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保和殿。</br> 君恒從太后的仁壽宮出來,直接就到了保和殿,接待大臣。</br> 今日太后壽辰,各家女眷是去太后的仁壽宮賀壽,大臣們則是在保和殿,而后,宮中會有宮宴,大臣和其家眷都會在宮中用午膳。</br> 一應都有章程規制,各處都有負責的人,是以,人雖然多而雜,但是絲毫都不亂。</br> 差不多時間使臣要入宮了,照例,接見使臣是在保和殿。</br> 君恒一直注意著前頭的動靜。</br> 一旁傳遞消息的侍衛上前低聲稟報:“王爺,陛下剛剛從長樂宮出來,往保和殿方向來了。”</br> 君恒點點頭,看了一眼一旁坐在輪椅上的君逸,想上前說兩句,和君逸示好。但是一想到從今兒見著君逸,君逸就表情淡淡,還是算了。</br> 昨日君逸把接待使臣的事情交給他,是他沒想到的,以為君逸想和他交好,不過看今天這個態度,他一時也摸不準君逸究竟是個什么路數。</br> 要不是君逸對君策更冷淡,他都要懷疑他們是不是一伙的。</br> 他的目光落在君逸的腿上,心中了然,肯定是自己這個三皇兄傷了腿,所以連性子都讓人琢磨不透。</br> 他正想著,門口突然噤了聲,他向門口看過去。</br> “陛下駕到?!?lt;/br> 隨著一聲唱喏,眾人齊齊跪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br> 皇帝走向首位,在龍椅上坐下,掃了底下一眼:“平身。”</br> “多謝陛下?!?lt;/br> 大臣們起身,君恒看了一眼皇帝,見他面色愉悅,心中想著:對于長樂宮那位,一定要拉攏一二。等今日壽辰過去,他便去皇后宮中和皇后商量。</br> 現在,趁著皇帝心情好,他得趁機邀功才是。</br> 君恒上前一步,正準備和皇帝匯報,就聽到外頭傳來急急的一聲:“報…”</br> 殿中眾人的心都一下提了起來,往門口看去。</br> 是城衛司司長,和禁衛軍統領。</br> 二人腳步急切,進了大殿行了跪禮:“微臣參見陛下?!?lt;/br> 皇帝語氣威嚴:“發生了何事?”</br> 這個時候來,還如此急切,肯定是出事了。大臣們的目光都落在他們身上。</br> 禁衛軍統領徑直回答:“回稟陛下,使臣隊伍從別院到入宮的路上,遇到了刺殺。所幸有驚無險,沒有傷亡?!?lt;/br> 一語驚起千層浪,大殿中頓時傳來討論聲。</br> 使臣怎么會在京城遇到了刺客?</br> 刺客是誰?可抓到了?</br> 是沖著誰來的?三國使臣都遇到了?</br> 城衛司長:“陛下,刺客是在東市口的路口動的手,當時剛好東晉北燕西涼的使臣都在附近,路上還有許多的老百姓,那些刺客就是從老百姓們中沖出來的,沖著使臣去的,都是下的殺手。</br> 刺客來得突然,因為九皇子帶的侍衛比較多,個個都是好手,沒有讓那些刺客得逞,使臣們也都沒有受傷。</br> 因為動靜太大,城衛司的士兵沒多久就到了。那些刺客見刺殺不成,并沒有戀戰,當即退了。</br> 東晉九皇子抓到兩個刺客,那兩個刺客飲毒自盡,都沒有來得及審問。</br> 看服裝外表,沒有任何標志,分辨不出身份??磥淼拇炭腿藬?,對付三國實在太少,對方既然下了殺手,就不會犯這樣的錯。微臣猜測,應該只是針對其中一家的,但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其他的刺客已經去追了,使臣們也被安全帶到了宮中……”</br> 城衛司長和禁軍統領二人簡述補充,把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一遍。</br> 皇帝聽完,一拍龍案,</br> “查,徹查,必須查個水落石出,朕要看看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做出這種事?!?lt;/br>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這種事,那是對皇權的藐視以及挑釁,而且還是對使臣們動的手,說不好有使臣就要以此做文章。</br> “是?!背切l司領命退下。</br> 皇帝:“今日負責使臣行程的是誰?”</br> 君恒站出來:“回父皇的話,是二皇兄?!?lt;/br> 皇帝皺眉,“人呢?”</br> 發生了那么大的事,都報到他這里來了,君策居然影子都沒看到。