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 書畫的評價
古人的書畫墨跡,從價值角度來論,一般畫貴于書。因為二者有煩難簡易的不同,并不是真正的價值。另外,還必須看它的質(zhì)地如何來定高低,絹素或紙完整不破,清白像新的一樣,對照光亮來看,并沒有貼襯的情況,這是上品。表面完整,其實多是貼襯的情況,但原神并沒有失去,這是中品。如果破碎零落,片片湊成的,而且背貼襯已經(jīng)滿了,雜綴的新絹用顏色來補描,像這樣的情況,雖然是名作,也不入格,是下品。即使是同樣完整的字畫,它價值的高低仍然不同。書法的價值以楷書為標(biāo)準(zhǔn),比如王羲之的草書一百字,才抵得上一行行書;三行行書才抵得上一行楷書,其他的全以篇幅來論,不用字?jǐn)?shù)來計算了。今天則以字的大小分,以件來論價值了。繪畫則以山水畫為最好,人物肖像次之,花鳥竹石又次之,走獸蟲魚又在其下。
立幅優(yōu)于橫幅,紙本優(yōu)于絹本,綾本最下。立幅的尺寸,四尺高、二尺寬的為最適宜,太大太小都不值錢了。橫幅五尺以內(nèi)的叫橫披,五尺以外的叫手卷。手卷長以一丈為合格,越長價格越高。冊頁以八開為足數(shù),越多越妙。屏條以四條為最起碼的,十六條為最終數(shù),太多就沒法懸掛了,冊頁、屏條全是偶數(shù),有不足數(shù)的,叫做“失群”。此外,則時代有先后,名頭有大小。即使是一個人的墨跡,也會有繁簡、精粗的區(qū)別。汗污受潮、損傷殘缺、精神完整、干凈漂亮全是決定書畫價值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題字越多越好,一行字叫做一炷香。名人題跋稱做幫手。書畫著錄、收藏印鑒全都很重要,全能夠增加書畫的價值。
按照現(xiàn)在的行市,宋代以前的書畫作品,出自最著名的數(shù)位名家之手的,每件最低在萬元以上。如果是精妙完整齊全的,則沒有固定價格,完全隨著收藏及收買者的心意來確定,五萬、十萬也是經(jīng)常成交的。元代作品年代稍近些,價格稍低,然而元代四大名家的作品,普通的以三千、五千、一萬元為標(biāo)準(zhǔn),價格過高就沒有道理了。明代的作品,因為時間不遠、遺品還很多的原因,所以平均以三五千元為標(biāo)準(zhǔn)是比較適當(dāng)?shù)摹G宄酢八耐酢薄恰恋鹊淖髌罚砸欢г患槠毡榈男星椤_@些都不過是大略的價格;由于字畫作品有它的特殊性,常常因特殊情形的變化而增減它自身的價值,它變化幅度之大,非常難以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