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打這一仗“孟西國有入侵肅州的跡象,父皇讓大司馬率軍兩萬前去救援肅州
“文昌侯領兵五千去定襄協助大將軍
楚謙無奈道。
其實,他心里都在滴血,吳修齊和李旭好不容易弄到了足夠的船只。
正要對一鼓作氣,解決剩下的賊匪。
解決了剩下的匪患,他的威望就能更上一層樓。
到時,他的太子之位就加穩妥。
誰成想,孟西國在這個時候入侵。
這個消息實在太過突然,李旭和吳修齊聽得都很詫異。
現在大魏內有叛亂,外有匈奴扣邊,孟西國可真會撿時候。
而且,孟西國起兵,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烏維看大魏有難,極有可能會攻打大魏。
離開楚謙的大帳后,李旭讓飛虎隊去把吳風找來。
明日就要帶兵北方,他有些事還得交代給他。
“侯爺,你找我
一個時辰后,吳風出現在了李旭的大帳中。
李旭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待吳風坐下后,他才說道:“孟西國入侵……”話還沒說完,吳風就打斷了他。
“什么!孟西國入侵
北有匈奴扣邊,西有孟西入侵,這天下豈不是又要大亂?“用不著大驚小怪,不過是孟西國入侵,打回去就是了
李旭云淡風輕道。
吳風微微錯愕,李旭的心得有多大。
孟西國兵強馬壯,豈是說打回去就能打回去的?何況北邊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匈奴,若是他們同時攻打大魏,大魏有亡國之危。
李旭繼續說道:“皇上已經下旨,讓大司馬去援助肅州,而我去定襄
“以后,江南的事就靠你了
這些在吳風的意料之中,連忙拱手道:“侯爺放心,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侯爺交代的事情辦好
對于吳風的能力,李旭還是信服的,旋即從腰間掏出一塊鐵牌子。
“這是我的令牌,以后有事,拿著這塊令牌,可以找江南各處駐軍調兵
他和吳修齊一走,就是用腳后跟想,他都知道江南五大世家要起幺蛾子。
吳風是個有本事的人,有了這么大的王牌在手。
就算對付不了江南五大世家,但維持江南的穩定,李旭相信他還是能做到的。
……另一邊,徐豐聽到孟西國要攻打肅州的消息,興匆匆找到獨臂男子。
“主公,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孟西國真的要攻打大魏
獨臂男子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了一陣。
“這也算是歪打正著,想不到孟西國真的會攻打大魏
“主公,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徐豐點頭笑道,“孟西和匈奴同時攻打大魏,天下一定會大亂
“到時,我們復國的機會就來了
徐豐這么一說,獨臂男子也想到了這一茬。
馬上,他又搖頭道:“只怕還不到時候
如今大魏已經坐了江山,楚陽羽麾下武將如云,謀臣如雨,而且他們跟著楚陽羽南征北戰多年。
同時應付孟西和匈奴還是綽綽有余的。
徐豐張了張嘴巴,啞然道:“主公,難道匈奴和孟西兩國聯手都不能打敗大魏
匈奴和孟西都是游牧民族,兩國的鐵騎戰力都是不俗。
一個匈奴就足以讓大魏焦頭爛額了,現在加上一個孟西,大魏如何抵擋?獨臂男子解釋道:“蕭長風、吳修齊、程知年、尉遲迥等人都不是酒囊飯袋
“大魏的兵馬又是廝殺多年的精兵,擋住孟西和匈奴的攻擊應該不難
“而且,還有一個人沒有現身
“此人一現身,匈奴和孟西一定討不了好
徐豐愣了一下,隨即想到一個人。
“主公,你說的是天將軍
獨臂男子點了點頭。
“大魏國庫空虛,只能速戰速決
“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退匈奴和孟西,只有靠天將軍
天將軍是匈奴人的克星,有他出馬,打敗匈奴人不過是等閑之事。
匈奴一退,孟西國獨木難支,只怕也會退兵。
不過,他還是很好奇,這個天將軍到底是很方神圣。
……與此同時,烏維正在大帳研究地圖。
忽然,一個大漢跑了進來。
“大汗,好消息,聽說孟西國要攻打肅州
大漢正是剛剛回到草原的托達。
烏維聞言,瞬間眼睛都瞪大了。
“消息確切嗎!
倘若孟西國真的攻打肅州,就能牽制住大魏一部人馬,那大匈奴的機會就來了。
托達點頭道:“大汗,此事千真萬確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正好可以趁此良機拿下大魏北方四州
烏維何嘗不知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其中還有一個變數,就是李旭。
那個鐵面殺神一露面,別說拿下大魏北方四州,能不能保存實力回到草原都難說……托達仿佛看出了烏維的心思。
“大汗,可是在擔心鐵面殺神
烏維也沒有否認,點頭嗯了聲。
“孟西要攻打肅州,楚陽羽一定會從江南撤軍
“倘若李旭來了定襄,我們想打敗大魏,只怕是不可能,還會損兵折將
李旭的勇武實在太強,他不得不防。
“大汗,之前你一直猶豫不前,已經有人對你不滿了
“這次的機會千載難逢,你要是不打,只怕你的威望會一落千丈
“二汗他們一直對大汗虎視眈眈,到時候,就算大汗的能保得住汗位
“只怕我們大匈奴會重新四分五裂,再也不能吞并中原
托達小聲提醒道。
烏維當上大汗后,對于反對和對他有威脅的人,他都想方設法鏟除的鏟除,打壓的打壓。
這已經讓許多人不滿。
如今,這些人集合在二汗阿古利賬下,隱隱跟烏維分庭抗禮。
倘若他這次放棄這么好的機會,就等于把借口送到了阿古利手上,他一定會據此大作文章。
到時,匈奴內部一定會大亂。
正如托達所言,就算他能勉強保住汗位。
匈奴的風光只怕也一去不復還了。
“托達,你說的很對,你有什么好的計策
猶豫再三,烏維決定還是打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