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解下頭上鳳冠,放在桌案上,大秦皇后的面容暴露出來。</br> 阿房的容貌不難看,但也確實沒有多么貌美。</br> 眼睛略大,臉龐略寬,配上稍顯暗沉的膚色,別說和始皇帝的那些嬪妃比,便是和大部分宮女相比,阿房的容顏也占不到上風。</br> 在這美女如云的后宮,阿房容貌只能說是中下之姿,實在是一點也不出彩。</br> 但偏偏,始皇帝就選了她為大秦后宮之主,選了她做大秦皇后。</br> 即便是在阿房沒有生育能力,一生必無所出的情況下,始皇帝仍然沒有想過廢后。</br> 始皇帝要求后宮所有公子,公主都要認阿房為母,喚阿房為母后。</br> 沒有子女,那后宮其他妃嬪但有所出,便都是阿房子女。</br> 始皇帝厚待阿房至此。</br> 阿房后位,無可撼動。</br> 嬴扶蘇聞言,臉上顯出無可奈何的神色。</br> 大鄭宮是嬴扶蘇寢宮,是一整個宮殿,內里有多個房間。</br> 阿房從前殿進,過中殿,繞偏殿,入后殿。</br> 她將大鄭宮七個房間都看了一遍,盯著嬴扶蘇新換的床榻道:“這床榻顏色……”</br> 走上前伸手摸摸床榻的木料,阿房眼中異色一閃。</br> “原來如此,這木料與我寢宮中木料不同。按規制,皇宮所有床榻都應是花梨木,這怎么用的是榆木。”</br> 阿房的聲音輕輕柔柔。</br> 但是當一個人能輕易決定他人生死時,就算這個人的聲音再溫柔,聽在那些生死不由己的人耳中,也是威嚴十足。</br> 兩個宦官瑟瑟發抖,眼神偏移不定,低著頭輕輕地打哆嗦。</br> “大膽!皇后問話,竟無人相應,你們都想死不成?”</br> 阿房侍女怒容,掃視嬴扶蘇寢殿所有宦官,宮女,訓斥道。</br> 僅看表面,她比皇后阿房還要有威嚴一些。</br> 嬴扶蘇輕嘆口氣,緩步上前,道:“母后,是兒子喜歡榆木床,命人換之。”</br> 貼著墻邊站的兩個宦官聞言,心中大定,呼吸漸漸平緩下來,身體也不再顫抖。</br> 他們低著頭,沒有看見阿房侍女怒斥時,視線在他們身上停留時間多了一息。</br> “你喜歡榆木床。”皇后重復一句,道:“那與母后說說,你為何不喜花梨木喜歡榆木。”</br> 嬴扶蘇哪里知道花梨木和榆木的區別。</br> 他學的是儒學,讀的是百家經典,這種木匠才會知道的知識他哪里會知道。</br> 沉吟片刻,方道:“扶蘇之前用的花梨床經炭火烘烤,有好多地方開裂。扶蘇一日力氣用大,將花梨床打壞。要他們換床榻時,便要他們以榆木造之。”</br> 阿房輕笑。</br> “花梨木之木香有安神助眠之用,其木雖易有蟲蛀,但卻是天生的不易干燥。”</br> 嬴扶蘇臉上一紅,想說些什么。</br> 篤篤~</br> 阿房敲了敲榆木床,聽著榆木沉悶的響聲,道:“而榆木的紋絡很好看,硬度和韌性也都不錯。你若說是喜愛其花紋條理,母后便信了。但你偏要說炭火烘烤,干燥開裂。扶蘇,榆木的缺點便是干燥性不美。”</br> 阿房環視著著榆木床,一手指著榆木床一點,一手招嬴扶蘇過去。</br> 嬴扶蘇近前,順著阿房手指處一看,是一條細小裂紋。</br> 阿房摸著嬴扶蘇的頭,柔聲道:“母后告訴你,榆木比花梨木更容易開裂。”</br> 嬴扶蘇面露訕訕之色。</br> 阿房側頭看了眼身旁侍女。</br> 侍女心領神會,行至剛才打哆嗦的兩個宦官面前。</br> 一手抓住一個宦官衣襟,大力一扯。</br> 兩個宦官被扯跪在地。</br> 侍女粉面含煞,怒聲道:“誰給你們的膽子,敢將黃梨木換做榆木!”</br> 兩宦官對視一眼,互換眼色——將事情推到長公子身上。</br> 一邊向阿房叩首,一邊大聲解釋。</br> “冤枉!是長公子要小人們換的!”</br> “我二人完全是按照長公子吩咐!”</br> 嬴扶蘇轉頭,看著兩個宦官模樣,面露一絲不忍,對阿房道:“扶蘇誤以為榆木比花梨木干燥性好的多,才有此錯,不干他們的事。”