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退兵至斜谷后,孔明預料他必定會放棄漢中而逃走。因此,孔明派遣馬超等將領分兵十幾路不斷進行攻擊和劫掠。這使得曹操無法在此地久留,再加上被魏延射了一箭,他急忙下令全軍撤退,三軍的士氣已經消磨殆盡。當前隊剛剛出發時,兩側突然起火,原來是馬超的伏兵在追趕。曹軍士兵都嚇得喪膽,曹操命令他們急速行軍,晝夜不停奔波,直到回到京兆才稍微安心。</br> 與此同時,劉備命令劉封、孟達、王平等人去攻打上庸等郡縣。申耽等人聽說曹操已經放棄漢中逃走,于是紛紛投降。劉備安撫百姓并穩定局勢后,大賞全軍,使得人心大悅。這時,眾將領都有了推舉劉備稱帝的想法,但不敢直接提出,于是先去稟告軍師諸葛亮。孔明說:“我已經有了決定。”隨后,他帶著法正等人去見劉備,說:“現在曹操專權,百姓沒有主宰。您的仁義聞名天下,如今已經擁有了兩川之地,可以順應天意和民心,即皇帝位。這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可以此來討伐國賊。事情不宜遲延,請選擇吉日登基。”</br> 劉備聽后大吃一驚,說:“軍師的話不對。我雖然是漢室宗親,但始終是臣子。如果做了這件事,就是反叛漢朝了。”孔明解釋說:“并非如此。現在天下大亂,英雄并起,各自稱霸一方。四海之內的才德之士都愿意冒著生命危險去侍奉他們的主上,都是希望能夠攀附龍鳳建立功名。如果您現在避嫌守義,恐怕會失去眾人的期望。希望您仔細考慮。”</br> 劉備回答說:“要我僭越尊位我是絕對不敢的我們可以再商議其他長遠之計。”眾將領齊聲說:“如果您再推辭就會讓大家失望了。”孔明建議說:“您一生以義為本不肯輕易稱尊號。但現在擁有荊襄、兩川之地可以暫時先自稱漢中王。”劉備說:“你們雖然想尊我為王但如果沒有天子的明確詔令這就是僭越。”孔明勸解說:“現在應該靈活變通不能拘泥于常理。”張飛大叫道:“異姓之人都想稱王何況哥哥您是漢朝宗派!別說漢中王了就是稱皇帝又有什么不可以!”劉備斥責他說:“你不要多嘴!”最后孔明再次勸說:“主公您應該從權變通先自稱漢中王然后再向天子表奏這并不遲。”</br> 劉備再三推辭不過只好依允。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在沔陽筑起了一個方圓九里的祭壇并分布五方各設旌旗儀仗群臣都按照次序排列。許靖、法正請劉備登上祭壇戴上冠冕接過璽綬后他面南而坐接受文武官員的拜賀成為漢中王。他的兒子劉禪被立為王世子。同時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其余的人則根據各自的功勛來定爵位。</br> 劉備成為漢中王后,他寫了一份奏表,派人送到許都。奏表中說:我劉備雖然有些才能,但擔當了上將的重任,統領三軍,在外執行任務。然而,我未能掃除敵人,安定王室,使得陛下的圣教長久以來受到輕視。我內心深感憂慮,如同頭痛一般。</br> 過去,董卓曾制造混亂。從那時起,群兇肆虐,殘害百姓。幸賴陛下的圣德和威嚴,以及忠臣們的響應,有的奮力討伐,有的得到上天的懲罰,這些暴徒才逐漸被消滅。然而,唯獨曹操長久以來未能被鏟除,他侵犯國家的權力,肆意作亂。我曾與車騎將軍董承密謀討伐曹操,但因計劃泄露,董承被害。我流離失所,未能實現忠義的目標,結果使得曹操更加猖狂,殺害了皇后和皇子。雖然我與同盟國聯手,但因為我懦弱無能,多年來未能取得成效。我常常擔心自己會辜負國家的恩情,日夜嘆息,時刻保持警惕。</br> 現在,我的僚屬們認為:在古代,《虞書》強調要敦厚對待九族,勉勵他們輔佐帝王,這個道理一直被傳承下來。周朝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經驗,分封諸侯來輔佐王室。漢高祖興起時,也尊封了劉姓子弟為王,建立了九個諸侯國,最終消滅了呂氏勢力,安定了劉氏大宗。如今曹操憎惡正直之士,結黨營私,包藏禍心,篡奪政權的野心已經顯露無遺。既然宗室衰微,皇族無人地位顯赫,我們應該借鑒古代的制度,暫時授予我大司馬、漢中王的職位。</br> 我反復思考:我深受國家的厚恩,擔任一方重任,但我的貢獻卻微不足道,所得到的已經超過了我的付出。我不應該再接受更高的職位,以免加重我的罪責和誹謗。然而,我的僚屬們以大義相逼,我不得不接受這個職位。我深知如果不消滅敵人,國家的災難將永無止境,宗廟將傾覆,社稷將淪喪。這正是我憂心忡忡、頭痛欲裂的時候。如果為了國家的安寧而需要變通權宜之計,即使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辭。因此,我順從大家的意見,接受印璽,以彰顯國家的威嚴。</br> 我深感爵位崇高、恩寵厚重;同時我也深知報效國家的責任重大、憂慮深重。我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如同站在深谷邊緣一般。我將竭盡全力、竭誠盡忠地輔佐陛下獎勵六軍、統率各路義軍應天順時、安定社稷。我謹以此表呈報陛下。</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