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底,賈寶國上校與林玨上校才加入空軍試驗部
雖然兩人沒有參加第四次印巴戰爭、沒有任何戰果,但是他們不但是上校軍官,還在空軍試驗部隊的飛行員中擁有崇高威望,因為在加入試驗部隊之前,他們不是作戰部隊的飛行員,而是試飛部隊的飛行員。【】
兩人到來后,在試驗部隊“稱王稱霸”的海航飛行員的日子開始難過了。
作為海航最頂尖的飛行機組,梁國翔與朱榮輝力擔重任,多次與賈寶國、林玨進行對抗演練。雖然演練的目的不是在海航與空軍飛行員中決出雌雄,但是雙方誰最厲害,早就成為了試驗部隊的熱門話題。久而久之,海航試驗部隊的飛行員就以“賈寶玉”、“林黛玉”稱呼兩位空軍飛行員。
年40的賈寶國與林玨加入試驗部隊的目的不是為空軍爭回面子。
他們的任務是:參與J14戰斗機的定型試飛工作,完成飛行包線測試、為量產服役前的戰術性能測試提供飛行數據。
試飛新式戰斗機,既是光榮的任務,又是危險的任務。
在美國,每3試飛飛行員中就有1名因墜機事故身亡。共和國空軍的情況也差不多,試飛飛行員在服役期間因公殉國的比例在30%以上。
能夠成為試飛飛行員,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冷靜的頭腦與過人的膽識。
如果沒有試飛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摸清各種戰斗機的飛行性能、畫出飛行包線,不但會有更多的飛行員在空中遇到險情,航空兵的戰斗力也將大受影響。
不管在空軍,還是在海航,試飛飛行員都備受尊敬。
賈寶國與林玨除了擁有試飛飛行員地身份之外。他倆還在空軍“假想敵部隊”擔任了5地“藍軍飛行員”。空軍試驗部隊地絕大部分飛行員都與他倆打過交道。知道他們地能力。
J14定型試飛結束。工程師對試飛飛行員現地問題進行修改、準備量產地時候。賈寶國與林玨才以空軍試驗部隊飛行員地身份。用架J14形機進行戰術性能測試。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倆才與海航試驗部隊地飛行員進行對抗演練。
前后11次對抗中。梁國翔與朱榮輝只贏了3。除掉打平地3次。他們仍然是輸家。
作為老資格飛行員。賈寶國與林玨在寫對抗演練報告地時候沒有用敵對地眼光看待海航地飛行員。按照他們地說法。如果不是J13B地性能比J14地原形機差了很多。梁國翔與朱榮輝不但不會輸。還會以大比分獲勝。
報告中。主要提到J14地性能特點。以及需要改進地地方。
作為共和國自行研制地第四代重型制空戰斗機。J14處于設計階段地時候。空軍就提出了五大性能要求。按照先后順序。依次為:隱身性能。電子與信息絡戰能力。音巡航能力。機動性與后勤保障性能。
看上去J14的性能指標與F22a很相似,實際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在隱身涂料技術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之前,J14更加重視“主動隱身能力”。設計師采用了最先用在“飛鷹”全電動武裝直升機上的主動電磁干擾裝置,為了使主動隱身時間達到突防所需的15分鐘,J14備了龍翔電池”。為了不使主動干擾裝置影響機載雷達、戰術數據鏈等電磁設備,設計師在主動電磁干擾裝置上安裝了由機載火控計算機控制的時間捷變開關。
經原形機測試后證明,J14在使用主動干擾裝置時的隱身能力過22||有待提高。
電子與信息絡站能力主要體現在戰術數據鏈上。通過戰術數據鏈構成的戰術信息,所有配備了相關設備的作戰力量都能及時獲得其他作戰力量掌握的戰術信息,達到在各作戰力量間共享戰場信息的目的,更加有效的揮各作戰力量的戰斗力。以戰術信息為平臺,以往獨立的作戰力量演變成戰術信息上的戰術打擊平臺,按照“誰最近誰打、誰方便誰打”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打擊力量。
音巡航能力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實現。一是軍用推力達到127千牛,最大推力達到推重比95“太行14”動機;二是占整機質量526%的復合材料與28的輕質合金。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太行14”渦輪風扇動機俄羅斯的代號為aL51一舉解決了共和國戰機無自主“心臟”的問題,95的推重比時的使用壽命、341的與F229動機基本持平。大量采用復合材料與輕質合金空重僅有雖然比F22:推力更大米高度、不開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巡航飛行度達到了