</br> 兩宦官聞聽此言連呼冤枉,聲音更大了,底氣更足。</br> 阿房聽著兩宦官呼喊,眼中也流露一絲不忍,但仍輕輕地沖著侍女點點頭。</br> 侍女得阿房許可,立刻喝道:“爾二人膽敢欺瞞皇后,杖斃!”</br> 兩宦官大驚失色。</br> “冤枉啊!長公子救我等!”</br> “長公子,我二人皆是遵照長公子言行行事,未有半句謊言!”</br> “且慢!”</br> 嬴扶蘇制止要出去叫郎官進來,把兩個宦官拖走的皇后侍女。</br> 向著皇后阿房深施一禮,道:“母后,此事實是扶蘇之錯。母后若罰,便罰扶蘇可也。”</br> “你自幼學儒,儒家哪部經典要你欺瞞父母?你若再要行此不正直之事,我這便請陛下來此。看看這黃梨木變榆木到底是你之誤,還是這兩宦官之錯。”</br> 這回還不等嬴扶蘇開口,兩個宦官已是涕泗橫流,連跪帶爬地膝行到阿房腳下。</br> “皇后息怒皇后息怒,是我二人財迷心竅,將黃梨木換掉,以榆木替之!”</br> “此事與長公子無關,全是我等過錯!”</br> 二人主動認錯,因為他們知道。</br> 皇后懲罰是將他們拖出去杖斃,只死他們兩個人。</br> 要是等始皇帝來了,知道他們不但盜竊宮中財物,還膽敢把錯誤推到長公子身上,那肯定夷他們三族。</br> 死一人還是死三族,這筆帳誰都會算。</br> 阿房看向嬴扶蘇,道:“你還要和母后說什么?”</br> 嬴扶蘇道:“《論語》有言: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是說父親為孩子隱瞞,孩子為父親隱瞞,正直便在其中了。今日扶蘇為他二人性命隱瞞母后,也是正直的舉措。不過是些許財物,何必壞了她二人性命,請母后寬恕他二人。”</br> 阿房坐在嬴扶蘇床榻上,拉著嬴扶蘇坐下,吸了吸鼻子道:“近幾日無黃梨木之木香,我兒睡覺可好?”</br> “未感不適。”</br> “母后若是在此,卻是睡不好。今日回了寢宮,也睡不好。”</br> 阿房盯著跪在她身前,恐懼連連,求饒不斷的兩個宦官。</br> “我兒為人所欺,為母者怎能安然入眠。”</br> “母后……”</br> “我再問你,大鄭宮為何如此冷清。”</br> 大鄭宮此刻,宦官,宮女加在一起,有十三個人,實在稱不上冷清。</br> 但以嬴扶蘇大秦長公子的規格來論,這人數就少了許多,當值的至少要有二十二人。</br> “夜色深沉,扶蘇不需如此多人侍候,要他們先回了。”</br> “是你主動要求,還是他們請求。”阿房注視著嬴扶蘇雙眼,道:“不要再欺騙母后,否則我只得請你父皇來此。”</br> “……是他們說身體不適請求早些回,但扶蘇是親口答應了的,母后不要讓扶蘇成為言而無信之人。”</br> 阿房起身。</br> 她的目光看到哪里,哪里的宦官,宮女就會低下頭不敢直視她。</br> 大秦皇后慢行兩步,背對著嬴扶蘇道:“你被叔叔關有一旬,還不出去乎?日后母后再想你,仍需親身來大鄭宮,這不符合你所學的‘禮’罷。”</br> “……請母后諒解,非是扶蘇不想離大鄭宮。而是扶蘇一走,遠有驪山數十萬刑徒,近有大鄭宮數十宦官,宮女,都要因扶蘇失去性命。”</br> “所以,你便能心安理得地窩在大鄭宮乎?若有一日你叔父要殺母后,你出不出大鄭宮?”</br> “……叔父不會如此為之。”</br> “為帝王者,怎么能受脅迫呢?”</br> 阿房丟下一句話,輕啟腳步,邊行邊言。</br> “母后今日可以不處死這兩宦官,但自今日起,母后便會一直想著我兒為人所欺,難以就寢。扶蘇,你是要母后睡得安穩,還是要保住他二人性命。”</br> 嬴扶蘇在后面跟著皇后阿房,面上滿是苦笑。</br> 他不想讓阿房睡不好覺,但也不想為此害了兩個宦官性命。</br> “母后寬心,此等事,日后絕不再有。”</br> “他二人以榆木換黃梨木,盜竊宮中財物,母后處死他二人不合宮中條令?是母后濫殺?是母后之錯?”