</br> “父皇,兒臣從皇祖母的仁壽宮出來就沒有見著二皇兄了,兒臣即刻讓人去找?!?lt;/br> 說著就往外而去,皇帝叫住他:“回來?!?lt;/br> 君恒定住腳步:“父皇?!?lt;/br> 皇帝看了他一眼:“先安撫使臣。你去把使臣們帶到保和殿來。他們進宮賀壽,出了這種事,朕得見一見。”</br> 君恒應下:“是,父皇?!?lt;/br> 君恒走后,皇帝看向底下的大臣:“對于此事,你們怎么看??!?lt;/br> 人群中,周太師看了一眼君逸,見君逸依然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態度,垂下了眸。</br> 最先開口的,使京兆尹,事情發生在京城,使臣入宮的路上,雖說有君策安排不利的原因,但是作為京兆尹,出了這種事,他也難辭其咎。</br> “回稟陛下,目前信息尚少,不能正確判斷。不過,敢在京城地界如此動作,針對的還是使臣,沒準是他們自己的仇敵,趁著這個當口行刺,好讓我們大周背鍋。”</br> 京兆尹一邊說,一邊偷偷摸摸的觀察皇帝的表情,見皇帝沒有出言制止,暗自擦了一把汗,覺得自己這一回說的方向應該是對了。</br> 在大周地界出了事,大周總要負責任,當若是使臣自己的恩怨,那大周就也是受害者。</br> 京兆尹咽了一口唾沫,才繼續說道:</br> “陛下,剛才城衛司長說,來的刺客人數,根本不足以對上三家使臣,想來只要徹查,就能查出刺客對哪一家敵意最大?!?lt;/br> 皇帝點了點頭,面色也好了許多,他掃了底下一眼,目光落在陶致遠身上。</br> “林愛卿?!?lt;/br> 陶致遠即刻站出來,“陛下,微臣在。”</br> 皇帝開口,“這件事交給你,城衛司由你調動,刑部協理,必須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lt;/br> 眾人皆目露驚訝。</br> 皇帝居然派了陶致遠,那就是必要一個真相了。</br> 陶致遠是前任丞相,又被現任丞相許懷義推舉成為了新任的兵部一把手兵部侍郎。</br> 照理來說,查案應該是大理寺的事,更嚴重一些的,便是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司會審。</br> 但現在,皇帝讓陶致遠徹查,讓刑部協助,這就說明了皇帝的決心。</br> 這件事確實嚴重,一個太子一個最受寵的皇子,一個公主,還有一個皇子,每一個都身份尊貴。</br> 還好沒有傷亡,不然后果麻煩。無論最后調查出來是什么結果,大周都免不了要負一部分責任。好在現在只是虛驚一場。</br> “是,陛下,微臣領旨。”</br> 陶致遠話落,便徑直退了出去。他向來如此,對于皇帝交給他的任務都是第一時間去完成,哪怕今日是太后壽辰,也沒有絲毫的猶豫。</br> 皇帝看著陶致遠離開,不由得也順眼了許多。比起那些只知道溜須拍馬,討好他的大臣,陶致遠這種干實事的大臣,能扛事,真到事上了,可以派上用場。</br> 這時候,門口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接著就看見君策急急忙忙的從門口進了大殿。</br> 一進大殿,便對著皇帝跪了下來:</br> “父皇,兒臣之罪。剛剛聽說了使臣的事,便趕來了。是兒子的疏忽,出了這么大的事。</br> 兒臣從皇祖母宮中出來,見母親面色不好,便送母親回了宮。從上回兒臣被罰在府中閉門思過,已經許久未見過母妃了,便多說了幾句話。宮外出了這種事,一概是兒臣的過錯,請父皇責罰?!?lt;/br> 一旁,君逸懶懶的撇了他一眼,收回目光。</br> 君策也是能屈能伸,一進來二話不說,態度先端正,半點沒有推卸責任的意思,把所有的錯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這一招以退為進,皇帝罵他幾句也就算了,不會大動干戈。</br> 皇帝生氣,是因為出事時君策負責使臣行程,卻沒有第一時間出來。而現在君策表明了緣由,是淑貴妃身體有恙。</br> 事發突然,皇帝自然不能真的因為這個就責罰君策。</br> 君策態度好,又說明了緣由,皇帝的氣已經消了好幾分,不過表情依舊冷著。</br> “你是怎么辦事的,朕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居然發生了這種事?!?lt;/br> 君策低著頭,一副犯了錯知錯就改的態度,“是,父皇,兒臣知錯。