬安自然不能容忍陸遠對自己的敵視,便以各種各樣的借口在萬貴妃那里說他的壞話,最終貴妃發話,憲宗同意,萬安落實,陸遠也如同商輪那樣收拾包袱返回江西老家了。</br></br>之所以將劉詡與劉吉提進內閣。萬安是出于自己的考慮,這兩人雖然不是好的得力幫手,但難得是他們對自己都很夠意思,凡事都以自己馬首是瞻,從來不自己做什么主張。天底下最讓人得意的事情莫如手下有一群十分聽話的好手下。不過現在見二人在那大拍憲宗馬屁,萬安還是難以抑制般的產生一種危險感,雖然知道這二人的話對自己是大大的有利,但心中那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卻是怎么也不消不掉。</br></br>不滿歸不滿,萬安還沒蠢到在憲宗面前責難二人,只一邊作著笑臉在那傾聽,一邊難受的在那蹭著自己的肩膀。</br></br>但在萬安同二劉對憲宗極盡拍馬的時候,在他們身后,卻有三人始終一言一發,緊繃著一張臉,不時還相互看上幾眼,那神情可不是這三閣老那般的喜悅和興奮,而是苦了不能再苦的樣子。這三人便是兵部尚書齊子俊與他的左右侍郎江華、鄧顯。</br></br>他們三人是最先見到八百里告急文書的,對其中寫了些什么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封告急文書是朱永以十幾個探子的性命作為代價,才得已從王洪合圍的前夕趁亂送出來的。在信上,他除了求救還是求救。對守住城池的那場惡戰只寥寥數語提到,說賊軍攻勢甚猛,幸得官軍英雄抵擋,才得以守住城池,約摸估計賊軍約有數萬人喪命城下。</br></br>但當這封求救文書從兵部緊急送往內閣時,事情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原本以求救為主要內容的文書卻搖身一變成了萬安嘴里殲敵八萬人的大勝,并且將此作為一個重大捷報讓太監人傳人,高聲呼喊著告訴昭德殿中的憲宗。</br></br>不過三人知道歸知道,卻出人意料采取了沉默的態度,任由萬安和二劉在那漫天撒花,哄騙憲宗,沒有一點要上前告訴憲宗真相的意思。尤其是齊子俊。他這個兵部尚書向來是耿直如命,看不得什么入不得眼的東西,今天卻也反常的選擇了沉默。這一切只因為萬安對他們說得一句話“戰事不利,本閣深知,但如將真相報上去,陛下必怒,陛下若發怒,則戰事俞加不利,齊大人是聰明人,難道還要我多言嗎?。</br></br>聽了萬安這話,齊子俊沉默了。憲宗的性格他做了幾年兵部…“。然知道。如果棠宗得知永州被圍。熱怕第反應不是插訓訂尖解圍,而是先想著拿朱永問罪。一旦憲宗這樣做了,那么對前方的戰事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反而會讓局勢越來越惡化。想到此處,再想到朱永的難處,齊子俊只有保持沉默。任由萬安他們哄騙憲宗,雖然這有違他做人原則,但卻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了。</br></br>憲宗今天真的是高興,前有李真人為他滿天下的撒金舍銀祈求上蒼保佑,化解虎威太歲這一不利自己的相兆,后有朱永大敗白蓮,而且這一切還都是在他得以“長生。之后發生,如何不讓他欣喜萬分。滿臉笑容的在那聽著內閣歌功頌德,心頭卻在想難怪早上外面的喜鳩叫來叫去,原來當真是有喜事。這要是平定了流民作亂,大明江山就算永固萬年了,我這皇帝也將無憂無慮的長做萬年,好,真好,狂喜之下,憲宗的頭就沒停過:“是,是,朱永果然沒讓聯失望,此功甚大,聯定要好好賞他頓了一下,扭頭吩咐伺立一邊的內侍蔡倫:“傳話到司禮監,讓他們準備搞軍之用,聯要派人去前線搞軍。”