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劉璋提出建議的人,是益州的別駕,名叫張松,字永年。他長得額頭突出,頭尖,鼻梁塌陷,牙齒外露,身材矮小,不足五尺,但說起話來聲音卻像銅鐘一樣洪亮。劉璋問他:“別駕有什么高見,可以解除張魯的威脅?”張松說:“我聽說許都的曹操已經掃蕩了中原,呂布、二袁都被他消滅了,最近又打敗了馬超,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主公您可以準備一些進獻的禮物,我親自去許都,游說曹操興兵攻取漢中,來對付張魯。這樣,張魯就忙于抵抗曹操,無暇再窺視蜀中了。”劉璋非常高興,于是收拾了金珠錦綺等珍貴物品作為進獻的禮物,派遣張松為使者。張松暗地里畫了一份西川的地理圖本藏在身上,帶著幾名隨從,取道前往許都。</br> 這個消息很快就有人報到了荊州,孔明便派人去許都打探消息。張松到了許都后,在館驛中住下,每天去相府等候,求見曹操。然而,曹操自從打敗馬超回來后,變得非常傲慢自大,每天只是設宴飲酒,很少出門處理國政,大事都在相府商議。張松等了三天,才得到通報姓名的機會。曹操的左右侍從先要賄賂張松,然后才引他進去見曹操。</br> 曹操坐在堂上,張松拜見后,曹操問他:“你的主公劉璋為什么連年不進貢?”張松回答說:“因為路途艱難,常常有盜賊出沒,所以不能通進。”曹操大怒說:“我已經掃清了中原,哪里還有什么盜賊?”張松說:“南方有孫權,北方有張魯,西方有劉備,他們至少都帶有十多萬兵馬,怎么能說是太平呢?”曹操見張松身材矮小,相貌猥瑣,已經有五分不喜歡他,又聽他說話沖撞無禮,于是拂袖而起轉入后堂。左右侍從責備張松說:“你身為使者為何不懂禮節一味沖撞?幸虧丞相看你遠道而來的份上不見罪責。你趕快回去吧!”張松笑著說:“我們蜀中可沒有諂媚阿諛之人啊。”</br> 突然階下有一人大聲喝道:“你們蜀中不會諂媚阿諛那我們中原難道就有諂媚阿諛之人嗎?”張松看那人單眉細眼貌白神清便問其姓名原來是太尉楊彪之子楊修字德祖現為丞相門下掌庫主簿。此人博學能言智識過人。張松知道楊修是個善于辯論的人有心要難倒他。而楊修也自恃才高看不起天下之士。當時他見張松出言譏諷便邀請張松到外面的書院中分賓主而坐對張松說:“蜀道崎嶇遠道而來一定很辛苦吧。”張松回答說:“我奉主公的命令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敢推辭啊。”楊修又問:“蜀中的風土人情如何?”張松回答說:“蜀地是西部的郡縣古稱益州。這里有錦江之險有劍閣之雄。回環往復有二百八十里的路程縱橫三萬多里。這里雞鳴犬吠之聲處處都可以聽到市井和鄉村絡繹不絕。田地肥沃物產豐富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昌盛。所產之物堆積如山天下莫及!”楊修又問:“蜀中的人才怎么樣呢?”張松回答說:“文有相如之賦武有伏波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三教九流之中出類拔萃的人才不可勝數豈能一一列舉!”楊修又問:“現在劉季玉手下像你這樣的人才還有多少呢?”張松回答說:“文武全才智勇兼備忠義慷慨之士數以百計。像我這樣不才的人更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楊修問:“你現在擔任什么職務呢?”張松說:“濫充別駕之職其實很不稱職。敢問你在朝廷擔任什么官職呢?”楊修說:“我現在是丞相府的主簿。”張松說:“久聞你家族世代顯赫為什么不在朝中輔佐天子而只做一個相府門下的小吏呢?”楊修聽了滿面羞慚強顏回答道:“我雖然職位低下但丞相把軍政錢糧的重任委托給我早晚多得丞相教誨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我就在這個職位上任職了。”</br> 張松笑著說:“我聽說曹丞相在文方面并不明了孔、孟之道,武方面也并未達到孫、吳的機智,只是一心追求強權霸權而身居高位,他又能有什么教誨來啟發您呢?”楊修說:“您居住在邊遠地區,怎么知道丞相的才華呢?我讓您看看。”于是他呼喚手下從箱子里取出一卷書,展示給張松。張松看到書名是《孟德新書》,他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共有十三篇,都是關于用兵的重要法則。</br> 張松看完后問道:“您認為這是一本什么書呢?”楊修回答:“這是丞相根據古今情況,仿照《孫子十三篇》而寫的。您欺騙丞相說他沒有才華,這本書能傳于后世嗎?”張松大笑說:“這本書在我們蜀中,連三尺高的小孩都能背誦,怎么會是‘新書’呢?這是戰國時期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來作為自己的才能,只是好欺騙您罷了!”</br> 楊修說:“丞相秘藏的書,雖然已經成冊,但并未傳于世人。您說蜀中的小孩能流利背誦,這不是欺騙我嗎?”張松說:“如果您不相信,我可以試著背誦。”于是他將《孟德新書》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朗誦了一遍。楊修大吃一驚,說:“您過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