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自知
院子里三個孩子一個大人跑動著,在喬小喬看來,不像是比武,更像是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只不過,是三只小鷹捉老雞,左撲右攔,怎么就沒轍。
歡哥兒大抵是跑累了,慢慢地停下來走動著;喬小山索性彎著腰雙手按住膝蓋大口喘著粗氣。
“小子們,是漢子就別歇著,繼續來呀?”云十二悠哉悠哉抱臂而立:“若對面站著的是仇敵,可容不得你們喘氣歇息,記住了,過招之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機會稍縱即逝,追悔莫及!”
喬小山看了一眼歡哥兒,眼晴幾眨眨,兩人同時沖向云十二。
“好小子,使詐啊!”故意示弱,以達到麻痺自己的目的再群攻,是個不錯的主意。
可惜,他們面對的是云十二,輕輕躍起,手一抓,只聽“撕撕”兩聲,喬小山和歡哥兒同時感覺手臂發涼。
“喬小叔,哥哥,你們的衣袖被云叔叔撕掉了!”小小的樂哥兒感覺很好玩,拍著手哈哈大笑,完全忘記了這是在比武。
“歡哥兒,上!”喬小山看著白花花的手臂曝露在外,特別是手臂上的牙齒印赫然明顯惱羞成怒大叫道。
“住手,喬小山!”喬小喬連忙走了出來:“混小子,你還不認輸,云少俠要是有心傷你們,別說兩只手臂連小命也早已不保了。技不如人還沒有自知之明!”
“呵呵,有勞嫂嫂給他們縫上了。”云十二將衣袖丟給了李雅笑了笑。沒人知道,他只是想給兩個孩子一點小小的教訓,但當看到喬小山左臂上的印記時腦子瞬間空白,耳邊響起夫人的話:“左上臂有我親自咬的三個牙齒印。”
云十二會問喬小山手臂上的齒印,讓喬小喬羞愧難言。
“我娘說,我姐小時侯嘴饞,看著我白胖胖的手臂說是肉,流著口水就咬了下去,等奶和娘聽到哭聲跑來看時,已咬出了三個牙齒印,還流了不少血。”喬小山邊說邊將手臂拿到喬小喬面前晃動:“我娘說,又是夏天,傷口差點化膿,我哭了三天三夜,嗓子都哭啞了。”
“你那時侯有多大,小喬姑娘有多大?”云十二好奇的問道。
“娘說我是四月生的,姐咬我是八月。”喬小山朝云十二笑道:“我姐咬我可不分大小,前兩年還咬我的手指呢。”
“喬小山,你有完沒完!”真是糗事啊,這小子怎么就這么記仇呢,就算記仇私下里記著就好,怎么能向外人道:“云少俠,別聽他胡言亂語,我那時侯不到兩歲,他也才四個月大,哪記得這么多,都是聽我娘說的。添油加醋,像我欺負了他一般。”
“呵呵,孩童時不懂事,難免調皮了一些。”云十二心里一陣失落,四個月的時候的事,與自己還真沒關系的。只是,這也太湊巧了,位置和齒印都一樣,世上巧合的事兒真不少。
吃肉喝酒暢談一番,云十二談起了行程,聽說要經過府城,喬小喬立即想托付他給老爹捎銀子。
“沒問題,君山書院山長與云某甚熟!”云十二滿口應承:“云某正巧去拜訪一下老朋友。”
喬小安之前給的十兩,再加上高掌柜給的八兩,喬小喬算了一下給帶十五兩銀子。她不會像高穗娘一樣一股腦兒的全給了。自己一家四口還要吃飯呢,溫飽好歹得應付走。
“云少俠,請轉告我爹,這些銀子他先用著,等家里有時再給捎去。”喬小喬這時候很矛盾,一方面想說讓他吃好保重身體不要省錢,另一方面又怕便宜老爹真拿了家人的血汗錢不當錢用,揮霍無度。這樣想著索性就不說那些客套假話了。
“成,云某一定帶到!”說這話時,云十二又看了看喬小山,心里默默記下他的樣子,心道回頭他還真的要會一會劉凱口中的喬秀才。
這天一大早,云十二騎馬上了官道,劉凱等人目送到看不見身影才回轉。
“真想騎騎這樣的高頭大馬!”喬小山有幾分羨慕,悄聲對歡哥兒道:“我們坐的那輛馬車,拉車的馬又老又丑,半天都走不動。”
“小山啊,讓你跟著去山莊你又不去,那兒不僅有好馬,還有絕世武功,江胡名器。”劉凱趁機鼓吹:“要不要考慮?”
“不要,姐,我們回家挖紅薯。”喬小山其實心已癢癢,準確說來自己的武功還不如歡哥兒,從來不認輸的他也想有機會好好學,可是,家里不能沒有他。
“好,我們回吧!”喬小喬向劉凱等人告辭,預計冬月里再來一趟,到時候家家戶戶辦年貨了,生意該不錯了。
高穗每天起早摸黑挖紅薯挑回巖洞,喬小喬看著她瘦小的身影在山林間來來回回感慨良多。這個任勞任怨的老娘撐起了一個家,女人這個時候已經頂了半邊天了,真是不容易啊!
“穗兒,歇歇吧!”老太太捏了一把菜刀將喬小喬洗好的紅薯削皮,曾經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她到老了卻放下身段學著做活兒了。削起皮來也是輕車熟路了,看著媳婦兒忙忙碌碌心疼道:“活兒慢慢做,不急!”
“娘,穗兒不累!”抬手擦了一下額頭的汗,高穗微笑道:“娘,小喬說縣城高掌柜要買很多呢,娘,等賣了錢就給他爹捎去,娘,能賣不少錢呢!”
“娘知道!”老太太點頭微笑:“穗兒能干,小喬聰明,連小山都懂事,娘高興。”
“奶,我長大了,當然懂事了。爹不在家,小山更是要聽話,要照顧好你們照顧好家!”喬小山拿了一根樹棒攪動木盆里的紅薯,他今天一直在洗。
“是,奶的乖孫子像個男子漢了,有擔當”老太太不得不又重夸一下這個孩子。
“娘,他爹有出息呢!”高穗的臉紅彤彤的,大抵是累的,又或者是害羞。
“好,都好!”知子莫若母,兒子有出息老太太自然知道。想著這些年的艱難困苦,她更明自家不散多虧了媳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