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全名:萬國來朝天可汗,半島風(fēng)云新羅泣。)</br> 新羅使者?</br> 大唐君臣顯然有些摸不著頭腦,當(dāng)年遠征高句麗,新羅可是曾經(jīng)派遣兵將與李二交手。</br> “新羅?他們來干什么?不見!”</br> 李二大手一揮,明顯不想與新羅這個二五仔打交道。</br> “陛下,我大唐海納百川,若是連使者的面都不見一下,有失風(fēng)度。”</br> 魏征拱手行禮,笑著說道:“何況今時不同往日,還請陛下息怒,見見那使者!”</br> “宣!”</br> 新羅使者衣衫襤褸,渾身上下散發(fā)著異味,與其他國家的使臣,形成了鮮明對比。</br> “噗通!”</br> 那使者直接雙膝跪地,隨后不斷磕頭,大呼道:“新羅小國,見過大唐皇帝陛下!還請陛下,救救我新羅!”</br> “救你們?”</br> 李二冷笑一聲:“你們跟百濟,高句麗的關(guān)系,不是一直很好么?上次在鳳凰山,朕可是看到了你們新羅的部隊!”</br> “陛下明鑒!我新羅一直向往中原大唐!”</br> 使者哭訴道:“微臣乃是禮部侍郎金城!我王金春秋剛剛繼位,就讓我來領(lǐng)取大唐的詔書!”</br> 一國之主繼位,卻要獲得大唐的認可,這新羅的馬屁,拍的還真響!</br> 李二聞言,臉色緩和了一些,問道:“說說你新羅的狀況!”</br> “謝陛下!”</br> 金城感恩戴德,隨后說道:“我新羅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大唐,但都被百濟和高句麗阻攔!他們不想讓在半島,出現(xiàn)一個親近大唐的國家!此次與我共同出使大唐的,一共有二十余人!最后只有我順利抵達!”</br> 不少人臉上都表現(xiàn)出尊敬,想要從新羅來到長安,跨過百濟和高句麗的封鎖,這一路上的危險可想而知!</br> “我等始終沒有放棄,朝拜大唐皇帝陛下!新羅境內(nèi)的其他子民,則沒有我這么幸運!他們?nèi)缃癖桓呔潲惐破龋a充兵源!還要忍受百濟的進攻!”</br> 金城說到此處,聲淚俱下:“我國新王金春秋繼位,寄希望于大唐陛下!我新羅正式臣服于大唐,我們的王,甚至可以改為李姓,只望陛下能夠幫助我們趕走高句麗!”</br> 為了討好大唐,連姓氏都不要了?</br> “咳咳!這位使者,你可能不知道。”</br> 李恪提醒道:“李,乃是國姓,除非有豐功偉績,才會被賜予。”</br> 李姓在大唐,那可不是大白菜,說給就給!</br> 金城顯然有些尷尬,李二則是笑著說道:“新羅的臣服之心,朕已經(jīng)感受到了!你先去驛館歇息,讓我等君臣商議一番。”</br> “謝陛下!”</br> 金城心情忐忑地離開,如今的新羅,情況不容樂觀。</br> 扶桑國曾經(jīng)打著援助的名義,結(jié)果占據(jù)了港口,便不再行動。</br> 百濟得到了高句麗的默許,開始瘋狂進攻。</br> 新王繼位,國內(nèi)形勢不穩(wěn),百濟甚至有一天攻下三十城的情況出現(xiàn)!</br> 軍隊羸弱就算了,國內(nèi)人心惶惶,更有不少人開門投降!</br> 當(dāng)著其他使者的面,李二完全沒有避諱,笑著問道:“諸位愛卿!朕以為,遠征高句麗的機會來了!”</br> 消滅高句麗!</br> 自隋開始,便是中原王朝的一項重大任務(wù)!</br> 如今到了李二,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執(zhí)念!</br> “陛下!我大唐連年征戰(zhàn),國內(nèi)疲敝,還請陛下莫要遠征啊!”</br> 長孫無忌一步跨出,軍功是往上爬的最佳途徑。</br> 如今天策府已經(jīng)有不少精兵強將踴躍而出。</br> 可他晉王府的戰(zhàn)績卻寥寥無幾,打仗對晉王一系沒有任何好處。</br> 搞不好還會被人鞭尸。</br> “高句麗,不過是東北蠻夷!那種冰天雪地,我大唐就算占據(jù)了,又有何用?”</br> 白玉樓笑著說道:“如今陛下已經(jīng)貴為天可汗!萬國來朝!瓷器何必去跟瓦罐碰?”</br> 李二皺著眉頭,消滅高句麗那可是他心中的夙愿!</br> “父皇,兒臣以為,高句麗必須消滅。”</br> 李恪一步踏出,看向群臣,說道:“大隋時期,高句麗便侵占遼東!如今更是沒有歸還!諸位不同意遠征,是想讓遼東的百姓,名正言順地成為高句麗的附屬不成?”</br> “吳王殿下,此言差矣!遼東那可是你外公隋煬帝的愚蠢手筆呢!”</br> 長孫無忌冷笑說道:“當(dāng)年他冊封人家高句麗的國主為遼東王,豈不是默認了遼東領(lǐng)土的問題?”</br> “現(xiàn)在是大唐!遼東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r> 李恪負手而立,“我父皇興唐代隋,前朝的不合理之處,自然要整改!”</br> “逆子,你說說,下一步該怎么辦?”</br> 李二已經(jīng)迫不及待,他渾身的熱血再次沸騰,鳳凰山之辱,是時候一雪前恥了!</br> “陛下!我等怎能聽新羅一家之詞,就妄動刀戈?實屬不智啊!”</br> 長孫無忌還想再勸,李恪只是微微抬手,便嚇得不敢說話。</br> “司空大人,您繼續(xù),我就是撓撓癢,不打你!”</br> “殿下說笑了,微臣已經(jīng)說完了!”</br> 李恪這才說道:“父皇,我等即刻發(fā)出詔書!高句麗若是不想重燃戰(zhàn)火,那就歸還遼東全境,撤出新羅境內(nèi)!否則我大唐必定出兵征討!”</br> “好!就這么辦!”</br> 李二點頭稱是,“諸位也看到了,并非我大唐窮兵黷武,而是高句麗欺人太甚!”</br> “對對對!陛下英明,高句麗就是欠收拾!”</br> “能做出《貞觀盛典》的國家,會慣著跳梁小丑?”</br> “看來高句麗這次要栽咯!”</br> 各國使臣,面面相覷,心中都慶幸自己沒有和大唐交惡。</br> 如今的中原王朝,可不是軟弱無能,君臣上下都迸發(fā)出無比的驕傲。</br> 從以前的唯唯諾諾,不斷抗議,變成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br> 李恪笑著說道:“這么說起來,各位都支持我大唐遠征高句麗咯?”</br> “那是自然!我等不支持陛下,難道支持高麗棒子不成?”</br> “殿下放心!我們契丹部是大唐最堅定的支持者!”</br> “我扶桑也是,還請殿下將《貞觀盛典》給我們一觀!”</br> 李恪點頭,隨后搓了搓大拇指和食指。</br> 熟悉李恪的一寸法師當(dāng)即臉色大變!</br> “殿下,這是什么意思?”</br> 面對各國使臣的疑問,李恪一臉壞笑道:“別口頭加油啊,拿點實際的東西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