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古玉的鑒別
玉是石頭的一種,斜方柱狀結晶,柱面多縱紋,呈玻璃光澤,通體透明,無色或是白色,也有黃色、綠色或青色以及其他的混合變色。玉的質地一般溫潤縝密,光澤好的玉像脂肪。玉又分為軟玉、硬玉。硬度比不上水晶,也比不上寶石。中國所說的玉都是軟玉,至于硬玉,中國俗名翡翠。
玉器有出土、傳世之區別,鑒別玉的真偽也應該從區分這二者入手。傳世的玉呈原有的狀態,出土的玉則有土咬、土銹、斑沁等痕跡,一見就可以明白,不必贅述。
造假的玉器一般用罐子玉,它與玉很相似,仔細觀察,兩者均有氣眼,但假玉比起真玉來微有蠅腳,無論放多久都不潤,而且質地很脆。
用來冒充玉的石頭與真玉的最大區別是:它們沒有玉的溫潤,而且亮光比玉強,大多不透明,硬度也低于玉。和真玉摩擦,玉沒有變化而石頭會留下條紋,而且很難擦掉,對玉器了解的人一見便知真偽。改造的玉器大多不合尺度,因為古代玉器在大小、厚薄、花紋、式樣上都有固定的規格,如磨截原有的一部分,雖然從形狀上不能知其真偽,但看它的大小、厚薄、花紋、式樣就會發現與原器不符的地方。玉器尺度不符的,多半是改造過的。
玉器經過補整之后,聲音黯啞。敲擊正宗的玉器時發出的聲音很清脆,但補整后的玉器一敲,聲音一定沉悶黯啞,所以從聲音上就可斷定是否是補整過的玉器。
出土舊玉器如果沒有土咬、土銹各種斑痕的,一定是假的。然而有土咬、土銹等斑痕也不一定是真的,原因是土咬、土銹各種斑痕都是可以通過人工偽造的。有人說有土咬痕跡的就是真器,難道人們不可把玉埋在地下受土咬嗎?有人說真器有一絲馨香土味,偽者絕沒有這樣的味道。怎知作偽者將玉器埋藏在北京城內地下當然沒有好味道,但是埋藏在鄉間純潔的黃土內也不能產生馨香土味嗎?并且各種斑痕都可以人為制造,偽作玉器或許要勝于真器呢!如果玉上有血沁,是尸身之血沁入殉葬玉器之內,但是機會不易巧合,如果是尸身下的玉,遇到年富力強、血液充足之尸,沁血尚易,反之死者年老枯朽,如果玉要在其尸上沁血,亦不可能,絕不像將玉燒熱插入活貓犬之腹所得到血沁來得容易。所以用這幾點來斷定玉的真偽,很不可靠。那么,判斷古玉真偽以什么為根據呢?我們仔細研究以下各點,就可以做到鑒定準確:
清乾隆年間制作,清宮御藏,為傳世玉器。形制仿制青銅器,尺寸、器形有度,做工精良,色澤碧綠瑩潤。不是入土玉器,器身上沒有血沁。
是否合乎尺度 作偽者一定是根據舊器作偽的,所以品名不會錯誤,只是大多不知原器的尺度。他們利用材料是就其大小來使用,試觀肆廠上一種玉器,千奇百怪、大小、厚薄無不都有。古人制器原來有定制,不能隨意做,照樣式以求不合于尺度的玉器必然都是偽制的,這是可以斷定的。
顏色鮮明過度 出土的舊玉在市上出售時,有的完全像是從土中新挖出來的,土銹很多,土咬斑痕凸凹不平,這是表示的確是新出土且還沒有盤抹的;有的已經盤抹光亮,色澤過于鮮明。這二者都是偽制的,毫無疑問。
因為出土的大多是漢玉,漢代距今有二千余年。在這二千余年中,時時都有出土,絕不能多數都是最近出土的,而且出土之后不知已經多少年了,已經過多少人的手了,受自然的變動,浮著的土一定早已剝落無遺,既然并不是直接從挖墳盜墓的人手里得到的,那為什么還有浮土呢?浮土一定是人故意粘上去的,從這里我們可以斷言。試想真正出土的舊玉,識貨的人一見就能認出來,何必著土?著土不怕影響原器的美嗎?所以世上出售的帶土的玉器都是偽制的,一定不能購買。
