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綱雖然重新整理好了,但是現(xiàn)在劇情還是有點偏離大綱,所以作者君在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的辦法去努力的把劇情的走向給拉回去,但是果然還是很吃力的,考慮到要在短時間內(nèi)把劇情走向調回來的話敘述方面的內(nèi)容肯定會多一點,顯得稍微有些粗糙還請民那桑理解。
因另外因為這幾章涉及到了太多型月世界的世界觀和整體的大方向的關系,所以如果不是資深的型月廚的話,這幾章可能看了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但是作者君會努力把那些專有的名詞寫得直白一點,希望民那桑可以堅持一下。
。。。。。。。。。。。。今晚還有兩章,但是可能會晚一點所以請表介意。。。。。。。。。。。。
“迪盧木多,明天我會帶小櫻一起去拜訪一下我的盟友,你和蘭斯洛特呆在家里不要出去,這幾天我們先避一避風頭在說?!?br/>
“我明白了,吾主喲,只是您確定您真的不需要我跟隨在您的身邊擔任護衛(wèi)嗎,別看我今天晚上這樣,其實我還是挺強的……”在間桐家的地下室里,迪盧木多單膝跪地看著眼前的那個少年,雖然說話的口氣稍微有些玩世不恭的感覺,但是間桐昊絕對不會懷疑他對自己的忠誠。
也許現(xiàn)在這個迪盧木多才是更加真實的他吧,畢竟對方是凱爾特神話里幾乎三分之一的浪漫愛情故事的男豬腳,所以說話風趣一點神馬的才正常嗎,至于間桐昊記憶中的那個迪盧木多大概也是因為受到肯主任的影響才會變得沉默寡言吧?
就像之前說說過的那樣。所有參加圣杯戰(zhàn)爭的Servant都是過去那些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曾經(jīng)一度綻放過的英雄,他們有著另外一個更加為眾人說熟知的稱呼。那就是英靈。
只是所謂英靈,原本是指那些“不怕死的人”。這個概念原本是源自北歐的神話傳說,說到英靈就不得不提到瓦爾基里(Valkyries,字根源于古代斯堪的納維亞語valkyrjar,意為“挑選陣亡者的人”)。她們是奧丁神的侍女,因為奧丁神要在人間的戰(zhàn)場上挑選英勇善戰(zhàn)的陣亡戰(zhàn)士(即英靈)。
準確的說那些被瓦爾基里(Valkyries/valkyrjar)挑中的戰(zhàn)士們都是已經(jīng)死亡過一次的勇士,諸神賦予了他們新的生命,以便讓他們同諸神一道在世界末日的諸神黃昏(Ragnarok)之戰(zhàn)中并肩作戰(zhàn)。
所以為了挑選合適的戰(zhàn)士,瓦爾基里就騎上快馬上穿越云端,把挑選出來的武士送到瓦爾哈拉——奧丁神接待死者亡靈的殿堂。
而在英靈殿內(nèi),那些犧牲在戰(zhàn)場上的人被稱作“einherjar”(英靈。格斗者),他們每天都要面對面地進行實戰(zhàn)操練,到了晚上他們又像沒有受傷的人一樣歡宴狂飲。這英靈殿的神話正體現(xiàn)了古日爾曼蠻族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白天戰(zhàn)斗、晚上豪飲;無所畏懼地迎接挑戰(zhàn)。
本人應該是這樣才對的,但是在這個世界特有的世界觀下,英靈的存在被無數(shù)倍的放大,挑選他們的不再是北歐的戰(zhàn)女神瓦爾基里(Valkyries/valkyrjar),而是這個世界的抑制力“蓋亞”和“阿賴耶”。
在型月這個世界,英靈…一般是指其豐功偉績在死后留為傳說,已成信仰對象的英雄所變成的存在。通常。英靈作為保護人類的力量,被世界所召喚,而在圣杯戰(zhàn)爭之中被人類所召喚的就是從者(Servant)了。
成為英靈的存在將從時間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移動到位于世界外側的英靈之座。雖然說明過英靈是在死后聚集信仰的英雄所變成的存在。但是即使實際不存在的神話、傳說等里面的英雄也會通過聚集信仰而誕生。
此外,還有在生前與世界締結某些契約,以此作為代價而在死后成為英靈的人。而這一類的英靈往往就是作為“守護者”而存在的英靈。所謂守護者,是“世界”當做抑止力來使用的英靈。守護者在毀滅世界的主因產(chǎn)生后會被世界所召喚。殲滅主因。而毀滅世界的主因往往還是人類,所以守護者在現(xiàn)界后。會把與世界毀滅主因有關的人通通殺掉,保護除此之外的全部人類。由于人類信仰薄弱的英靈會被分類到守護者,與世界締結契約而成為英靈的人,很容易成為守護者。