兒臣在使臣出府時,便安排了城衛護送,而且一路主街,都有城衛司的士兵巡邏,事情發生時城衛司第一時間到了現場,所幸使臣們都沒有受傷,有驚無險?!?lt;/br> 皇帝冷哼一聲,“哼,就算這些使臣無恙,在我大周京城皇宮門口出現了這種事,你讓朕的臉往哪擱?”</br> 君策頭更低了,“是,父皇,而臣知錯?!?lt;/br> “算了算了,你也別知錯不知錯的了。協助陶致遠把幕后黑手找出來,朕便饒了你。”</br> 皇帝不耐煩的擺了擺手。</br> 君策心中疑惑,這事交給了陶致遠,就肯定小不了。</br> 不過,到這里卻是松了一口氣,趕忙上前俯身行禮,“是,父皇,兒臣領旨?!?lt;/br> 就在這時,底下宮人來報,君恒帶著眾位使臣,已經到了宮門口。</br> 皇帝一下在龍椅上坐直,表情嚴肅,“把人請進來?!?lt;/br> “是。”</br> 宮人退下?;实劭戳说厣瞎蛑木咭谎郏呤钟醒哿σ姷膹牡厣掀饋?,退到了一邊,在君逸旁邊站著。</br> 有什么事關起門來怎么說都可以,但是卻不能在外人面前丟人。</br> 君逸面無表情,在君策退下來的時候,甚至一個眼角的余光都沒有給他。</br> 君策倒是看了君逸一眼,腦中想到綰寧,又想到他們商量的用大皇子的事,心中琢磨著:若決定用大皇子,除了君恒,他得想個辦法,讓君逸也成炮灰。</br> 暗處,周太師默默的把這一幕收入眼底,然后垂下了眸。</br> 很快,外頭君恒帶著三國使臣進了大殿。</br> 雖然經歷了刺殺,但是看起來毫無狼狽之意。</br> 這一回來得齊全,東晉九皇子楚錦年,東晉十三公主楚幽,北燕太子耶律荊,潘仃,西涼李清云,全部都到齊了。</br> 君恒領在前頭,先對皇帝行了跪拜之禮,“父皇,各國使臣已到。”</br> 說完起身站到了一旁,皇帝看了君恒一眼,滿意的點了點頭。</br> 底下三國使臣見狀,上前一步,齊齊開口:“見過周皇?!?lt;/br> 皇帝臉上帶著和善的笑意,揮了揮手:“今天發生的事情,朕都知道了,諸位受驚了,索性有驚無險。朕剛剛已經派了人去查,無論如何,在我大周地界發生這種事,朕一定查個水落石出?!?lt;/br> 皇帝先發制人,說了這番話,其他三國就是想以此出什么幺蛾子也沒了由頭。</br> 李清云先開口,“多謝周皇?!?lt;/br> 本來出了這種事,他們三個作為受害者是可以向大周提出一些要求的。</br> 但是對于先前皇帝說的那些話,李清云表態說的是:多謝。</br> 這就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態,另外兩國想做文章的就不好開口了。</br> 皇帝對李清云點點頭,二人對上次合作的默契心照不宣,這是李清云的投誠,皇帝也領她的情。</br> 有了李清云先開口,楚錦年也沒有把著不放:“有勞周皇?!?lt;/br> 他說的是“有勞”,而不是“多謝”,跟李清云的態度天差地別。</br> 楚錦年不是李清云,他雖然也是皇子,但卻是東晉最受寵的皇子,而且跟皇室沒有矛盾,自然是要顧著東晉的臉面,沒道理他在大周遇到刺客刺殺,還得多謝大周的皇帝替他們找出兇手,說一句“有勞”已經算是很客氣了。</br> 皇帝也點了點頭,看向北燕。</br> 北燕耶律荊心里像吃了一只蒼蠅一樣,原本他們就是想借著這次事件借題發揮,好反擊一波上一回君恒明里暗里擠兌他們的話。</br> 但耶律荊沒想到,東晉和西涼的皇子都這么慫,搞得他不上不下,一口氣噎在喉嚨里,那叫一個難受。</br> 他實在說不出多謝,只能順著楚錦年說了一句有勞。</br> 話說到這里,這件事便已經定了性,不宜再往后討論。</br> 鴻臚寺于大人站了出來,“陛下,三國使來給太后賀壽,太后知道高興不已,今兒天氣好,太后說便在御花園請使臣們喝杯茶?!?lt;/br> 皇帝:“哦,如此嗎?那朕倒是耽誤了。就由于大人前往帶路,你們三兄弟在一旁作陪,請使臣們逛逛咱們大周的御花園,嘗嘗太后的好茶。</br> 朕記得,上個月來了秋茶,整個南邊才出了一斤,全部送進了宮給了太后??磥恚駜耗銈冇懈A恕!?lt;/br> “多謝周皇?!?lt;/br> 這四個字,李清云說的誠心誠意,楚錦年說得漫不經心,耶律荊卻是說得心不甘情不愿,卻也被裹挾著,只能如此。</br> 于大人和三位皇子上前領命,皇帝離開保和殿,一行人往御花園而去。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