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跨海項目, 從提出到今天,終于正式啟動了。
華國的精英工程隊,施工單位, 頂級專家們, 因為這個超級工程而相遇,相聚。
他們已準備好開始一段全新的挑戰。
不同于普通的工程,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 對華國說, 對世界說,都從未過的超級工程。
——設計者們面對的問題,不僅繁多,還很復雜。
光是跨海橋梁部分, 就分成了好幾個橋段。
“第一段,是青城航道,這里, 采取跨度為九百三十米的雙塔斜拉橋方案, 橋塔h型,頂端設計為三個中國結圖形, 象征三城。”
謝雁將基本的方案和幾人依次展示,“第二段通航橋段,跨度九百多米,設置一個通航橋洞……”
“第三段九州航道橋段……”
“第四段,淺水區橋段……”
“第五段,也是整個工程最困難,最復雜的地段,海底隧道。”
她看了宋修竹。
“以當地的海底地質條件,沒辦法使用盾構技術。”
他說。
盾構機, 這是常出現在隧洞工程中的一個巨無霸機器。
它就像一個龐大的隧道洞挖掘怪物,能夠穿山越嶺,開通出一個個地下通道。
但是海底,在泥沙下,盾構機不僅很難進行工作,而且挖掘的隧道,也不符合工程要求。
蘇擎抬手,合上資料,“以,你的方案?”
“沉管隧道。”
宋修竹說。
水下修建隧道和穿山隧道不同,水下獨特的施工環境,意味著工程了不一樣的困難和限制。
而因為近年,華國航運的發展,使得水底隧道的需求越越多,但大多數,都是應對的江河,大海和江河著很大的區別,也更多的困難。
宋修竹提出的沉管法,比起其他的盾構法、礦山法等常用方法,更加的復雜,也更加苛刻。
但是,優勢同樣很大。
這種水下隧道新技術,發展到現在不過百年的歷史,比起千年的橋梁技術說,算是一個嬰。
華國目前已的水底隧道工程,都是內河隧道工程,而世界上正在修建的大型沉管隧道工程兩個,一個是丹國和瑞國的跨海峽隧道,以及韓國的釜城-巨城海底隧道。
“過幾天,我會去韓國和丹國,還荷國。”
海底沉管,不僅在華國是一個技術空白,在世界上,都是極其高級且復雜的技術。
而伶仃洋的海底,除了復雜的海洋環境以,還泥沙問題。
這個問題,人工島也將面臨。
在修建地點,著十幾米的泥沙,這泥沙不是堅硬的土地,就好像人踩在泥淖沼澤里,根本無法穩住身形,等陷進去了,最后身處的位置甚至不是一開始陷進去的位置。
這樣的環境,讓人工島無法建成,河流,洋流的沖擊,也會讓需要的建島土量,成為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而三城跨海工程,需要的不只是一個人工島。
“人工島,需要五座。”
蘇擎說,“作為橋梁和隧道的連接關鍵點,需要東至少兩座人工島,除此之,還三城口岸需要三個人工島。”
他在紙上畫了兩個點。
這兩個東人工島,是最大的麻煩。
為么在伶仃洋的方案上,沒一開始就提出人工島,是因為之前沒修建人工島的前例——不是因為想不到,而是因為太難了。
修島需要的泥沙量非常大,但就算運了泥沙,但這塊“柔軟”的海底土地也并不堅硬,泥沙傾倒進去,也會滑落到其他地方。
“海底隧道和人工島是一體的工程,”
謝雁說,“沒隧道,人工島就沒意義,沒人工島,隧道就無法和整個工程連成一個整體。”
橋,島,隧,
缺一不可。
宋修竹說,“如果人工島無法成功,隧道也沒意義。”
他意指。
但蘇擎并不是一個會輕易被困難打倒的人,相反,他喜歡困難。
“希望人工島修起的時候,沉管隧道不只是一句空談。”
宋修竹靠在椅上,回他:“放心。”
“除了上面這,還港城、珠城、澳城的三城連接橋段,這連接橋段以海上高架橋、山體隧道……”
無論是哪一段,單獨拿出,都是一項重點工程。
而現在,它們要匯聚在一起,共同組成這只海上巨龍的一部分。
開完會,宋修竹就帶著其他工程師飛了國,去學習和參觀國的隧洞工程,并且尋找可靠的合作公司。
方斯聞負責驗相關項目,要達到一百二十年使用壽命,每一項材料都要做到極致,尤其是混凝土。