與“守護者”相對的,有陽的存在便會有陰的存在,有光的地方自然就會有影,所以所有的英靈之中除了守護者這種特例存在之外還有“反英雄”的存在。反英雄其實往往就是其受人憎恨的惡行在結果上拯救了人類、以“惡”將“善”明確化的人,守護者也被包含在反英雄里。純粹的反英雄并不存在,而“性惡而行善者”程度的也會被當作為反英雄。
因為英靈是從時間軸上脫離的存在,所以他們會在所有的時代被召喚,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
但是能夠召喚英靈本體的只有“世界”而已,可惜地人類無法召喚英靈本體,只能召喚作為分身的Servant,而且想要召喚他們必須要持有他們生前有關的物品。同時,構成Servant的情報(靈魂),在Servant死亡的同時會回到本體的手邊,本體可以像閱讀書籍一樣以記錄的方式知曉Servant的行動。
而一般來說,“操縱靈體的魔術”(如降靈術和憑依)是借用英靈一小部分力量引發(fā)奇跡,例如把召喚出的靈體放入施術者的身體,讓其作出某些意見。圣杯戰(zhàn)爭出現(xiàn)的Servant則是英靈本人直接被圣杯從英靈之座召喚出來并賦予肉體,作為魔術師的使魔聽憑使喚。
但是英雄也是有其驕傲和尊嚴,很難服從普通人類的命令,所以圣杯賦予魔術師以三枚令咒以制約從者,每一枚令咒都對從者有絕對命令權。
通常情況下人類召喚出的英靈只是英靈本體的分身,不存在人格,完成任務后便會消失返回英靈之座。而在冬木被召喚出的從者由于借助了圣杯的力量,能夠將對應的英靈的人格和能力全部復制出來。
但是,復制品永遠都只是復制品,與本體的力量相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的存在,不說是十分之一,根本就是連十分之一的力量都發(fā)揮不出來。
因為,英靈們本身作為Servant被召喚出來以后是沒有實體的靈體,沒有實體也就意味著英靈們自身無法直接從外界吸收能量來滿足自身活動的需要,所以他們需要通過契約從Master那里獲得活動所必須的魔力。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英靈們本身都擁有著半神性質的身體和魔力,所以他們的本體異常的強大,這才可以在毀滅世界的戰(zhàn)斗中活下來,但是Servant們卻僅擁有一副弱小得多的身體和一點能量都沒有的魔術回路或者說是經(jīng)脈。
所以Servant之間的戰(zhàn)斗才會是以肉搏為主的,因為他們本身并不能補充魔力的消耗,甚至要是消耗大一點的話直接損害到靈體都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如此這些Servant們僅僅評價肉搏的能力往往都能達到黃金段位的破壞力,由此可見他們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和素質是有多高。
簡單一點理解就是每一個Servant都空有一身黃金級的肉體,但是他們的Master大多都只是青銅級(以遠坂時臣為首的普通魔術師)甚至更弱的魔術師,一個青銅級的魔術師本身所能產(chǎn)生的那么一點點的魔力對于黃金級的Servant來說有多少作用?
那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已,所以 Servant們往往在肉搏的時候連最基本的用魔力加持肉身,從而使自己的力量更大、速度更快、防御更高、血量更厚、輸出更強這些基本的能力都不敢使用,而是將少量的魔力小心的積攢著,等到要用的時候一次性放出來發(fā)動寶具。
但是這樣的戰(zhàn)斗對Servant們來說還是太憋屈一點了,如果是擅長肉搏戰(zhàn)的Servant還好說,但是對那些以Caster的職介被召喚出來的Servant們來說,這個游戲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要知道,就連間桐昊現(xiàn)在都知道借助體內(nèi)的能量從而大幅度的提升自身的力量、速度等等,比如說瞬步就是增強他速度的一種很好的能力,但是那些Servant們卻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到,只能單純的憑借肉體的力量來戰(zhàn)斗,這其中的差別可不是一點半點的說。
比如說現(xiàn)在,如果單純的比較敏捷屬性的話,間桐昊現(xiàn)在170點的敏捷熟悉,換算成Servant的標準就是敏捷E,但是在使用了瞬步之后間桐昊的速度完全可以瞬間暴增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如果在配合上時空輪盤的能力的話,間桐昊完全可以自豪的說,這次圣杯戰(zhàn)爭之中沒人能比他快!(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