</br></br>“啊?”</br></br>萬安一聽憲宗要派人到前線槁軍。臉一下子綠了,這可不行,永州城現在被圍得鐵桶一般,聽那報信的士兵說,他是最后一批沖出來的人;除此以外,永州再無人可以出城一步。這要是憲宗讓人去搞軍,自己這一番說辭豈不是馬上就要露餡?</br></br>“皇上,前線戰事還緊,這會派中官去搞軍,臣以為有點不太合適。萬一有了什么閃失,豈不是皇上您臉上無光?!?lt;/br></br>憲宗毫不在意的笑道:“不礙事,朱永不是說白蓮亂軍吃了這一場大敗戰。已無戰心,正在全線后退嗎?”</br></br>心情高興的憲宗可不想讓萬安掃了自己的興,他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個賞罰分明的皇帝。眼看著將士們在前方打生打死的為自己平定動亂。如果自己這當皇帝的不表示一下,那也太說不過去了。</br></br>不待萬安說話,接著道:“既然亂軍已退,這永州自然是安全無比。聯讓中官從京師出發,又不是繞道南方,中途哪會有什么危險。</br></br>嗯,聯想想,派何人去搞軍合適呢?品級低了肯定不行,這品級高的”。</br></br>正自言自語著,心中一動。憲宗便想了何人適合前去搞軍,網耍開口讓還沒走的蔡倫順便再傳個旨意給司禮監,他準備讓陳淮前去搞軍。不想剛要張嘴,卻被萬安搶了下來。</br></br>“如果皇上真要派人去搞軍,臣倒有個好人選。”</br></br>“噢?是誰?”</br></br>見萬安有好人選,憲宗便想聽聽看。</br></br>“提督西廠太監胡義”。</br></br>“礙義?”</br></br>憲宗一聽這名字就搖頭:“不行。聯要是派個小孩去搞軍,三軍將士看在眼里,會認為聯輕待他們。再說這也實在有失皇家體面,你這人選不行,聯想讓司禮監的。</br></br>萬安哪會讓憲宗把他的人選說出來,他要說出來了,自己可要倒霉了。推胡義出去搞軍他是有把握的,這小太監不管怎么說都是自己學生。而且能有今天這般地位也是自己極力成全,他去了之后如何不曉得做事,因此他是鐵了心要讓胡義去的,別人不管是誰都不行。對二劉一使眼色后,萬安又一次截過憲宗的話頭。</br></br>“皇上,胡義可不是小孩子,在臣眼里,他可導成年之人一比高下?!?lt;/br></br>萬安很是肯定的說道:“臣對這學生可是信得很,他辦的事沒一件讓臣敢小看的,也讓臣放心的很,自提督西廠后,胡義的所作所為中規中矩,皇上,以臣看,就讓他去吧</br></br>“這,”</br></br>憲宗有些躊躇,這段日子自己有意淡化這個小太監,不過說來他的能力還是有的,出去搞軍也談不上不能做。正猶豫著,就見劉吉奏道:“臣也覺得胡義是個。合適人選。雖然小了些,但可堪大用,甘羅十二為宰相,這胡義十歲之童也擔西廠提督太監之職,想來不會比甘羅差多少?!?lt;/br></br>不管自己如何想在憲宗面前表現得比萬安或劉詡強,在關鍵時候,劉吉還是顧全大局的,萬安的意思他再明白不過,當下也跟著說道:“只是前去搞軍,到也沒什么特別注意的事項,以胡義之能,綽綽有余了。再說讓他出去歷練一下也未嘗不是壞事?!?lt;/br></br>“那好,既然你們都認為胡義合適,聯就從了你吧?!?lt;/br></br>憲宗想想也是,老閑放著胡義也不是回事,人家可是網幫自己煉出仙丹的。吩咐道:“蔡倫,去給胡義宣旨,讓他去永州槁軍去?!?lt;/br></br>又耽誤一天,解決二姨家的那些實在讓人頭疼的事,不過無結果,已勸二姨去女兒那里,由著他們去。今天更少了。對不住大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