再就是市上經常有質地光潤、顏色極為鮮明的血紅血沁玉,墨亮的黑斑玉,好像已經盤抹多年的玉,仔細分析這種情形,也不近情理。這種玉件也多稱為出土漢玉,試想漢代距今有二千多年,殉葬的玉器埋在土內,在尸身腐爛之時玉與之接觸則可受血沁,在受血沁最充足的時候正好挖出來,固然可能有今日這般溫潤光亮鮮紅的情形,但出土是偶然的,并不是定時的,如果恰在合適的時候挖出來,確實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假設玉已經沁潤適當后仍繼續存在土中,它光潤紅亮的顏色一定為土所浸沒,就像把現在血沁溫潤的漢玉再埋進土中,在千年后再挖出,它還能夠有今日這樣溫潤嗎?試想市上出售的漢玉為什么溫潤光亮的有這么多呢?為什么都能在適當時取出呢?它是偽造的東西就可以斷言了。
而且根據考查,喜好古玉的人在咸豐、同治之前,都不看重斑沁,雖有極好的斑沁也都磨去,所以咸豐、同治以前斑沁玉件為數極少,為什么近年有這么多呢?難道都是近年出土的嗎?漢代城墟或墓址存在到今天的已經很有限了,也沒有聽說有大批漢墓被挖,今日竟有這么多出土的漢玉,它們都是偽造物就用不著多說了。
那么怎么判斷古玉的真偽呢?方法還是有的:凡是遇有極溫潤的漢玉,表面上像有脂油的,肯定是偽造品;血沁殷殷,對著日光映照就像有血的凝塊的,也絕對是假的;黑斑墨亮而沒有變化的也絕對是偽造的;如果大小合于尺度,花紋細致,做工精良,質地干燥而粗糙,斑沁多少不等,有無不定,這些情形都具備,則很有可能是真器。玉器的優劣應以質地、顏色、做工、花紋、尺度、式樣及器物用途等方面來考量,不能只看它的真偽,因為真的不一定是好的。如果既真而質地也優當然最好。如果是偽造的但質量比較好,也有可取之處。如果是劣質品,不管真假,都不值得珍惜。
質地以溫潤縝密、光澤像脂肪、觸摸手感很好、半透明而顯敦厚溷樸者為上品,若粗糙干澀無光澤、毫不透明、又有瑕玷的為下品。
白色玉器是最上等的,黃色、碧色也很珍貴。白色中又以白如酥者最貴,若顏色似飯湯,稱為冷色,還有呈雪花及油色的,都要差一些。
青玉有黑漆古、渠古、甄古,價值都不大。甘青玉的顏色淡青而帶黃色,顏色非青非綠如菜葉色的稱為菜玉,是玉中最不值錢的。
黃玉中以顏色如新剝熟栗色的最貴,稱為甘黃玉,焦黃色次之。
碧玉中色深青如藍靛的最珍貴,如果有細墨星點或顏色偏淡的就要差一些。
黑玉中色黑如漆的稱為墨玉,價格不怎么貴,產量也少,只有四川出產。
赤玉名“”,顏色以紅如雞冠的最值錢,因為產量最少,物以稀為貴,是最難得的奇寶。
綠玉中顏色深綠如染,呈官綠色或如松青綠的是最好的色澤,像蘭花綠的次之,不過其中有飯糝者最佳。
土古色玉的表皮儼然像粘著一層黃土,怎么洗刷也不能洗去,即用利刃刮下一層來看不是黃土而是玉的成分,這就是黃土色的玉。
五色玉,在玉中只有單一顏色的玉是很少的,無論那種顏色如果只有一種顏色且純潔勻凈的是最珍貴的。普通的玉都有幾種顏色,顏色最多的有五種色,產自西域于闐國,其玉美麗可喜,但價格最貴。
沙子玉,比白玉粉紅潤澤,小塊的多,大塊的少,產量是玉中最少的,極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