抵抗海水腐蝕,一百二十年不開裂,這需要更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華國各大驗室,早就在數年前開始了運作,而此刻,他們要加快速度,為這項超級巨龍的誕生,而研制各種高性能建筑材料。
從混凝土,到阻尼材料……必須保證大橋能夠抵抗八級地震、十六級臺風和超強的海上風浪沖擊。
十七級風,就是風等級的巔峰。
而在這里,常出現的臺風和巨浪,要求工程按照最高的標準進行設計——十六級的臺風,幾乎是臺風中的死神了。
而放在謝雁面前的,是數座分段橋梁的設計工作。
人都爭分奪秒地為工程運轉起,他們像是一臺臺精旺盛的機器,但他們并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為只這樣的拼勁,才能面對他們面前數十座大山般的難題,才能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
**
橋梁設計工作,在華國最驗的團隊分工協作下,條不紊地進行著。
謝雁去找蘇擎。
助理說他在辦公室里。
現在是早上,太陽剛剛冒出頭,蘇擎的辦公室門沒鎖,窗戶面朝著海邊,她進去的時候,窗簾拉著。
屋里堆滿了資料,隨便一踩,可能都是一本書。
桌上伏著一個人,還很多其他東,像是模型,像是用光的紙筒。
地上還紙,一節節的卷在一起,扔在角落。
不是硬紙,而是軟紙。
系統:是我想的太多了嗎?xx,往往是在過度之后……
謝雁:閉嘴。
系統:嚶嚶嚶,你好兇。
對付嚶嚶怪,兇它就對了。
桌上的紙筒,別的用處。
那是十幾個紙筒,被用細線包圍在一起,放在桌的正中,桌上還放著一盆沙,或許不止一盆,還更多的沙土石塊在角落的桶里。
謝雁從旁邊的架上取下套,披在桌上伏著的人身上,然后輕輕搬旁邊的椅,在他旁邊坐了下。
蘇擎穿著一件襯衣,呼吸輕緩,頭發亂,襯衣的袖卷起,雖然冷,但他睡得很熟。
謝雁坐在他旁邊,
目光,落在桌上的紙筒上。
清晨的曉光從窗簾的縫隙照進,正好落在上面。
光影照亮了一個粗糙的微型世界。
沙土放在紙筒里,將它們填得滿滿的,而紙筒的下面也是沙土,但裝滿了沙土的紙筒,不再是輕飄飄的一碰就倒,而成了某種沉重的柱。
“嗯……?”
耳邊傳迷糊的聲音。
她轉過頭,正好對上睜開睛的蘇擎。
他的睫毛很,睛半闔著,還迷糊,伸手摸了摸她,似乎在確認真假。
謝雁抓住他的手,“昨晚么時候睡的?”
他茫然想了想,“七點?不對,不是昨晚,那是今早……”
現在才九點過。
半晌,蘇擎的目光落在她抓著的手上。
他終于醒了,“等會,你怎么進的?”
他猛地坐直了身,撓了撓雜亂的頭發,不管他本意是要做么,總之這一個動作,弄得碎發更亂了。
“你門沒鎖,也沒關。”
謝雁說,“如果不是院門口門衛,你可能會被偷的干凈。”
她環視桌上和地上的雜亂,“不過,你這也沒么可偷的。”
蘇擎起身,“等我一會!”
他竄了出去,估計是洗臉去了,不一會,精神抖擻地回,“你怎么了?”
“一會睡一覺吧,”
謝雁擺弄著他桌上剩下的紙筒,“你還要活得久久,替國家繼續修橋修路一百年呢。”
“……一百年還是算了,”
蘇擎走到桌邊,向她介紹,“看這個。”
“我看到了,”
謝雁說,“以我說,你能睡個好覺了。”
他端起盆里的沙土,傾倒在紙筒上,而紙筒因為本身心的重量,即便是放在泥沙上,也陷的很深,沒移動。
慢慢的,沙土堆積越越多,最后,形成了一座小山。
“人工島,”
他說,“就用這個方法。”
“一百二十個圓形鋼柱,以一定的規則排列起,落入海底,然后以這‘定海神針’為主體,就可以建出我們需要的人工島!”
他像是個等著被表揚的孩,“怎么樣?”
謝雁說,“很棒。”
她問,“那么,我覺得很棒,但工廠的工人可能就不這樣想的了。”
她拿起桌上一張計算圖紙,“直徑22.5米,高度55米,每一個圓筒,就是一個籃球場,一百二十個籃球場連接在一起,一百二十個二十層高的大樓。”
“這還是空心的,從重量上看,是一百二十架客機。”
她說,“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用鋼量。”
蘇擎一笑,“我當然想到了,滬城。”
他說,“那里,全華國最大的鋼結構生產工廠。”
他們將會收到一份訂單——
一份修建百座海底鋼鐵大樓的鋼結構訂單!
