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難道他是天子其他人也有這樣的疑惑,紛紛看向楚榮。
“王爺,到底哪句話是真的
“還請王爺如實相告
“不錯,請王爺給我們個準話
楚榮朗聲回道。
“天將軍還活著的事情是皇上親口所說,當然是真的,大家不用妄自揣測
楚榮是當朝的越王,身份尊貴無比,他這么說,眾人都相信了。
然而,那人又問道:“那不知天將軍何時現身
楚榮微微皺了皺眉。
“此事事關朝廷機密,暫時不便透露
“不過本王可以向大家保證,大家以后肯定能見到天將軍
太宗皇帝當著眾大臣的面說天將軍在世,甚至還會讓他現身。
他這么許諾,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眾人一聽,也不好再問。
“天將軍的名望這么高,要是他早日出現,大魏定能長治久安
“文昌侯,你覺得呢
楚榮又感慨了一句。
李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急不緩說道:“一個王朝的興盛不衰,靠的不是某個人,而是百姓
“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只要朝廷真正做到愛民如子,到時天下人人都會是天將軍
“又何愁大魏不能長治久安
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楚榮、蕭玉容和蕭玉鳳三人聽到這句話,都是眼前一亮。
歷朝歷代的明君,都會把百姓放在首位,百姓自然也會擁護朝廷。
而那些暴君、亡國之君,只會魚肉百姓。
以致于百姓活不下去,起兵造反,連王朝都丟了。
這可不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嘛。
“說得好,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也只有像文昌侯這樣心存百姓之人才能說得出這樣的話來
楚榮捧了李旭一句。
“王爺過獎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我把他說出來了
說著,李旭話鋒一轉。
“書也聽了,我跟玉容妹妹、玉鳳妹妹還有事
“王爺,先行告辭
他有種感覺,楚榮就是沖他來的,不然哪有這么湊巧的事。
這個人的心機太深,他不喜歡。
說著,就要起身帶著蕭玉容和蕭玉鳳離開。
楚榮看出來了,李旭不想跟他有過多交往。
他怎么說也是大魏的親王,就算有人不想接受他的拉攏,也沒有人做得李旭這么明顯。
而且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他頓時感覺下不來臺。
但是為了他的大業,他還是強忍住了心中的不悅。
“文昌侯且慢,上次在天瓊樓,本王就想跟你喝一杯
“俗話說相請不如偶遇,今日本王做東,請文昌侯和二位蕭小姐喝一杯,還望三位能賞個臉
不等李旭開口,蕭玉容就搶先說道:“王爺,還是下次吧
“父親叮囑過我,讓我今日帶李旭去御林軍
李旭暗暗點頭,這種事由蕭玉容一個女子開口,比他開口要好得多。
楚然不相信蕭玉容所說,不過她抬出了蕭長風,他也不好說什么。
……出了高升客棧,蕭玉鳳看向李旭,突然說道:“越王想拉攏你
李旭點了點頭。
“這個越王號稱賢王,不過拉攏人的手段實在是差了點
越王都找了他兩次,他知道太子或者其他對大位有想法的皇子找上他也不遠了。
一想到這個,他就有些頭大。
這些古代的皇子他在前世的網頁上就看透了,干正經事的本事不大,拉幫結派的本事絕對是一等一的。
蕭玉鳳有些擔憂道:“那你準備怎么辦
“越王號稱賢王,可見此人沒那么簡單
李旭微微一笑。
“別擔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背后可有伯父、大司馬、小王爺和王爺撐腰,越王不敢拿我怎么樣
說到這,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玉容妹妹,玉鳳妹妹,上次我娘還問我來著,那個王爺到底是皇室的哪個王爺
蕭玉容和蕭玉鳳對視了一下,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一絲苦笑。
這么久了,李旭總算問出了口。
老是這么瞞著李旭,她們心中也挺不是滋味的。
不夠,她們心里也清楚她們還沒有資格來揭開這個謎底。
“你以后自然會知曉
蕭玉容眼神有些閃爍道。
??李旭立馬發覺了不對勁。
“這難道還有什么不能說的嗎
之前他還懷疑過楚陽羽造反,蕭長風和吳修齊都跟他作保,楚陽羽絕對不會造反。
按說,能讓蕭長風和吳修齊這么作保的人,理應是個正派的人。
也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
但看蕭玉容和蕭玉鳳的反應,李旭又不得不重新懷疑起楚陽羽的身份。
蕭玉鳳解釋道。
“不是不能說,而是時機未到
時機未到!蕭玉鳳這么一說,李旭更加起疑。
連吐露身份還要看時機,除非他的真實身份不是王爺。
倘若楚大官人假冒王爺,蕭長風和吳修齊不會不管。
如今,他們不但沒管,還跟他一起做生意。
那就說明,他們不怕楚大官人假冒王爺的事情被戳穿。
他思來想去,只想到一種可能——楚大官人的身份比王爺還高。
王爺之上,只有天子。
一念及此,李旭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越想越覺得這種可能性很高。
當初,他為朝廷獻計興建圖書館來削弱世家,把活字印刷術送給了朝廷,之前還寫了《李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兩部至高無上的兵書……這么大的功勞,太宗皇帝就算不召見他,也不該對他棄之不用。
而他只是跟楚大官人提過想做一個閑散的侯爺,太宗皇帝就答應了。
這有些不合常理。
“李旭,你怎么了
蕭玉鳳看李旭不說話,推了推他。
李旭回過神來,揉了揉鼻子道:“沒什么,不說這件事了,我們現在去哪
……大將軍府。
李旭和蕭玉容成親的日子已經定了,就等著下月初八,把蕭玉容嫁過去。
按常理,在此之前,他們只需要各自做準備,不該見面。
如今趙思楠上門 蕭長風和姜姮娥都有些意外,“妹妹,你怎么來了
姜姮娥開門見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