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河流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搖籃,但凡河流經過的地方,便會有人類聚集,形成村落城鎮。
隱陽城也不例外。
早在商周時期,古老的滍水河畔就已經初步形成了城鎮的雛形,及至后來,周朝王族的一支遷入此地,歷經數代繁衍發展,隱陽城越發繁榮。
這天,隱陽城內的高門大閥張氏,突然接到一張奇怪的拜帖。
那帖子由一張雪白的似絹非絹似帛非帛的東西制成,既輕且柔,聞著一股淡淡的清香,異常精美。
張公子彥拿著手里的拜帖,內心十分好奇:“興平侯?他怎么會想到要邀請我去賞花?而且自從許家搬遷之后,那園子不是早就荒廢了么?”
“不會是這位興平侯到了舞陽,把那廢園子買下來了吧?”吳征捋了捋胡須,猜測著。
“……”張彥納悶了,“有錢買那破園子干什么?”
再說了那園子沒荒之前也就那樣,這個時節賞什么花啊!
這事怎么瞧著那么怪。
張彥琢磨著,完全沒有頭緒。
吳征作為他手下的頭號幕僚,見識還是有一點的,若是論起朝中諸公,大部分他都能說上三兩句,但這位興平侯?
實在太小了啊,以前壓根沒注意過。
這兩年倒是名氣大了些,但吳征也沒有當回事。
聽聽這位興平侯的事跡,畝產十幾石的糧食?
怎么可能?吳征向來只當是笑話,壓根兒就不相信。
紙和《漢皇傳》他也有耳聞,倒是滿心期待,至于鐵爐子和火榻什么的就完全沒興趣了。
不過是些匠人們弄出來嘩眾取寵的東西罷了。
作為一個出身平凡,但是非常有理想有報負,一心只想著做出一番大事業,實現自己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的吳征來說,對這些錦上添花只會讓人更加沉迷于豪奢享受的東西毫無興趣。
不僅如此,當他聽說這件事之后,第一個反應就是對興平侯有此才華,不用來做些守土開疆,造福天下的正經大事,反而像個匠人一樣沉迷于這些奇技淫巧還非常不屑。
但紙就不一樣了。
若是紙張能夠大量制造出來,完全取代竹簡,對天下人,尤其是那些學子們會有多大的影響。
至少對吳征自己言,那吸引力還是足夠大的。
想到這里,他的目光落在張彥手中的拜帖上,目光灼灼:“聽說興平侯發明了一種可以和絹媲美但又比絹廉價許多的紙替代竹簡當書寫用具,莫非就是郎君手中的這個?”
張彥心神這才又轉回到手中的拜帖上面,說:“應該就是了。”
兩人于是將心頭疑慮撇至腦后,專心致志地欣賞起這種叫做紙的書寫用具來。
瞧瞧這光滑的手感,這雪白的色澤,這個輕這個柔啊!
兩人頓時嘖嘖稱奇,末了吳征道:“不說別的單就能造出這張輕薄的紙,興平侯堪稱一世奇人了。”
兩人互望一眼,交換了一個眼神,吳征頓時心領神會,建議道:“既然興平侯盛情相邀,郎君不妨前去拜會一下這位大漢國最年輕的關內侯。”
張彥點頭稱是,欣然道:“吳公所言正合吾意。”
便是沒有紙這回事,單就樊伉的家世,也足以讓張彥結交一二。
呂后和周呂侯的外甥,尋常人想結識還找不著門路。
不光張氏、隱陽城內其他幾戶豪強舊族如陳氏、王氏、范氏等這幾日內皆陸續收到來自興平侯賞花的請帖。
到了約定這日,張彥帶著吳征坐了半天的牛車一路顛簸到了舞陽縣樊伉約定的園子,結果一下牛車張彥就愣住了。
只見原本破敗不堪的園子人來人往,每個人肩挑背扛著材料正在翻修房子,到處都是一片叮叮當當的聲音,熱鬧非常。
沒走錯地方吧?
張彥看向吳征,吳征也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只見一個面容冷漠的少年郎帶著一只精瘦彪悍的黑犬從遠處奔了過來,路過張彥時,停頓了一下。
“來賞花的?”
張彥一時摸不清少年郎的身份,見無名氣場強大,穿著講究,以為他就是興平侯,連忙躬身回答道:“在下受興平侯相邀,前來赴約。”
無名沒有回答,反而扭頭揚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