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東宮崇仁殿。李世民位居殿中坐,低頭伏案批閱著奏疏。
李淵雖禪位于李世民,但他并沒有搬出太極宮的意思。李世民為了顯示出教順,仍留在東宮辦公。
此時,一個年輕道士從殿外匆匆而來,他直接入殿站在李世民面前。
此道士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淳風。
李淳風是岐州人,他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精通詩詞歌賦、天文歷法、數(shù)學等。
唐武德二年,李淳風經(jīng)人推薦,成為秦王李世民的記室參軍。貞觀元年,李淳風得授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
“啟稟圣上,臣有事上奏。”李淳風剛?cè)氲钪校瑢钍烂窆Ь葱幸欢Y,才開口說事。
“哦,將仕郎來了,有何事上奏?坐下來慢慢說吧。”李世民頭也沒抬,一邊招呼李淳風,一邊奮筆疾書。
“啟稟圣上,上月末,臣夜觀天象,看到天魁星、紫微星異常,天魁星異常明亮,而紫微星有一道紫光在東邊落下。臣便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在長安城東或有神人降世。”李淳風并沒有落座,還是原地站著。
“哦?是什么樣的神人?為何到現(xiàn)在才來告訴朕?”李世民聽了李淳風的話,立馬抬頭看著他。
“臣也是剛知道有神人顯現(xiàn),但并未算出是誰。臣白天算,夜間算,算了一個月,才推算出了個大概。”
“推算出了什么大概?此神人對朕、對大唐有何好處?”李世民事事都想著自己的大唐。
這也不奇怪,因為他的皇位是搶來的,他也想盡快做出點成績來,好讓被他趕下皇位的父皇認可,讓天下關(guān)于他殺兄囚父的流言停止傳播!
“這正是臣正要說的,紫微星突現(xiàn)一束紫色星光落于東方,臣也不知是兇是福,所以臣不敢上報。臣一直以為是長安城外,但經(jīng)臣重復推算,才確定那個地方應該是華陰城。”
“既然是在華陰城,有沒有推算出是城東還是城西?或城南、城北?此神人姓甚名誰?可否為我朝所用。”
“應該是城東,臣當時推算出來時,無意間寫了一個東字,而后推算出來的結(jié)果令臣費解!”
“哦,什么樣的結(jié)果,令你這個相術(shù)大師都費解?”
“圣上謬贊了,臣哪里當?shù)钠鹣嘈g(shù)大師四個字。東字,木加田為東,華陰城中,與木字有關(guān)的姓氏不多,但最有名望的為楊氏。田字,就是因為田字沒有算出滿意的結(jié)果,令臣十分費解。”
“那你為何要拆成木田,而不是木日?這樣不就更好解釋了。”
“這樣微臣也算過,但是算到后來卻算不通,只有木田才可算通。但是,田字不好算了。”
“那你說說,你是怎么個算法?讓朕聽聽,或許朕也能為你提供思路。”
“謝圣上。田字,可拆為四口,十口,或兩日。第一種算法是,可能是姓氏。第二種算法是,此人乃田舍奴出身,性情極懶惰,整天干著三天打魚兩日曬網(wǎng)的勾當。
第三種算法是,田字五行屬火,自古有云:刀耕火種。刀乃兵器,耕作農(nóng)事,火為溫飽,種是生存。若是這個,此乃利國利民之兆也!”
“哈哈……,如果是第三種,那真是我大唐之福啊!朕倒是挺期待他的。”
“請圣上恕罪,臣不敢欺瞞圣上,臣沒有算出此神人的來歷,甚至他的命格也算不出來。而剛才所說的,只是臣剛推算出來的一部分。一得到結(jié)果,臣便馬不停蹄的趕來上奏。”
“好啦,好啦!愛卿辛苦了,你回去再好好算算,這到底是什么樣的神人,降臨在何處?算好了給朕找出來,朕有重賞。”李世民聽了李淳風的話,高興了一會兒,便打發(fā)李淳風走了。
因為他忙啊!忙得不可開交,忙得連上廁所都要算好時間。
“臣需要百名軍士一同前往尋訪,一有消息,臣立即稟報圣上。”
“準了!拿朕的腰牌去吧……”
李世民又開始伏案批閱奏章了。對李淳風的告退,只是揮了揮手,便又忙碌在每天的工作中。
樹林里,楊義渾身是傷。他抱著肚子,左突右閃的,非常輕易的避開了這些既復雜,又坎坷的地形。
他的后面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向他追來,卻走的甚是辛苦。
楊義不是死腦筋之人,他感覺到自己體力不支,便邊打邊退。退到林子深處,他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處三丈余高的石崖時,他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
好在底下荒草夠厚,并沒有受什么傷,他就這樣擺脫了圍他的人。
楊義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在樹森林里不辨方向的拼命逃跑。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在天快黑的時候,暈倒在一戶農(nóng)家的門口。
楊恭石等人見楊義邊打邊退了,心知這小子可能要逃跑,便連忙布置人去前面堵截。
太原王家的人因自家小娘的原因,也騰不出手來幫他,楊恭石那個氣呀。心想:靠天高地不如靠自己。
可是,他們沒追出多遠,便追丟了楊義的蹤跡。
追到天黑時,見找到楊義已是不可能,楊恭石便下令撤回。要是楊恭石耐心的再走上百來步,轉(zhuǎn)過枝葉茂密的樹林,就能來到楊義倒下的那農(nóng)家了。
華陰城里,楊家客棧,王艷等人回來五天了。她站在窗前看著外面下著小雨的天氣,心里不由得產(chǎn)生了些許惆悵和悲傷。
楊家依然派人在縣城周邊的鄉(xiāng)下排查楊義,不過這次不是為殺,而是真正的找人,居說是楊家的老祖下的令。
王艷回來的當天,總管便要下令啟程前往他長安,好將自己的婚期定下來。王艷無奈,將自己和楊義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刁總管。
刁騎聽了王艷的話,當時便崩潰了,整個人渾渾噩噩的,也不說走的事了。
因王艷洗澡那晚,碰到了楊義從地下出來,受到了不小的驚嚇。到華陰城時就病倒了,這一病就病了一個月。
上月病稍好轉(zhuǎn),便要刁總管帶她到城外散散心。長安那邊來信催了幾回了,王艷都沒放在心上。
雖說唐朝對處女并不是看的那么重,但是一個將要被自己享用的女人,在來的路上卻被另一個人給上了,這是任何男人都無法忍受的。
就好比一顆驕艷欲滴的桃子,摘下樹的時候,突然被蟲子在上面盯了一口,想想就氣人!
