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巡撫讓我寧遠發(fā)兵救錦州,各位以為如何?”袁崇煥蹙眉問下面的眾將道。在一得到王之臣的書信之后,他就將麾下的將領(lǐng)們給招了進來詢問他們的意見。</br>
那些將領(lǐng)也已經(jīng)將王之臣的信傳看過了,有那不識字的也經(jīng)人之口得知了其中的意思,現(xiàn)在聽袁大人提出這個問題,所有人都一齊搖頭:“大人,不可。”有那性急的,比如祖大壽之輩更是口不擇言地說道:“大人你可千萬莫聽他一個文官的命令,他根本不懂用兵……”說到這里,他猛然想到袁崇煥也是文官的身份,其他的話就一時說不出來了。</br>
袁崇煥并沒有因為他的出言不遜而有任何的不快,只是說道:“你說的也在理,兩年前高第的所作所為依然歷歷在目,我們可不能重蹈覆轍。不過錦州城中畢竟有著兩萬將士,若是他們真被建奴所害的話,只怕我們也難對朝廷有個交代啊。”</br>
“袁大人您應(yīng)該要對趙總兵有信心!”吳襄在看出了袁崇煥的擔心之后,便高聲道:“錦州城比之當日的寧遠城更是易守難攻,而且還有如此多的火炮為屏障,建奴想要輕易取下了它是不可能的。”</br>
“不錯,我大明的軍士擅守,而建奴善攻,若是我們帶兵前去救援就是舍長就短,給了建奴擊敗我們的機會。到時候不但救不了錦州,連我們寧遠也……”另外也有將領(lǐng)附和著說道。聽到眾將領(lǐng)一致地認為不能出兵救錦州,原來緊皺著眉頭,看上去舉棋不定的袁崇煥笑了起來:“想不到大家的想法如此不謀而合,這下本官就可以放心了!”</br>
眾將聽他這么一說,先是一愣,很快就知道了這不過是袁崇煥為了試探自己等人的心思而假裝出來的。其實袁崇煥在派趙率教帶兵去錦州的時候已經(jīng)拿定了主意,根本不會因為王之臣的一封信而改變自己的想法的。只不過他怕城中有某些將領(lǐng)不肯認同自己的決定,便索性試了一下,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可以完全放心了,寧遠城中的守將沒有一個是鹵莽之人。</br>
正當袁崇煥放下了一件心事的時候,探馬就將金軍棄攻錦州,轉(zhuǎn)而來攻寧遠的消息傳了來。袁崇煥等人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更是大為慶幸,若是自己等人真按著王之臣的意思出兵的話,只怕沒到錦州就與往寧遠趕來的金軍碰上了。以明軍的戰(zhàn)力,在平原上一旦和金軍展開野戰(zhàn),只怕會傷亡慘重。不過現(xiàn)在當然是不用為此而感到擔心了,在袁崇煥的一道道命令之下,整座寧遠城的防御力量就開始運行了起來。</br>
當金軍在皇太極的統(tǒng)帥之下趕到時,看到的情況和之前的錦州別無二致,一樣的壁壘森嚴,一樣的全神戒備,還有在那數(shù)量上不亞于錦州城的火炮。金軍上下很快就知道大汗的判斷是錯的,寧遠的防御并不比錦州弱。不過既然已經(jīng)來到了這里,自然不可能只是看看了,在整頓好人馬之后,金軍就再次對給自己留下過慘痛記憶的寧遠發(fā)起了進攻。</br>
現(xiàn)在的寧遠守軍,無論是從兵器還是士氣上都要遠遠高于兩年前,所以在見到金軍的進攻之后,他們沒有一點的緊張,而是以自己的優(yōu)勢對金兵發(fā)起了猛烈的攻擊。</br>
炮聲、鼓聲、箭破空聲,還有將士們的吼叫聲在城上城下交織在了一起,更增添了幾分慘烈。慘是指城下不斷前沖又不斷倒下,然后幽市新一輪沖鋒的金人,而烈則是城頭那一尊尊的火炮和其他的火器,以及奮勇以各種守城器械阻撓著敵人的明軍將士。</br>
只是短短的兩日工夫,金軍就在寧遠城丟下了上千的尸體,而如此大的代價換來的卻只是城頭那破敗的景象,金軍連城頭都沒法攀上去。這一方面是因為城中守軍防御得法,再加上火器犀利的緣故,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金軍士氣未能到最高,往往在沖鋒時總是無法全力以赴,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使更多的人倒在了離城不遠的地方。</br>
看到這一切的皇太極真是氣炸了肺,自己好不容易才能說服國中的那些人隨著自己一起出兵攻打明廷,誰想換來的卻是不斷的傷亡,卻沒有得到一點好處,這讓他感覺著自己的顏面已經(jīng)蕩然無存。在又攻了兩日而全無進展之后,他又一次受到了來自那些女真貴族們的責難,八旗子弟在這一次次的失利中已經(jīng)折損了許多,若是再這么下去,這些人賴以保存自己身份的家底都要賠光了。</br>
皇太極也很是矛盾,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抉擇才好了。若是就此退去,只怕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動搖,但若是再這樣下去的話,對大金也是極其不利的。正當這個時候,錦州城那邊傳來了一個讓他不得不下令退軍的消息:原來一直處于被動防御的守城明軍居然突然趁著城外金軍大意之際攻了出來,使得他留在那的人馬大敗。</br>
