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行行出狀元 !
“什么好感?你指是什么?”賀明沒聽清楚,連忙問。
“沒。”賀元搖搖頭,轉而看向鞠場正大門方向,說道:“咦!皇上也過來了。他身后那個面生人是誰?”遙遙行了個恭禮,低聲問。
賀明連忙也恭身為禮,之后才抬眼看過去認人。皇帝看來剛下朝,換了一身常服,來到鞠場后便領著身后幾名武將打扮人上樓進了觀球廂房,隨手做出一個平身禮,讓所有發現他到來人不用多禮。
“跟皇上身后有:神武大將軍季誠、懷化大將軍林豪……”一連說了四個將軍名字之后,盯著那個走后面年輕男子,實認不出來,不覺疑惑道:“沒道理啊,我朝大將軍我都知道,這人頭上戴著將軍弁冠,衣飾上繡著猛虎,應是個三品大將軍,可我怎么就沒有印象?”這教他這個以京城百曉生自詡人情何以堪!
“春明?”賀元心中倒是對那人有著隱隱猜測,將安靜立于身后小廝招上前來。
賀元有六個心腹小廝,人人各司其職,而春明主要工作,就是領著一群手下打探搜集各式各樣重要或不重要消息,做成龐大資料庫隨時備用。
“二爺,那位是兩年前剛襲爵昭勇侯趙思隱,因驅逐海盜有功受封為三品威海大將軍,之后被派至極北之地鎮守,每兩年回京述職一次,十年內職務不會調動。”春明簡單說明那人身分來歷。
果然是他。賀元點點頭,唇角抿著一抹意味不明淺笑,擺擺手,讓春明退下去。
一旁賀明聽到春明報告后,驚訝地低叫出來:
“他就是趙思隱?國朝兩百一十八年以來,第一個襲爵庶子?那個兩年前鬧得朝野沸沸揚揚庶子!”
“可不就是那個庶子嗎。”
“原來是庶子,難怪我不認得他。話說,就算襲了爵,他也沒法打進勛貴圈,還被遠遠發配到極北之地,實不合算;若他肯老實當個本分庶子,如今還能京里享福呢。”
大雍朝嫡庶分明,就連皇室也是以嫡為正統,皇后有子情況下,皇位絕對沒有其他庶子什么事,若是無嫡子而讓庶子登上大統,那么那位帝王皇權就會被分割一半給宗室把持,形成共議政治,直到下一任嫡子上位為止。
皇室都如此了,對爵位承襲與管理自然嚴苛無比。如果嫡妻無所出,這一家爵位也就到頭了,絕對沒有庶子襲爵道理;可趙思隱偏偏就創造出了大雍朝第一個例外。
例外這種事,或許情有可原,但實不應該存。因為一旦有了先例,往后別人想照著這個特例應用一下,就容易了。那么世人所遵從規矩法度,也將不再那么凜然不可侵犯。既如此,誰還會將世間準則視為圭臬安分遵守,而不去想著鉆營以獲取例外,謀得榮華富貴?
