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之初的各種不適應
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我想這是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家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本章我就專門分享一下如何從心理層面與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溝通,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一二年級在小學稱為低年級,別看他們年紀小,面臨的壓力可不少。像我前面提到的,在幼兒園階段,孩子以適應群體生活為主。特別是公立幼兒園是不允許有任何教學活動的。家長知道公立幼兒園的老師會帶孩子唱歌跳舞,讀詩等,圍繞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各方面能力,并且幫助他們適應群體生活。很多孩子已經大一些的父母會這樣對我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是家長最幸福的時候,不用看孩子,也不用考慮學習?!?/p>
孩子在幼兒園三年已經慢慢適應群體生活,有了熟悉的同學老師、熟悉的規則與潛規則。忽然進了小學,課業負擔突然增加,作息時間不一樣,同學老師也是陌生的,孩子要重新建立人際關系并適應學校的新規則,壓力可想而知。
我在上一章談到過我的一個一年級的催眠個案,入學不到一個月,因為各種不適應而被老師誤認為注意力障礙。我在小學任教的時候還親眼見到過一個一年級新入學的男生,每天爸爸送他到校門口,他仿佛被送進了地獄,哇哇哭著不肯進來,洪亮的哭聲傳遍了操場,甚至教學樓里都能聽見。有一次,我聽到之后好奇地從窗戶往外看,看到他爸爸正艱難地往外走,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孩子抱著爸爸的大腿,趴在地上拖著爸爸,最后我看到爸爸無奈地飛起一腳,半甩半踢地把孩子弄開,慌張地跑出校門,關上了學校的大鐵門。場面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愁眉苦臉地說:“從第一天入學就這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把孩子怎么著了呢?!碑斘覇柕胶⒆訉W習時,班主任搖搖頭對我說:“是班里最差的,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睘榱四芨私夂⒆拥那闆r,我開始給這個班同學上一些心理課,課間也留在班里觀察。我注意到上課時孩子經常眼神恍惚處于游離狀態,課間幾乎不和同學玩而自己坐在位子上。我又向主課老師要來孩子的作業,看到孩子作業字跡凌亂,并大量涂改,作業本也是非常骯臟?!翱醋鳂I本就能大概了解孩子。這還不錯呢,起碼交了,他經常不交作業。”主課老師說。某種程度說確實是這樣的。我經過大量觀察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通常作業工整,本子干凈。一方面,肯定是由于家里在這方面教育得當;另一方面,孩子自己也可以了解老師潛意識中對作業整潔度的要求和渴望,意識下面有潛意識,規則下面有潛規則,兩者不無關系。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要“單純”,刻意避免教孩子潛規則的東西,這是由于很多家長誤會了潛規則這個詞的含義?!皾撘巹t”這個詞被我們扭曲解讀,帶上了一些貶義色彩,其實潛規則很多是規則背后表現出來的集體潛意識,潛規則無處不在,不了解潛規則我們根本無法很好地生活。就像我剛才談到的,老師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這是老師意識層面的規則。當老師看到學生的作業工整干凈,老師判作業的心情必然是愉悅的,也會從這個角度對學生大加贊賞。這種判作業心情愉悅的情感要求,就是老師的潛意識部分。能夠理解一個人意識背后的情感需求,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力,就好比有很多傻乎乎的男士經常會說:“我跟女朋友解釋了這么多,也給她講了很多道理,為什么她還是不高興呢?”其實這是由于他沒有理解到女朋友意識背后的情感需求,事實上女朋友只是希望他能哄哄自己,讓自己感覺到愛。
那么反過頭看剛才的那位同學,從爸爸把孩子送進學校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的父親對于如何跟孩子合作也是無奈而沒有方法的。由于入小學之前合作關系建立不良,孩子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意識和潛意識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更談不上如何適應新的規則。孩子對于外界規則疲于應付,在不良合作中頻繁受挫,加之學習基礎可能也不夠好,自然會形成現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