</br> “母后自然不是濫殺之人,所作所為皆符宮中條令,何錯之有?但這終究是兩條性命,可否以三杖責罰之?”</br> 阿房駐足,扭頭看看身后目光躲閃的嬴扶蘇。</br> 大秦依法治國,且以此一統天下,秦國境內法律細致,極其嚴明。</br> 兩宦官盜竊宮中財物,按秦律,就應該施以杖斃。</br> 嬴扶蘇身為大秦長公子,公然說出這種話,帶頭違反秦律。</br> 往大了說,這就屬于撬動秦國根本。</br> 嬴扶蘇要是一直堅定赦免二人,這其中還有些霸道意味,也比說替換刑罰好的多——秦律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中,皇帝一句話什么秦律都不好使。</br> 阿房看了嬴扶蘇五息。</br> 嬴扶蘇自知理虧,底氣不足,不敢對視阿房雙眼。</br> “可。”</br> 阿房在嬴扶蘇驚喜錯愕的眼神中,輕聲說道。</br> “多謝母后!”</br> 嬴扶蘇深施一禮。</br> “多謝皇后!多謝皇后!”</br> “謝皇后法外開恩!饒我二人一命!”</br> 兩個宦官喜形于色,不住地道。</br> 他們只感謝了皇后阿房,對一直為他們二人性命努力的長公子嬴扶蘇無半點表示。</br> 阿房侍女出去,叫二郎官進來。</br> 兩個郎官將兩個宦官拖到大鄭宮前的空地。</br> 兩個宦官被拖行途中,眼中滿是喜色。</br> 今日卻是因禍得福,挨了三杖,便能以此向長公子言說休沐半月。</br> 早知如此,便該再大膽一些,將黃梨木換做更低廉的木頭。</br> 兩個宦官根本沒有想過,嬴扶蘇會不會同意他們的請求。</br> 似乎只要他們請求,嬴扶蘇就必然會同意。</br> 在他們心中。</br> 有撿回一條命的喜悅,有休沐半月的竊喜,有換木頭時沒有再大膽一些的懊悔。</br> 沒有對嬴扶蘇的感激,沒有犯錯事的忐忑,沒有對盜竊宮中財物的后悔。</br> 兩個宦官被郎官丟在地上,郎官正要開始施加杖責。</br> “慢。”</br> 行到大鄭宮宮門口的皇后阿房叫停。</br> “母后?”</br> 嬴扶蘇急忙出聲,他怕阿房反悔了。</br> 阿房沖嬴扶蘇笑了笑,指著自己的侍女道:“讓瓶兒打一下。”</br> 嬴扶蘇這才松了口氣,道:“母后仁愛。”</br> 嬴扶蘇以為,他的母后是怕郎官下手太重,打壞了兩個宦官。</br> 一個郎官把廷杖交給被阿房喚作瓶兒的侍女。</br> 交廷杖時,他見瓶兒長得很美,還細心叮囑了一句。</br> “此杖稍重。”</br> 瓶兒展顏一笑。</br> “無礙。”</br> 郎官近距離看到瓶兒展顏一笑,臉上微紅,暗道一聲好美,其心不受控制地跳了一下。</br> 就在他低頭之際,手上一輕,廷杖已是易手。</br> 他抬頭一看,那在他手中雙手才能掄開的廷杖被瓶兒單手掄起。</br> 呼~</br> 廷杖劃破夜空,帶出兩聲呼嘯的風聲,吹得這郎官額頭頭發全偏向一邊。</br> 砰~</br> 廷杖挨在兩宦官身上,發出兩聲沉重至極的悶響。</br> 但這悶響聽在這些郎官耳中,卻是有如劇烈的雷霆一般。</br> 杖責是有說法的。</br> 有的人挨十下就死,有的人挨五十下也無事。</br> 這全看郎官怎么打。</br> 打的多了,郎官們從響聲就能夠判斷,這是下了死手還是做做樣子。</br> 附近郎官都把目光注視到嬌小一只,卻能單臂掄廷杖的瓶兒身上,眼角俱跳。</br> 好大的氣力,這種響聲,是要人命的響聲……</br> 剛才還提醒瓶兒廷杖重的那郎官,此刻看著巧笑嫣然的瓶兒。</br> 和那根在瓶兒,單手持握的廷杖,被這兩杖責打去了所有旖旎心思。</br> “我打完了,你們打吧。”</br> 兩名負責行杖責的郎官,看看趴在地上,艱難歪著腦袋想轉過來的兩名宦官。</br> 你這一杖打在這兩人后心,聽響聲就知已震碎這二人心脈,我二人還打什么……</br> 瓶兒將廷杖塞在郎官手中,回到皇后身邊。</br> “明日你父皇會在玄鳥殿召開大宴,分封群臣,下令所有儒生盡可參加。”