“宋修竹還沒回?”
蘇擎忽然問。
“算算時,現在應該是在去荷國的路上吧。”
她說,“你先擔心一下的身體,去睡覺。”
蘇擎點頭,
謝雁拉開窗簾,日光照進,整個房充滿了光。
他看著她的背影,頓了頓,才覺困意上,
臨走前,看著她逆著光的背影,他用無聲的口型說了兩個詞。
晚安,
早安。
**
此刻的宋修竹坐在前往荷國公司的車上。
他剛從韓國回。
韓國在建的跨海大橋,連接釜城和巨城,和他們的方案相似的地方——他們也打算將海底隧道和海上橋梁結合起。
而且,他們用的也是沉管法。
這是韓國第一次使用海底沉管法,和華國一樣,他們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安裝管道。但他們找了五十多位荷國的專家,每次安裝沉管時,就會專家幫助他們進行安裝,保證沉管順利進入預定的位置,完成銜接。
而這條海底隧道,總三千七百米。
但宋修竹要完成的隧道,是六千七百米。
幾乎是對方的兩倍。
別說翻一倍,沉管每加一個管道,都是著巨大的風險。
韓國拒絕了他們的參觀要求,無論是安裝設備,還是施工現場,都不讓靠近。
以,他了荷國。
沉管隧道,最大的兩個問題,一是沉管的制造,二是沉管的安裝。
制造方面,華國沒適合的制造模板,安裝方面——因為伶仃洋特殊的海洋環境,以往的安裝技術都不適合,世界上只領域里的少數幾個頂尖公司能應對這樣的安裝難題。
從他提沉管隧道這個方法開始,宋修竹就知道任務不簡單。
到了酒店,他符合條件的公司篩選了一次,拜訪了多個相關專業的公司。
最后,選定了符合條件的,最好一家公司。
然而談判進展的并不是很順利。
“宋先生,你主持過多個國家的隧道修建工程,應該知道這項技術的價值,1.5個億,并不貴——你們要修建的是世界上最的海底隧道,如果沒最好的技術,沒最好的安裝指導,你知道會造成么樣的后果。”
對方說,“而我們公司,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你不會再第二個合適的選擇。”
就是因為他知道價值,以才更明白,對方是因為依仗,才開出這樣的價格。
1.5個億,不是人民幣,而是歐元。
換算成人民幣,是15個億。
15個億,并不是整個沉管隧道的價格,而僅僅是在核心部分的一技術支持。
但他們說得對,他是宋修竹,他不會退而求其次,也不會選擇差的方案,他決定的方案,選擇的技術,必然對工程而言,是最佳的,不是華國一流,而是世界一流的標準。
但華國和國不一樣,華國在這方面,太多的空白。
這就是謝雁他們,在華國常遇到的事情嗎?
不是沒技術,而是付不起被坐地起價的技術價格。
當年滬城修斜拉橋,國產拉索也是這樣被逼出的。
“如果你想好了,第二天,我們談簽約。”
對方說,“你一整晚的時,宋先生。”
直到深夜,宋修竹依然坐在電腦面前,看著上面的數據。
十五個億。
天快亮的時候,他拿起手機,發了一條短信。
短信的內容很簡單,只幾個字。
“五小時后簽約。”
助理敲門進,問他,“去嗎?”
他拿起架上的套,“去。”
**
“不不不,宋先生,我向你誤會了,”
對面的談判人員雙手放在腿上,背靠沙發,“你沒和我們討價還價的籌碼,之前說的價格,已是我們能給出的最優惠價格了,只要你同意,你們最大的技術難題,我們就能給解決。”
“我沒一個多億,只三千萬歐元。”
宋修竹說,“我們可以不要安裝幫助,不要其他的附加設備,只要一個沉管模板。”
三千萬歐元,是三個億的人民幣。
“三千萬?你在開玩笑嗎?”
對方笑了許久,“我可沒見過這樣談生意的。”
宋修竹的手機響了。
只響了一下。
他看了,很快收起了手機。
“我們不會讓步,你要清楚,技術掌握在我們手里。”
宋修竹抬頭,頓了頓,才道,“那我們就沒么好說的了。”
他的表情和剛才不一樣。
對方終于意識到,一直被他們拿捏的很死的買家,似乎并沒他想象中那么簡單。
但是,沒他們,對方去哪里找合適的技術,去找專家?