簡而言之,當一個庶子被允許襲爵后,其他千千萬萬庶子也就有了上進方向了。亂家之源便由此滋生。
所以,就算昭勇侯府沒有嫡子,就算昭勇侯府幾代人都陣亡于沙場,連上一代那個只會拿筆書生侯爵都投筆從戎領兵剿海盜去了、也陣亡了,留下一門孤寡以及滿屋子庶子庶女……勉強說來,是絕嗣了。
其功甚高,其情可憫,若是就這樣拿人家無子說事,將爵位給擄了,實無情涼薄得很;可若是因為憐憫而允許庶子襲爵,可能造成后果,卻是沒人愿意看到。
這也是兩年前皇初登基時,所面臨第一樁考驗。
前昭勇侯海上陣亡了,他沒有嫡子。
昭勇侯庶四子趙思隱父親陣亡后,領著一條船,帶著七十名死士,抱著必死決心,潛到海盜大本營,將島上人全屠戮殆,隨后里應外合,將困擾了東海四十年海患給一舉滅個干凈,立下天大功勞。此子軍事上天縱奇才,治軍有手段,對敵夠狠辣,絲毫不墜昭勇侯之威名,但……他是個庶子。
庶子不能襲爵,可昭勇侯往上數三代嫡出男丁全把命丟沙場上,連只會拿筆吟詩作畫那個侯爵都沒能父兄功勞庇佑里安享天年;而今庶子撐起了昭勇侯名聲,報了父仇,除去了國家大患。班師回朝,你沒給封賞也就罷了,劈頭就要把人家爵位收回,這種話,別說皇說不出口,就連反對庶子襲爵百官也無法開口。
朝廷上下為此吵吵鬧鬧個沒完,后做出決議——趙思隱可襲昭勇侯爵位,
但只襲一代,他本身或者下一代將必須非常努力去博取大軍功,才有可能再獲得侯爵爵位繼續傳承下去機會。
趙思隱襲爵之后,便被派到北方鎮守門戶。北地苦寒,但這卻也是對昭勇侯而言好結果了。畢竟,京城仍然是個嫡庶分明地方,他一個庶子,實難打進主流貴族圈里。而,身為侯爵又領有大將軍職銜,加不適合再與庶子圈那些縱情玩樂紈褲們往來。再說他一個庶子侯爵,上朝時杵那兒,實也刺眼得緊,還是打發得遠遠好。
……所有與昭勇侯府有關訊息,春明正陸陸續續給賀元搜集過來。所以賀元可以說是目前貴族圈里了解昭勇侯府人了,賀明這個百曉生拍馬都比不上。
“阿元,你說,皇上怎么會允許趙思隱跟身后?”這是否表示,其實皇上滿欣賞趙思隱?只是礙于朝臣觀感,不方便表現得太明顯。
“或許……趙思隱也是個蹴鞠高手?”賀元隨口說道。
“不可能吧,幾個踢球出色庶子,都成了各個蹴鞠隊隊員,我們也是聽說過。這趙思隱,要不是兩年前鬧了襲爵那樣事,滿京城誰聽說過他?”
“手握兵權孤臣,對皇上來說,這種人不拉攏,難不成去拉攏那些成群結黨?”
“也是。”賀明點頭輕笑。
這時比賽結束哨聲吹響,所有觀賽人歡呼叫好,太上皇所帶領黑隊大勝皇家所屬紅隊,所有人當然極奉承之能事,所有溢美話源源不絕,無數人圍太上皇身邊,說著各種贊美。
太上皇高興得滿面紅光,笑得見牙不見眼,一手抱起又叫又跳皇孫,沒忘了今天助他不斷得分大功臣,就算所有人將他周邊地兒都圍得水泄不通了,太上皇仍然沒忘將被隔得遠遠白云給招手喚進來,站到他身邊;而這時,觀賽完畢皇帝也領著一群人走下樓來,前去向自己父皇道喜。
“走吧。”賀元說道,兩人朝太上皇那邊走去。
“這白云,運氣真不錯。”
賀元只是微笑,其實心思已經旁移,想著趙思隱以及白云這兩人之間有著怎樣關聯……
賀明轉頭望著賀元,想了想,有些擔憂地問:
“阿元,你安排白云參加這場比賽,是為了讓太上皇與皇上認識白云對吧?可,你怎么就能肯定提早知道白云這個人,能讓皇上對白云另眼相看?也許,皇上會因此對白云考校嚴苛呢。”肅帝之后,太上皇與皇帝都會特別注意不要讓朝臣有說他們耽溺于游藝,或者對善蹴鞠者特別優容機會。如此一來,若白云有幸能參加殿試,到時為了不讓人說嘴,皇帝定會對白云考校嚴格一些,才不至于事后傳出“又一個因蹴鞠封官者”這樣流言。
“正常情況下,當然好是白云考中進士之后,才讓皇上知曉白云蹴鞠本事,這樣也就不會產生‘蹴鞠封官’流言,也能讓皇上為喜愛白云。”
賀明點點頭,問道:
“那么,你是基于什么考量……”
賀元伸出食指唇上比了比,不語,只是微笑。
賀明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然后有點嫉妒地道:
“阿元,自從白云來京城之后,你心思全撲他身上了,不是三天兩頭就跑他那兒,再不就是幫他滿天下地搜羅科考文章。從沒見你對誰這樣上心過,我都忍不住要吃味了。我說,這白云到底哪兒好,讓你這樣費心思幫他打點?他不過是我們小時候一起玩過幾天村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