楊家祠堂,楊家唯一幸存在世的族老,他也是前隨的王爺。隨文帝楊堅見了他,也得叫一聲叔父的人,他已經(jīng)九十四歲了。
當年天下大亂,他作為楊家家主、族長,義不容辭的帶領(lǐng)皇室子孫,回到了他們的郡望,重建了楊家的聲威。
后來,由于自己年老體衰,子嗣又早亡,便將家主和族長的位置傳給了侄孫(即楊義他爹)。可是,沒過幾年便出了手足相殘,爭奪家主這種事情。
由于楊義他爹突然的逝世,而楊義也不明不白的死了。族老才無奈的任命楊恭石為族長,但是家主的位置并沒有傳給他,意思是需要考察楊恭石的人品和實力。
族老站在祠堂的中間,負手在后,手上握著一根藤條。正昂首看著各位祖宗的靈位,臉上深深的皺紋表面,有些許悲涼。
在他的后面跪著三個人,分別是楊恭石和他的兩個管家。祠堂的兩邊、大門外的天井,烏泱烏泱的站著數(shù)百人,鬧哄哄的。
“肅靜!”族老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他的話擲地有聲,話一出口,四周一片寂靜。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解?”族老緩緩的將始祖楊震的名言念了出來,轉(zhuǎn)身看向楊恭石,眼睛有些冰冷。
楊家始祖的這句名言,被后世子孫用作四知堂的堂號。
四知堂,出自東漢名士楊震。東漢永初二年,楊震被調(diào)往他處任太守,路過昌邑時,縣令王密晚上悄悄去拜訪(王密曾是楊震舉薦為官),并帶黃金十斤作為禮物(東漢一斤為250克,十斤黃金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五斤)。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舉薦表示感謝,二是想請這位老領(lǐng)導,在以后多多照顧。
楊震當場拒絕,說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知者。”
楊震生氣了,說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四知”便成為了千古美談,其后人多以此為堂號。
“族老,我……我……”楊恭石吞吞吐吐的說不出所以然來。
“說!咳咳……”族老動氣過渡,隨即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這是始祖訓誡他人的名言。”楊恭石維維喏喏,但是只說了一句又閉嘴了。
“道理相同,為何到了你這里就不知道了?”族老又是一句厲聲喝問。又咳嗽了,一旁的仆人連忙給他拍背順氣。
楊恭石等三人跪在那里渾身顫抖,匍匐在地,大氣都不敢出。他們平時雖然囂張跋扈,但也不敢違逆族老的話。
古人是相當尊重孝道的,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頂撞前輩、頂嘴、謾罵等,被視為不孝,大逆不道的行為。在那時是可以報官抓捕,送去吃牢飯的。
“本以為長房主脈絕嗣,我才同意讓你擔任族長,觀察后再讓你擔任家主。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爛泥扶不上墻,居然帶人圍殺楊義,他可是你的侄子呀。你就這樣滅絕人性嗎?咳咳……”族老越說越激動,還未說完話,便一陣急促的咳嗽聲如戰(zhàn)鼓般響起。
楊恭石三人跪在下面,身體顫抖得越來越厲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們倒是想說,問題是現(xiàn)場這么多人,他們的齷齪沒幾個人知道,如今卻公開了。如果公開頂撞,會不會被這老頭下令給打死。
“楊義也是我楊家的子孫,既然你們?nèi)莶幌滤蔷蛯⑺殖鋈ミ^吧!你們可有意見?”族老前半部分是對楊恭石等人說的,后一句是抬頭問其他家族成員。
古代的家族是不分家的,他們選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當族長,管理著全族人的方方面面。
再由長房長子當家主,凌架于族長之上,對內(nèi)對外擁有絕對的話事權(quán)。但也許多家族的家主和族長是同一個人擔任。
“族老這樣安排,我等哪里還有意見,你安排就好。”一個約摸六十歲左右的老頭首先表態(tài)。
“是呀是呀,但憑族老安排。”其他家族成員也紛紛附和。
“我等沒有意見,但楊家的千年基業(yè)不全是他一個人的。”楊恭石說這話有意思了,楊家的族產(chǎn)不能分給楊義,那楊義還能分到什么?
“啍!既然這樣,那就將上任家主經(jīng)營所得的一切,都分給楊義吧。”族老怒啍一聲,斜了那三人一眼。
“族老,那家主之事……”一個族中長輩站出來問族老。
他是支持楊恭石一伙的,本意是想替楊恭石求求情。誰知族老的下一句話,令他們感到了絕望。
族老連看都沒看楊恭石等人:“任家主之人,須有才有德,他們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