</br> 阿房輕聲與嬴扶蘇說,走出大鄭宮,邊行邊道:“我大秦治國,靠法不靠儒,秦律不可違。”</br> 嬴扶蘇也是習武之人,當他看到阿房侍女瓶兒單臂掄廷杖時,就知道不好。</br> 但還沒等他開口,那兩廷杖已落在了兩宦官身上。</br> 還沒等嬴扶蘇從這沖擊中回過神來,又聽到阿房告訴他明日始皇帝在玄鳥殿召開大宴一事。</br> 秦以玄鳥為圖騰。</br> 玄鳥殿,從名字上來聽,就知道這個宮殿在秦國地位絕對不會低。</br> 實際上,玄鳥殿是咸陽宮最大的宮殿,是召開最高規格大宴才會用到的宮殿。</br> 始皇帝不喜儒家,嬴扶蘇如何不知。</br> 但偏偏在玄鳥殿舉行的這種最高規格大宴,始皇帝卻特許所有儒生盡皆可以參加。</br> 這種殊榮,絕對不是儒家應該得的,嬴扶蘇知道這意味著什么。</br> 父皇要對儒家趕盡殺絕……</br> “長公子……”</br> 兩郎官一下未打,拖著已經眼神渙散的兩個宦官來到嬴扶蘇面前。</br> 他們是在撇清責任。</br> 這跟我哥倆可沒關系……</br> 嬴扶蘇從呆立中被叫醒,看了兩個出氣多進氣少,已經死定了的兩宦官,深吸口氣。</br> 嬴扶蘇想說厚葬來的。</br> 但話剛到嘴邊,又被嬴扶蘇咽了回去。</br> 這兩人,確實是犯了罪過……</br> “多給其家人分些金錢。”</br> “唯。”</br> 嬴扶蘇想追出去問問還未走遠的皇后阿房,明日大宴詳情。</br> 剛有跨出大鄭宮宮門的趨勢,一眾宦官,宮女就把他攔住。</br> “長公子憐惜我等性命。”</br> “求長公子回宮。”</br> “請長公子不要出大鄭宮。”</br> 嬴扶蘇動作一滯,默默點點頭,回身走回大鄭宮。</br> 走了兩步,道:“叫那些休沐的宦官,宮女回來值守。”</br> “長公子,夜已深……”</br> “他們剛睡下……”</br> “不如換班時再叫……”</br> 嬴扶蘇突然發火。</br> “這本就是他們該做的事!叫他們起來!”</br> “唯!”</br> “唯!”</br> “唯!”</br> 聽著身后傳來前所未有的痛快應答,嬴扶蘇忽覺心中煩悶暢快好多。</br> 又走了三步,他轉過身。</br> 看著這些宦官,宮女,認真地道:“我出大鄭宮,爾等皆死,此話是誰言之?”</br> “長安君。”</br> 眾宦官,宮女看著有些陌生的長公子,異口同聲地道。</br> 嬴扶蘇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從未在他眼中出現過的狠色。</br> 我不出大鄭宮,便無法阻止父皇殺戮儒家。</br> 到時老師會死,伏博士會死,所有到場的儒家門生都會死。</br> 若出了大鄭宮,這些人就會死。</br> 但殺他們的是叔父,又非我……</br> 我若強硬要保,叔父真能殺乎?</br> 一日很快過去。</br> 夜色彌漫。</br> 咸陽城進入宵禁,一片死寂。</br> 但咸陽宮,玄鳥殿。</br> 燈火通明,比白晝還要亮麗。</br> 始皇帝牽著皇后阿房的手,進入玄鳥殿。</br> 所有人這次沒有再低頭,而是全都眼巴巴地看著始皇帝。</br> 這幅場面,像極了公司年會,一個個公司員工坐在下面,等著公司老板發獎金的樣子。</br> 始皇帝今日沒帶通天冠,面容也沒有往日上朝那般威嚴,甚至都沒穿黑色冕服。</br> 他就只穿著一身黑色麻服,和尋常秦國百姓穿的衣服一樣料子,只是上面沒有補丁而已。</br> 這樣的始皇帝,不再像神,更像是人。</br> 始皇帝笑著入殿,環視群臣,開著玩笑說出了第一句話。</br> “諸公,等急了否?”</br> ……</br> 【PS:稍微的好了一點點,頭沒有那么痛了,熬一熬,吃下藥,等下爭取再來一章吧!!】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