實現機動性的方法中,除了大推力動機、大量使用復合材料與輕質合金之外,主要借助優的氣動外形與三元矢量噴管。因為采用了主動電磁干擾裝置,設計師在設計氣動外形時不需要過分考慮隱身要求,所以能夠更加重視機動性要求有二元矢量噴管與更大
重比的情況下,機動性能僅比第三代戰斗機略有提高)|)計必須重點照顧隱身性能有很大關系。結合性能更加出色的三元矢量噴管的機動性能比第三代戰斗機有了很大提高。在與屬于“三代半進行格斗時,沒有完全達到設計指標的J14形機都能占據絕對優勢。
后勤保障性能與戰機的作戰出勤率,全壽使用費有決定性關系。為了提高后勤保障性能,J14采用了很多方法,比如采用標準接口,為今后升級機載設備提供基礎;一次性熱塑成型機翼蒙皮,降低戰場維護工作量;將需要進行戰場維護的主要設備艙艙口朝下,降低地勤人員的工作強度;采用分段制造工藝,使大修與戰損修復變得更容易;使用標準武器接口,降低裝填武器的工作難度等等。
十年磨一劍,共和國用十五年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優的戰斗機。
從立項到完成定型試飛,上萬名設計師與工程師參與了J14與相關設備的設計、研制與開工作。僅研制經費,共和國空軍就前后投入450。雖然比起F22>|這點研制經費只算得上零頭,但是對并不寬裕的共和國空軍來說,肯投入相當于全軍官兵2津貼的研制經費,足顯空軍對J14期望值。
作為最先駕駛J14的飛行員,賈寶國與林玨十分信任J14的先進性能。
接到命令后,兩人就駕駛214形機從位于柴達木盆地的空軍基地起飛,與運載后勤保障設備與試驗部隊地勤人員的大型運輸機一同前往位于江西上饒南面50多千米的空軍基地。
短短幾個小時,還處于戰術測試階段的J14原形機就完成了參戰準備。
離開機場后,214形機立即將飛行高度降低到150。賈寶國與林玨沒有使用自動駕駛儀,而是按照地貌測繪雷達提供的信息手動駕駛。不管是完成作戰任務,還是完成戰術測試工作,214形機都不能有任何閃失。
2形機進入海洋上空。
收到預警機來的戰場信息后,駕駛長機的賈寶國將飛行高度降低到了50米,度提高到11馬赫。每過一分鐘,214形機與目標的距離就縮短
2預警機來最新戰場信息。
“2,為主動電磁干擾設備充電。”
“明白,接通主動電磁干擾設備。”
摁下主動電磁干擾裝置的充電開關,賈寶國掃了眼三面16下視平板顯示器上的數據。
“主動電磁干擾設備充電完畢,2等待指示。”
“啟動主動電磁干擾裝置。”賈寶國先摁下啟動開關,隨后調整了通信頻率,“檢查機載電子設備與導彈。”
“主動電磁干擾裝置啟動,機載電子設備正常、導彈正常。”
此時分。
“高度度航向75
“明白,高度度bsp;隨著戰機爬高,賈寶國的心情也有點起伏。
顯示飛行信息的左側屏幕上,戰機的方位坐標與預警機提供的攻擊進入點坐標吻合后,賈寶國一邊接通雷達電源,一邊說道:“啟動火控雷達,對空搜索跟蹤模式。再次檢查機載導彈。”
“雷達啟動,導彈正常。”
不到5鐘,中央的火力控制屏幕上出現了2個特征明顯的大型空中目標。
“2報告,火控雷達截獲空中目標,預警機,24架戰斗機。”
“目標明確。”賈寶國長吸了口氣,同時掃了眼顯示在右側屏幕上的武器狀況信息。“按照計劃行動,由我攻擊1號目標。”
“明白,2轉向脫離,攻擊2號目標。”
2J14形機迅散開,分別殺向預警機。
用雷達鎖定目標前,賈寶國檢查了雷達告警機與導彈告警機,確認兩套告警裝置都處于工作狀態,才稍微松了口氣。
事實證明,主動電磁干擾裝置能夠對付預警機的雷達!
賈寶國駕駛的J14形機向70米外,位于戰場西面的e767射了4枚“霹靂14攔截導彈。
林玨駕駛的J14形機向55米外的另一架e767射了4導彈。
形機先后完成引導工作,轉向返航。
先后被導彈擊中,在爆炸解體中墜向大海。
兩分鐘后,第一批共和國空軍的J11B戰斗機到達交戰空域,在預警機的指引下用火控雷達鎖定了茫然無措的F15J機群。
夜空,沸騰了!
今日繼續10更,除保底的之外,仍然30加一更,兄弟們,把《國策》頂上去!</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