金人還是太小看守城將領(lǐng)趙率教的本事和野心了,他可不是提個安分的人。一直以來,他都想著有朝一日能帶兵殺得金人狼狽逃竄,這次見到城外攻打錦州的金軍只留下這么一點,自然不會放過了。所以在觀察了城外金軍的防御情況幾日之后,趙率教就化被動為主動,突然帶著全城的精兵殺了出去。</br>
這件事情一經(jīng)傳開之后,軍中的士氣更是跌到了谷底,現(xiàn)在再想完成自己父親努爾哈赤未盡的心愿,將寧遠城給取下來是不現(xiàn)實了,所以他終于還是做出了退兵的決定。</br>
當金軍來到錦州附近時,皇太極便看到了那些被打得潰逃的部屬,一見他們的狼狽樣,皇太極就怒從心頭起,做了一個事后讓自己后悔不迭的決定,再攻錦州城!</br>
他全然忘了現(xiàn)在的金軍軍心已經(jīng)低靡得不行,強行命人再次進攻那高高的錦州城墻。這一切換回來的只能是多死了上千人而已,明軍眼見得金人打自己不成,打?qū)庍h又失敗,怎么還會將他們放在眼里呢?</br>
攻城五日,最終金人以慘敗而告終,幾次攻城失利使金軍折損了近八千人,而傷者更是這個數(shù)字的數(shù)倍。看到這樣的場景,即便是皇太極也是心生懼意,不得以之下,他只得帶了這些殘兵敗將返回了東北,而在他退軍的時候,趙率教又一次親率騎兵追在了他的后頭,又斬殺了數(shù)百金兵,還繳獲了不少的馬匹和弓箭。</br>
自五月到六月,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里,金兵就從來勢洶洶變成了大敗虧輸,這一戰(zhàn)大大地振奮了遼東全境的軍心,捷報也很快就送去了京城,此是為寧錦大捷。</br>
原來在聽聞金人居然揮兵二十萬來攻遼東時,朝中上下皆是嚇得魂不附體,有人提議速速從中原各處請援軍,支援遼東,也有讓皇帝下旨,讓全遼東的大軍都退防到山海關(guān)一線,以集中兵力抗敵的。對此對軍事全不知曉的魏公公也不知道該如何取舍才好。</br>
好在魏忠賢對唐楓之前堅守寧遠數(shù)月,最終打退金軍的事情,便問計于他。唐楓很是肯定地說道:“九千歲但請放心,遼東的將士們一定能夠?qū)矸傅慕疖姄踝〉模∥覀儸F(xiàn)在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以完全的信任,再將后勤保證做好!”他相信袁崇煥的能力,相信遼東那些將士們,他們一定能守住的。</br>
見唐楓說得如此篤定,原來還有些慌張的魏忠賢也就安下了心來,不過他還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各地的衛(wèi)所人馬已經(jīng)都被調(diào)集了起來,只要遼東一旦出現(xiàn)任何的不利情況,他們就會直往東北而去。</br>
不過這一切的擔心和準備在一個月后就全然變成了多余,遼東的捷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京城。在看到這次大捷之后,舉朝官員都是笑逐言開,人人都直夸袁崇煥的確了得,遼東將士不愧是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br>
同時,對這些有功之臣的褒揚和賞賜也是出奇的重,就連不理政事的天啟皇帝也下了圣旨對遼東的將士們進行了表彰……</br>
就在這個舉國都在贊揚著遼東的將士們和袁崇煥的時候,有一人卻上了一道彈劾袁崇煥的奏章,這人便是也身在遼東的巡撫王之臣。他彈章里的意思很是明晰,認為這次擊敗金軍的進攻,袁崇煥不但無功,而且有過。他先是在錦州城遭到攻擊時不思派兵救援,而后在金人攻寧遠不下又轉(zhuǎn)攻錦州時依舊按兵不動。若不是守錦州的趙率教以下的將士們用命的話,這次的寧錦大捷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而袁崇煥以有罪之身卻觍顏受了朝廷的封賞,這不但是過,而且是罪,欺君的大罪!</br>
這一道彈章一出,一石激起了千層浪,使得朝中的官員對袁崇煥的看法大變。而這時候魏忠賢更是想起了之前孫承宗一事時袁崇煥的表現(xiàn),認為他并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甚至可能在今后為了孫承宗而對付自己。同時魏忠賢也發(fā)現(xiàn)這個叫趙率教的將領(lǐng)說不定能夠代替袁崇煥成為戍守遼東的人選,所以他便做出了暗示。</br>
在感覺到九千歲的態(tài)度有了轉(zhuǎn)變之后,朝中那些慣于見風駛舵的官員們立刻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變,紛紛開始跟著彈劾起了之前被他們夸成了孫武再世的袁崇煥……</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