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的一張臉都快貼到紙上了。
“這個能寫字么?”他記憶挺好,一直沒忘樊伉造紙的初衷是為了代替竹簡,看著這張薄薄脆脆的像麻布又不是麻布的東西,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試試不就知道了。”樊伉內心也挺激動的。
沒想到真被他搗鼓出了紙張,樊伉迫不待地想要試用一把,當然不是用來擦屁股,而是用來寫字。
劉盈還等著他的周黑鴨配方呢,正好用這個黃草紙抄一張,簡單方便。
知道郎君要寫字,阿瑯很快就取來了筆墨和竹簡。
樊伉拿起筆,正要在紙上大筆揮毫時,突然卡殼了,他忘了自己根本沒有練過毛筆字,而且這個年代的字他連認都認不全,更別說寫了。
沒有什么比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突然成了個文盲更心酸的了。
明明他以前也是碩士來的,雖然是農學碩士。
唉!
不想了,真是越想越傷心。
樊伉把毛筆往無名手上一塞:“無名兄,我的字丑,你幫我寫吧。”
至于無名會不會寫字的事根本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
在他眼里會武功,刀子耍得好,還會做各種各樣手工木活的無名簡直就是萬能的,寫字不用說肯定會了。
從見到成品的黃草紙時起,無名就顯得有些躍躍欲試,見樊伉真的把毛筆遞給他,還是很有風度地搖頭拒絕了。
“這種神奇的布是郎君煮出來的,第一個試筆的人該是郎君才對!”
樊伉頓時滿頭黑線。
什么神奇的布,只不過是一張黃草紙罷了!
在樊伉的堅持和劉盈的羨慕之下,無名拿起筆,樊伉念一句他寫一句,很快就把周黑鴨的食譜寫完了,不過他還是非常與時俱進地把這個年代沒有的調味料給刪掉了。
“差不多就是這樣吧。”樊伉把食譜往劉盈身上一拍,說,“你回去讓宮里的庖廚琢磨自己增減調味料,興許味道會更好一點。”
“多謝伉兒。”劉盈樂滋滋地將食譜一把揣進懷里,道,“伉兒,天色不早了,我該回宮了,這幾日阿翁時常請蕭丞相和留侯議事,我也要到場,就不能來找伉兒玩了,改日我再來看你。”
“表兄先忙吧。”樊伉笑瞇瞇地送劉盈出宮,回來就迫不及待地將整張黃草紙裁成現代書本大小。
一張黃草紙,裁了將近三十張廁紙,疊在一起厚厚一疊。
無名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郎君造出的這種草布,雖然表面生澀粗糙,然而吸墨性強,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想比起笨重的竹簡,更適合用于書寫。若是能大量制造,有朝一日替換掉竹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樊伉不以為意地道:“什么草布啊,就是拿來當廁籌的黃草紙。”
無名:“?!!”
用這么珍貴的草布當廁籌真的好么?
樊伉用黃草紙美滋滋地上了一趟廁所,頓時對原本的廁籌越發深惡痛絕。
至于抄錄書本的事,等到他造出更白更適合收寫的紙再抄也不遲。
反正根據他所了解的系統的尿性,只要他一直在造紙做跟抄錄書籍有關的事就算是在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不會電擊懲罰他。
到底是個系統嘛,坑著坑著就明白反坑的方法了。
現下樊伉還有個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準備春耕。
春耕于天下人而言是關系到一年收成在接下來的日子會不會餓肚子的關鍵,于樊伉而言,則是關系到系統會不會因為他怠慢系統發布的任務而對他實施各種狠辣懲罰手段的關鍵。
雖然推廣小麥種植的任務期限是十年,但他敢保證如果他敢在這上頭稍有懈怠,系統肯定會迫不及待地揮舞著小皮鞭,教會他什么叫系統的懲罰。
因為石磨的普及面食的誘惑以及產量的差異,不用樊伉多勸解,呂媭自己也在考慮今年在食邑中推廣小麥種植。
聽到呂媭提到食邑,樊伉還有點懵,待得知道樊家共有兩千八百戶的食邑時,樊伉不禁深深地嫉妒了。
所謂食邑,又稱采邑、采地、封地,是指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盛行于周。
通俗地講,食邑就是貴族階級的私人小王國。
在所屬食邑內,你就是皇帝。
雖然秦漢推行郡縣制,受封爵者漸失封邑內的統治權,但食祿還是以征斂封邑內民戶賦稅撥充,并且是按民產計算。
換句話說就是樊噲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劉邦起義,南征北戰,劉邦是不給發工資的,樊噲的工資就來源于名下這兩千八百戶食邑的產出。
封邑內產量多,樊噲的收入就高,反之就低,跟周代按田邑大小區分不一樣。
整整兩千八百戶啊!
哪怕照現代獨生子女政策,一個家庭三口人來算,三口十幾畝田地,一畝地照現在的生產水平也不多算,一百斤,一戶人家也能有一千多斤糧,兩千八百戶就是兩百八十多萬斤糧食。
漢初承秦制,田租收泰半之賦,另有每頃芻三石、稿二石的附加稅,再加上口賦及戶賦,樊府每年所得至少超過一百八十萬斤糧食。
照這個年代糧食的購買力,妥妥的一筆巨款。
最妙的是,樊家收取的食邑是按產量算的,有點多勞多得的意思。
樊伉頓時精神一振,暗搓搓地想著,他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
有了這兩千八百戶勞動力,再加上他所接受的兩千多年農業知識的積累,只要每畝產量提高一百斤,樊家的收入還要翻倍。
而想要提高糧食產量,無非是幾個因素。
適宜的肥沃土壤,優良的糧種,再加上后期施肥管理得當,只要不是運氣特別差,碰上旱澇這種天災,豐收不是什么大難事。
糧種需要長年累月地挑選培育,短期內他改變不了,土壤的治理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見成效,但是肥料...-->>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