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拆遷開始
就這么過了整整三天,王英俊沒查到薛姨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沈沖自己也在調查,同樣沒發現薛姨有問題。
他偷偷去過唐家附近,發現丈母娘李秋燕這幾天滿面春光,得意非凡,看來女婿偷她貼身衣物沒給她造成多大困擾,反而讓她如釋重負。
事情到了這一步,沈沖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把他趕出家門是唐家眾女共同的愿望,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已經沒那么重要。
看來這會是一場持久戰,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回到唐家了,他必須去租個房子住。
為了方便照顧林詩語,沈沖租的房子就在梁湖新村,和自己買的那套一樓離得很近,而且也是個帶花園的一樓。
他買的那套在十五號樓,而租的則在十八號樓。
把行李都搬到這租的三室兩廳后,沈沖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中很是感慨,這里將是他今后一段時間的“家”。
雖然這個家里沒有養眼的女人,但卻有著充分的自由,這么一想的話,好像還挺不錯的。
……
……
和唐雨瑤的關系沒有任何好轉的時候,山明村和附近地區的拆遷方案正式確定下來。
當拆遷通知下發到村里的時候,村民們全都憤怒了,這哪是拆遷啊?這簡直是打劫!
按照通知上的內容得知,這次拆遷沒有采用拆一還一方式,而是直接用現金補償。關鍵的是,補償基礎價格是每平米2200元,視裝修情況進行一定上浮,拆遷完畢后一次性付清。
這價格和村民之前預計的相差太遠。在周邊商品房價格已經超過一萬元的情況下,每平米2200的拆遷補償費怎么可能讓他們接受,別說指望著靠拆遷暴富了,這點補償想在附近買個像樣的房子都不可能!這里的村民豈不是要居無定所?
村口的布告欄中貼上了白紙黑字的布告,落款用的是市規劃局的公章,內容主要就是希望村民配合拆遷工作,因為科技城項目并不是單純的商業項目,而是市領導支持的城市形象工程。
村民們義憤填膺。城市形象工程他們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為什么要犧牲他們的利益!
圍在布告欄邊上的村民們七嘴八舌。
有的說要當釘子戶,不給夠錢絕不搬遷。
有的說要去找上級領導反映情況,這里面絕對有問題。
拆遷費給那么低,等這邊造好房子,賣出去的價格肯定在一萬以上,那開發商豈不是賺個盆滿缽滿?這不是在吸附近居民的血嗎?
不過村民們雖然鬧哄哄的一片,但卻沒有個主心骨,各自為戰的話很容易被分而治之。
一幫人商量過后,決定去找村長要個說法,希望村長能將全村人團結起來,爭取他們應得的利益。
村長家在山明村的后部,是一幢二層樓的自建房,裝修精美,有點小洋樓的風味。
面對聚集到他家門前的那些憤怒村民們,村長的臉色有些難看,他努力的讓村民們冷靜下來,發話道:“我會將大家的意見向上級領導傳達,大家不要著急,要相信領導,一定會有妥善的解決辦法。”
把村民們暫時勸走后,村長搖頭嘆息著進了屋里,他老婆湊過來問道:
“咱們家裝修這么好,總不能也是2200一平吧?你看最后能談到什么價格?價格不高我寧愿不拆,咱們家這房子多好啊,不比外面那些別墅差!”
“唉!你個老娘們懂什么,這次的拆遷是市領導督辦的,力度非常大,誰阻撓拆遷肯定沒好果子吃,你要不拆,不光我這村長別當了,你兒子那科長也沒好日子過!”村長訓斥道。
“那怎么辦?咱們家那么好的房子,就換個四、五十萬的,虧死了!”村長老婆極度不甘心,但她也明白,跟錢相比,還是家里兩男人的仕途更加重要。
另一邊,得知拆遷補償標準已出的沈沖并不關心其他村民的問題,他只擔心林詩語。
到了林詩語家中時,小姑娘已經知道了拆遷方案,心情十分低落。
外婆送給她的老房子,算下來只值八萬多塊,這讓她怎么接受。
八萬多塊別說去買個新房子,就算用來還債都遠遠不夠。
雖然沈沖一再表示自己不缺錢,不需要她還,但她不喜歡這種虧欠著別人的感覺。有可能的話,她還是想用自己的錢來還債。
無奈之下,沈沖考慮著是不是和唐雨瑤聯系一下。之前她覺得拆遷補償應該在五千一平米左右,現在怎么連一半都不到呢?這心也太黑了吧!
當然他明白,拆遷補償的費用肯定不是唐雨瑤說了算的,唐氏建材在這個項目中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做不了主,但既然唐雨瑤會負責拆遷方面的工作,也許能讓她暗中給林詩語多點補償,只要雙方都不說出去,又有誰知道呢。
不過他現在和唐雨瑤的關系十分僵硬,必須找個好時機,好借口再去問。
……
……
拆遷通知下發的第二天,山明村村口的一家小超市已經開始搬遷。
幾輛貨車將超市內的貨物和貨架一掃而空,超市門口的牌子也換了,掛起的一塊新木牌上寫著“科技城項目動遷辦公室”。
幾位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進駐了動遷辦公室,另外唐氏建材也派了一部分員工參與到拆遷工作中來。
動遷辦公室的人分頭行動,挨家挨戶的開始拆遷動員工作,只是收效甚微,沒幾戶人家搭理他們。
有幾位建設單位的人員,已經拿著尺子和測距儀到處丈量,另外專門有人拿著紅色油漆桶和刷子,在各處墻壁上寫下紅紅的“拆”字,還要畫上一個圈。
本來“拆”這個字應該代表著富有,然而對山明村的居民來說,這個字卻讓他們心寒。
老房子雖然破舊,但好歹還能住人,憑拆遷款去買新房子的話,不知得背上多少的債務,有些家庭很可能一輩子都要為一套房子而奔波勞碌。
只用了半天時間,山明村各處就寫滿了拆字,看起來凄涼無比。
這座村子注定會成為歷史,村民們也沒有試圖阻攔城市建設的發展,他們只是希望拿到該有的補償而已,為何這么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呢?
動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走遍了整個山明村,最后來到了村長家。
村長現在很是頭疼。
一方面所有村民都在看著他,希望他起到領頭作用,抗拒拆遷,為村民爭取更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所有上級領導也在看著他,希望他起到表率作用,盡早簽下協議,第一個搬遷。
他左右為難,不知該怎么做才好。
從個人角度出發,他無法接受現在的補償價格,尤其他的房子裝修精美,不比城市里的商品房差,但從他的職務和兒子的前途考慮,他不能帶頭抗拒,不給領導們面子。
來他家的工作人員中有他熟悉的街道辦事員,他自然得先把人領進家門招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