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靖帝以前,明朝的等級是極為森嚴的。
什么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裳、裙褲、鞋子,包括婦女戴怎樣的頭飾。
甚至各種等級之人穿戴哪種顏色的服飾,皆有定律。
比如,教坊司樂藝女,不能與普通民婦一樣,必須青卍字巾,系紅綠搭膊,常服則綠頭巾,以區(qū)別士庶之服;
樂妓的家屬,只能穿毛豬皮鞋,男子一律只能戴綠巾,反正都是一色的綠,估計綠帽子一詞自此流傳。
各行各業(yè),不管誰穿的出格了,便是僭越,是要定罪的。
罪名可按服裝穿錯的嚴重程度,或杖責,或坐牢,嚴重的殺頭警告。
朱元璋之所以這么規(guī)定,無非是因為王朝初立,百廢待興,他想明確等級,各行各業(yè),各行各事,不得逾越。
同時,老朱也向所有人暗示: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穿怎樣的衣裳。
一旦消費超過了收入,盲目地攀比,不光是風氣問題,也是道德問題。
當然,大凡條令過多,早晚是要被推翻的。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在時代大趨勢的沖擊下,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的這些禁律便成了擺設(shè),百姓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甚至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徒步走在大街小巷中。
朱允熥一行人暢游于此,不時品味鳳陽當?shù)靥禺a(chǎn)。
繁華的街道上,見那邊排著幾十米的長龍,吃貨朱桂興致大增,主動跑去湊熱鬧。
經(jīng)過打聽,說是前面有一家百年老店,以制鵝掌出名。
因購買者多,掌柜不得以限制出售之數(shù)量。
所謂物以稀為貴,越是限量,搶購者越多,往往每日天尚未亮,店門口購買鵝掌的人已排成長龍。
有些人為了一嘗該店的鵝掌,不惜托熟人走后門相購。
朱允熥更是驚奇,笑嘆明朝人也知饑餓營銷,且越發(fā)對此美味垂誕三尺。
“前面還有幾十個人,可有法子不排隊購得此美食?”
美食在前,朱桂頗為焦急。
朱允熥笑了笑:“這還不簡單?”
說著,徑直走向鵝掌店。
朱桂和朱權(quán)原以為他會插隊,仗著官家的身份強行買賣。
可讓他意外的是,朱允熥竟順著門庭若市的鵝掌店往里走。
幾人忙跟上去,看他如何行事。
眾人穿過一條狹窄的走廊,轉(zhuǎn)過一道照壁,便可見一座大大的落院。
同時,一股濃烈的腥臭味亦撲鼻而至。
此處雞飛狗跳,鵝毛滿天飛,嘎嘎的鵝叫聲不絕于耳。
朱允熥回頭笑道:“此店如此暢銷,后院定會有作坊,吶,便是此處了。”
眾人無言,這家伙腦子倒是靈活。
幾人順著鵝叫聲步入一家院子,果見東南角的圍墻下面有一水池。
水池周圍架了許多油鍋,鍋底下火勢正旺,且過重滋滋作響,冒著淡淡的白煙,應(yīng)是在燒油鍋。
“這便是制作鵝掌的作坊?”
細細看去,每只油鍋的前面均站一兩個粗布麻衣之人。
他們手里抓著大白鵝,一手緊捏著鵝的翅膀,另一只手則抓了鵝腳往油鍋里浸。
鵝掌觸及沸油時,“滋”的一聲,冒出一股白煙。
鵝痛欲絕,邊叫著邊費力掙扎蹬著油鍋,濺起道道油花。
這時,那人就勢將鵝投入池水中。
沒過多久,再次將池中的鵝抓起,將那鵝掌復(fù)投入沸油。
如此這般,反復(fù)五六次。
鵝兀自活蹦亂跳,而鵝掌則已酥脆,制鵝掌之人將之剁了,送往前面門店出售。
“好生殘忍!”寧王朱權(quán)眉頭微蹙。
可以想象,這些大白鵝,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巨大痛苦。
想到前面店前焦急等著搶購的食客,朱允熥道:“天生萬物,生生相克,一物降一物,無可厚非,然以如此殘忍之手段,享一時之口福,不免有失人道。”
“吳王殿下仁義。”錦衣衛(wèi)宋忠在一旁拍馬道。
鵝掌店一個伙計斥道:“喂,你們是干什么的?”
朱允熥笑了笑,道:“買鵝掌的,迫不及待,給我們稱二斤吧,價格雙倍。”
朱桂詫異地看了眼他,心中莫名,隨即轉(zhuǎn)頭對伙計道:“俺口味重,多放點鹽!”
那伙計本有些生氣,但一聽到“價格雙倍”這幾個字,立馬笑臉相迎,前去安排。
走出兩步,他又回頭叫道:“客官們,鵝肉要嗎?咱們店的鵝肉也是一絕,乃正宗淮揚鹽水鵝,好吃的緊!”
朱允熥點點頭:“嗯,來五只吧!”
“好嘞!”伙計欣喜而去。
朱允熥發(fā)現(xiàn),明朝人是真的愛吃鵝!
不僅徐達愛吃鵝,宮里尚膳監(jiān)的菜單里,也有鵝。
朱允熥想起了小說《金瓶梅》中的諸多橋段。
書中凡是宴請重要人物,餐桌上必須要有鵝。
王婆請客的時候有鵝,西門慶請客更要有鵝,禮尚往來也是。
比如韓道國答謝西門慶的禮物:“一壇金華酒,一只水晶鵝,一副蹄子。”
《金瓶梅》雖說是寫是宋朝的事兒,但作者是明朝人,創(chuàng)作源自生活。
史料中曾記載,崇禎皇帝甚至因為吃鵝肉,發(fā)現(xiàn)宮內(nèi)外的鵝肉差價,因而偵破了一場御膳房腐敗案。
不過在明朝,鵝肉不僅是暢銷品,還是食物中的奢侈品,一般人吃不起。
方才街邊肉攤上,朱允熥看到,各種肉食的掛牌價格,鵝肉是牛羊肉的將近十倍!
以米價折算的話,一斤鵝肉的價格,起碼抵得上幾十斤米。
因此,當朱允熥要五只鵝時,鵝掌店的伙計將之當成了大客戶,滿臉欣喜的接單。
......
一刻鐘后,朱允熥吃的滿嘴是油,大呼真香!
“愛鵝人士”朱權(quán)也是含淚吃了兩大塊鵝掌,直呼美味,還建議朱允熥多買一些帶著路上吃。
朱允熥滿口答應(yīng)。
在他看來,所謂的限售,不過是商家有意調(diào)低產(chǎn)量,以期達到調(diào)控供求關(guān)系、制造供不應(yīng)求“假象”。
以維護產(chǎn)品形象并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只要給的價夠高,別說每天限售一百只鵝掌,就是要二百只,他們也會加班加點的趕制!
短短思緒間,朱允熥萌生出一條生意經(jīng)。
何不在大明搞個燒鵝連鎖加盟店?
他默默記下了這家鵝店的名字。
在朱桂的建議下,幾人準備前往濠州城。
代王朱桂美其名曰體察民情,實則是想重游先輩故地,濠州城。
他爹是朱元璋,母親是郭惠妃,外公是郭子興,濠州城可是一家子打天下的地方。
濠州城距離中都城不遠,沿著淮河而下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