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中秋節(jié)從古至今在華夏民族的眼中都是極其重要的節(jié)日,其重要性僅次于春節(jié)。遠方的游子在這個時候只要條件許可都會趕回家鄉(xiāng)與父母相伴,當然也有那無法歸鄉(xiāng)的人,便會在遠方遙記親人。多少的名篇,都是在這個時候,由那些遠游在外無法與親人相見的人寫就的。</br>
作為不用擔心會與親人分隔兩地的皇帝,也會有許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祭祀。即便是天啟這樣全不當政的皇帝,在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里也得露一露面,見見臣子們,賞賜他們一些東西之后,才吩咐他們各自歸家過節(jié),而天啟自己也在這一日里暫時放下他的那些木工活計,陪著滿后宮的嬪妃們,和一些進宮來請安的皇室們一起用這團圓的一餐。</br>
申時三刻之后,許多的皇室成員就紛紛進了宮來,對這些手中無權(quán),只靠著朝廷的俸祿所養(yǎng)的鳳子龍孫來說,家國大事根本與之全不相干,他們只想著怎么從皇帝那得到更多,更豐厚的賞賜,所以一個個都穿得極是喜氣,臉上也是一團的和氣,只等著與天啟帝這個久居深宮,難得露面的皇帝見上一面,說上一些恭維話。</br>
在給皇帝磕了頭,道了喜之后,這些人就被后宮的內(nèi)侍們分男女坐到了各自的席上,只等著皇帝入座之后就可以吃這一餐團圓飯了。不過皇家的禮節(jié)比之一般人要多得多,所以在此之前天啟帝尚要做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才能入席。</br>
那些皇室的成員們就趁著這個機會相互攀談了起來,有談自己府中得了什么好物件的,也有談京城里多了什么紅倌人的,風花雪月倒也很是熱鬧。不過在這一群談論著聲色犬馬的人當中,卻有一人眉頭緊鎖,與其他人的輕松全不相同,他正是皇帝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br>
自從他接下了唐楓的托付之后,一直都在為這一刻準備。但當今天真的到來,真的進了宮面見皇上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情況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么樂觀。在自己和皇帝的周圍,可是有著不少的皇家成員的,他可不知道這些人中有多少是和魏忠賢有著關(guān)系的。若是自己在進言的時候被那些人給阻撓的話,恐怕就沒有那么順利了,甚至會害得唐楓全盤計劃的落空。之前他一直只想著中秋面圣是最自然,最不會被人懷疑的,可現(xiàn)在看來,這也是有著不利之處的,因為他見到皇上的同時,其他的人也在一旁。</br>
原本就為之煩心的朱由檢在聽到身邊的那些同宗們只是談論這些風花雪月、吃喝玩樂的事情,而不管民生疾苦,心里就更是惱火了,所以便是在如此喜慶的場面上,也虎著一張臉,沒有一點的笑容。對于他的這個神情,身邊的其他人也都看在了眼里,不過因為他身份的特殊,所以那些人也不敢招惹他,只是顧自說笑著。</br>
在又等了半晌之后,一聲“皇上駕到!”的低喝之后,身上難得穿著龍袍的天啟帝就在幾名宦官的攙扶下走了過來。朱由檢和眾人一樣,在這一聲之后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后跪在了地上山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眾卿平身吧!”天啟帝無精打采地說道:“今日乃是我皇家的家宴,一些繁文縟節(jié)能免就免了吧。大家就當是一家人,在一起過個中秋節(jié),吃個飯就是了。”</br>
“謝皇上!”眾人聞言才敢慢慢地起身,然后再各自落座。在坐下的時候朱由檢不禁關(guān)心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皇兄,因為他聽得出來天啟帝的聲音里滿是疲憊。這一看可讓他吃了一驚,原來就不是很精神的皇帝今天的神色更差了,臉色帶著些蒼白,興致看上去也不是很高,這讓他不由得又為大明朝的未來擔了一分心事。</br>
之后的事情與往年也沒有什么兩樣,大家都說著一些應節(jié)的話,因為有皇帝在場,那些人也拘謹了些,不敢再高聲談論那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了。這樣一來,場面就顯得有些冷清了,不過對這些人來說,這也是習以為常的情況了。</br>
