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顧云濤得來了個去縣城念書的機會。
同時,也決定等顧云浩十歲的時候,也送去城里念書,家里公中負責兩個孩子平時的花銷,而每年的束脩,則由兩房人自己想辦法。
為著這事,顧長榮特地在衙門告了一天假,跟著岳父方守華一起,陪著顧云濤到何秀才的學館去。
雖然不知道其中過程,但最后顧云濤還是如愿以償的拜在何秀才名下,到城里念書去了。
也因著這個事情,顧家大房跟二房的關系變得比先前融洽許多,就是當初最不好說話的方氏,也是溫和了不少。
顧云濤到城里念書后,每個月只有兩天的休沐日能回家,平時都得在學里住著。
家里孩子少了一個,眾人的心思也開始有些轉變。
對這個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顧云浩。
先前顧云濤在家時,那絕對是奶奶李氏的頭號心肝寶貝,而同為孫子的顧云浩,也要稍微靠后點。
就連爺爺顧明良,也是更為重視顧云濤這個長房長孫。
更不用說方氏了,那心里眼里就只有兒子顧云濤,恨不能把全部的好東西,都攬到大房給顧云濤。
但是自從顧云濤去念書之后,顧云浩明顯感覺家里人對他更為關注和重視了。
加上他本就嘴甜會說話,又長得眉清目秀,因為讀書的關系,整個人也看著很干凈文雅,很是招人喜歡。
一來二去的,顧云浩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線上升,在他爺爺奶奶心中也到了跟顧云濤一樣的位置。
就連方氏,對他也還過得去。
不得不說,顧長榮去衙門當差之后,方氏的確變化很大,想來是顧長榮私下與她說了不少話。
在和睦的氛圍之中,顧家又過了一年。
****
三月的柳枝開始發芽,顧云浩也剛在一個月前過了滿八歲的生日。
他已經背完了《幼學瓊林》,只是文章的意思還沒有全部通透,現在只要見著顧明琮有空,就會去前去請教。
這日,從顧明琮家里出來的時候,顧云浩拿了好些書。
一回到家,李氏看著他滿頭大汗的樣子,就忍不住心疼道:“哎喲,我的乖孫啊,怎么拿了這么多書回來,累著了沒?”
“沒事,也不很重,就是路遠了,這樣一直拿著手有點酸。”
把書小心地放下,顧云浩不由甩了甩已經酸麻的手臂。
“噯,快擦把臉。”
李氏見他滿頭的汗,早早的就洗了個帕子來給他擦臉。
“奶,我自己來就成。”
“這是哪里來的這么多書?”李氏問道。
“先生家里的,我借來用一下。”
聞言,李氏不由搖了搖頭,道:“讀書人真是辛苦,這么多書得讀到什么時候去喲……”
顧云浩輕輕一笑,他自然不會告訴他奶,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著這些年來,每次要用書了,都是跑去顧明琮家里借,原先倒是沒什么,只是去年的時候,顧明琮家里的小重孫也開蒙了。
顧云浩就想著以后這樣總是到別人家借書不是個辦法,索性就想要不自己也弄一套,看的時候也方便些。
他現在的字算不上好,但勤奮練字,也寫得出一手工整的小楷。
加上就算抄了書,那也是自己看,又不拿出去賣,字跡紙張差一點也沒什么問題。
思忖了一番,顧云浩覺得這事還是可行的。
因而新年一過,顧云浩就跟顧長光和衛氏說了這事。
只要關于他的事,顧長光跟衛兩人從來都沒有不肯的,忙點頭答應。
想著抄書這事是額外的花銷,顧長光就跟衛氏商量,說干脆二房自己出錢去給顧云浩買紙墨,因著要抄書,所以干脆買好一點的紙。
哪曉得顧明良知道這事以后,也是說書可傳家,認為這事值得花錢。
因此二話不說,就讓李氏拿了二兩銀子給顧長光,讓他去買紙墨回來給顧云浩抄書用。
李氏現在對顧云浩寶貝的很,一聽說是小孫子要寫書了,自然也不吝嗇,當下就拿了錢讓顧長光趕緊去城里買東西。
就連方氏,見著公婆給二房拿錢買紙,也沒有說什么。
這倒是二房人完全沒有想到的。
見著不必動用私房,衛氏跟顧長光自然也不會推說不要,便接了錢去給顧云浩買了好些紙墨回來。
說是好一些的紙,實際也就是一百文一刀的竹紙,只是這紙稍微厚一點,寫了字不會浸墨漏墨,可以兩面都寫罷了。
自這以后,顧云浩每天的事情就多了一項,那就是抄書。
最先抄的自然是還正在學的《幼學瓊林》。
抄好之后,顧長光又專門去城里幫著買來一大張黃皮紙。
衛氏按著書頁的大小把黃皮紙裁剪了當書的封面,二妞則先開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線裝訂里面的書頁。
先是將書頁裝訂好了之后,再裝書面。
裝訂的樣式自然也是比著旁的書本來的,裝訂完之后,二妞還細心的將書頁慢慢裁剪整齊,最后看著成品,顧云浩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比外面書店賣的差遠了,但還是比族學里八十文一本的書好上不少。
《幼學瓊林》雖然不過兩萬多字,但他原本就只有晚上那么點時間,加上為了字跡工整,抄書的時候還是刻意放慢了速度,最后,顧云浩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抄完。
之后,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詩》跟《聲律啟蒙》。
看著還有些紙,顧云浩想了想,就開始抄四書。
雖然現在還沒開始學,也還是可以抄了,留著有空先看看。
于是按著四書的治學先后,顧云浩將剩余的紙抄了一本《大學》。
至于其余的書,他也不著急,反正有這個自己抄書裝書的法子,等后面沒錢買書的時候,自己抄一本用就是了。
顧長光見兒子這些日抄了這么多書,怕書本積了灰,也忙找了一塊木頭,做了個簡易的小書架。
這書架做的很精細,大小也適中,剛好可以放在顧云浩屋里的書桌上。
這樣一來,顧云浩也算是個有藏書有書架了。
珍惜地摸了摸這些日子抄好的書,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要是在前世,各種書籍隨處可見,買本書跟吃頓飯一樣隨意,若不是在這個時代親身經歷,哪里能切實體會到紙張書籍的得來不易。
想到這里,顧云浩不由生出一種要好生讀書的情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