朱由檢將手伸入袖中,捏了捏那份奏章,盤算著自己要不要在這個時候呈送到皇帝的面前,但在看了看周圍那些人時,還是忍了下來。他覺著還是再等等,或許這些人都會因為受不了這里的沉悶而提早離開的。</br>
這倒還真讓朱由檢給盼到了,在過了半個時辰之后,就有人以身體不適為理由不斷地離開了酒席。但朱由檢還沒來得及高興,他就看到了一個自己最不想見到的人進了殿來,這人正是唐楓想要攻訐的魏公公。按著他現(xiàn)在的身份,這種宴席上已經(jīng)不用他在旁伺候了,可是今天魏忠賢卻來了,這不得不讓朱由檢感到有些不安了。</br>
魏忠賢滿臉笑容地給皇帝見了禮之后,便湊到了天啟的跟前嘀咕了幾句,天啟聽了后登時眉開眼笑:“還是小魏子你懂得朕的心意啊,好,你就去安排一下吧。”每當皇帝高興的時候,魏忠賢這個老頭子就會被他叫成了小魏子,聽到皇帝如此叫自己,又是一臉歡喜的表情,魏忠賢的一張胖臉也笑成了一朵菊花。</br>
在魏忠賢離開之后不久,皇帝就開始賞賜一些東西了,那些就奔著這些東西來的皇室們自然是喜不自勝。而且他們也看出了皇帝不想在這里久待,所以在得了賞后,便紛紛告辭離開,不一會工夫,殿中就少了一大半人。</br>
“信王,朕最近剛造了一套桌椅,就賜了給你吧。”皇帝笑著對朱由檢道。</br>
“謝皇上的賞賜!”朱由檢忙跪下謝恩道,他并不計較自己能得到什么,反正王府里也就那么幾個人,一切的用度也是由朝廷派發(fā)的,自己向來節(jié)省根本用不了什么。在賞賜了他之后,殿中的所有人都已經(jīng)得了東西,大家便在再次向皇帝三跪九扣之后離開大殿,而皇帝也起身欲走。</br>
眼見著皇帝要回后宮了,朱由檢不由得一急,忙突兀地道:“皇上還請留步,臣帝有一事啟奏。”天啟聞言腳步就是一停,而其他已經(jīng)起身離開的人也都滿是不解地看向了他,不知道他還有什么事情要說的。</br>
“皇弟有什么要事要稟奏的啊?居然勞你在中秋節(jié)如此?”天啟也滿是好奇地道。</br>
這個時候朱由檢已經(jīng)沒了退路,便從袖中取出了那份已經(jīng)被他捏得有些濕了的奏章,走了上去跪倒,然后雙手托著它對皇帝道:“皇上,臣弟受人之脫,要將這一份彈劾當朝重臣的奏章當面交與皇上。”</br>
這話更是惹得所有人為之側(cè)目,天啟也為之一愣,不過人家既然已經(jīng)將這彈章送到了自己的面前,自然不能拒絕了,所以他便拿了過來,然后問道:“不知是何人托的皇弟啊?”</br>
“是唐楓!錦衣衛(wèi)的同知唐楓!”朱由檢沒有半分的隱瞞就說了出來:“而他要彈劾的正是如今幫著皇上管理著朝政的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提督東廠魏忠賢!”</br>
這話一出,原來還很是好奇的那些皇室宗親們一個個都傻了眼,他們雖然不問政事,但朝中的局面還是看在眼里的。雖然這個唐楓最近在京城里是聲名鵲起,但是卻還是沒有人會想到他能做出如此大膽的事情來,這可是與滿朝的大臣為敵的事情啊。</br>
天啟帝也被這一句話給說得愣在了那里,好半天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個唐楓可是那個當初在遼東卻敵,在山東平叛之人嗎?”回過神來之后,天啟帝就急忙問道。他雖然少理朝政,但那兩件大事還是讓他深有記憶的,而這個唐楓也被他記在了腦海之中。</br>
“回皇上,正是這個唐楓!如今他因功成為了錦衣衛(wèi)的同知,署理錦衣衛(wèi)中的一切事務,從而得知了許多魏忠賢結(jié)黨營私,為禍天下的事情。為了不使圣上受此等小人的蒙蔽,為了使我大明的百姓不受那些奸賊的迫害,所以他不顧自身安危地上了這道彈章!”朱由檢沒有一點退縮和猶豫地就說道。</br>
此時無論是那些沒走的宗室還是皇帝身邊的宦官都蒼白了一張臉,像是見鬼一樣地看著朱由檢,他們隱隱地有了一種感覺,一場風暴又要再次掀起了。</br>
陪在皇帝身邊的王體乾此時滿臉的驚容,同時又有些慶幸,好在自己今天隨侍在皇帝身邊,不然的話只怕事情發(fā)了魏公公也未必會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過他也不敢在這個時候開口,雖然宦官干政已經(jīng)是如今朝局的主流,但是當著皇帝的面自己可沒有那么大的膽子說一個王爺?shù)牟皇恰?lt;/br>
在發(fā)了半天愣后,天啟才想到了什么:“這彈劾人一向都是言官的責任,他一個錦衣同知怎么就越俎代庖地做起這事來了?而且他彈劾的還是一個宦官?”</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