別的公司,技術沒他們高,模板沒他們精確,但是要價不會比他們低。
“打擾了,”
宋修竹起身,“我很希望我們能達成合作,但遺憾的是——”
他話沒說完,但對方已明白,宋修竹不是在演戲,而是真的要放棄他們了。
“這個價格——”
對方叫住了他。
宋修竹轉身。
對方頓了頓,深呼一口,才道,“我們是不會降低的,就算你用這樣的態度……怎么說呢,如果下次你再,我們不會給你這個最便宜的價格,你明白嗎?”
“我們的時很寶貴,而你的放棄,意味著你將錯過最好的價格。”
“我明白。”
宋修竹轉身離開,沒回頭。
回去的車上,助理問他,“宋先生,找到其他代替公司了?”
“沒,”
他低頭,點開那封短信。
助理不敢繼續往下問,因為他的表情并不輕松,而助理也意識到,他們的問題并沒解決。
修的手指掠過屏幕。
那封短信也很短。
“回的時候發個信息,我們要去野炊,你不?”
發件人:她。
**
野炊的地方,在海邊。
搭了四個帳篷,方斯聞和蘇擎一個,宋修竹一個,謝雁一個。
系統:等等……?
好吧,其,都是方斯聞一個人搭的,他表示這幾個高智低能玩家,并不能給他在搭帳篷上提供太多幫助。
而他確信,他們不是不會,只是懶。
以,他算了一下,只搭了四個。
五個帳篷,
可以,但是沒必要。
黃昏落日,海面平靜,沙灘上還其他野營的的人的帳篷,雖然離他們一定距離,但遠處的歡聲笑語,還是不時能傳過。
蘇擎坐在沙地上,點燃了篝火。
方斯聞在收拾烤架。
謝雁帶了魚,在處理。
至于宋修竹——
在看海。
蘇擎指著遠處那個清冷帶著小說男主息的背影問,“誰他叫過干活?”
謝雁說,“我很忙。”
方斯聞轉頭,“如果你想吃好的烤魚,就不要繼續指使我。”
蘇擎最后親上場,宋修竹拖了過,然后一袋肉扔在他面前,“切開,串起,擺好,懂?”
宋修竹:“?”
落日是一眨的事情,海面上金光消失了,青色慢慢從頭頂蔓延至海平線,星星在頭頂微微閃爍著。
他們一句沒問他隧道的事情。
蘇擎說,“還記得上次我們烤魚是在哪嗎?”
“落谷河。”
謝雁說,“那里也很涼快。”
方斯聞拿起串好的魚,放在火上。
宋修竹也靜靜坐著,看著遠方。
“落谷河的云端大橋竣工后,我們沒回去看,”
蘇擎拿出手機,點開照片,湊近給謝雁看,“但他們給我拍了照片發過。”
“他們?”
“當地的人,”
照片上的大橋,在云端隱隱而現,云海翻滾,如同仙境。
“你還認識當地人。”
“買魚的時候留的電話號碼,現在他們改用微信了,我正好隨手加了一下。”
“魚不是你在河里抓的嗎?”
方斯聞說,“我覺得你適合捕魚業。”
蘇擎踢了踢他的凳,
“我還說你適合餐營業呢。”
他說,“是后面買魚給老吳他們燉湯的時候,你忘了,我們吃——”
蘇擎比劃了一下,“當然抓的更香,當時那么忙,誰空再去抓魚。”
宋修竹么也沒說,只是收回目光,看著篝火。
他應該嗎?
收到短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了,可是了,覺得好像不該。
魚肉的香味漸漸出了。
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不是宋修竹,是蘇擎。
“他干嘛?”
說的是宋修竹,誰都能聽出。
宋修竹說,“你很直接。”
方斯聞點頭表示贊同。
謝雁攤手,“不是你們要叫他的嗎?”
“我么時候叫……”
蘇擎一愣,他靠近謝雁,問,“你看到了我的電腦?”
方斯聞涂了點醬料在魚身上,瞥了蘇擎,“你還真給他發了郵件?”
宋修竹發言表示清白,
“我并沒收到他的任何邀請,包括郵件。”
“你的辦公室,只要你熬夜,從不關門,”
謝雁說,“而且,你在打聽么,研究么,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
她說,“我人叫了,你們說吧。”
宋修竹已做好了回答的準備。
怎么說?
沉管隧道,沒談攏,他國的設備和工程不允許他們參觀學習,技術公司獅大開口,一切都回到了起點。
再好的廚師,沒食材,也不能空手變出美食。
方斯聞嘆了口,說,“那我先吧。”
他扶了扶鏡,“沉管的制造兩個難題,作為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管道,第一,它的鋼筋結構本身需要一個生產模板。”
這個模板,就是用三個億,荷國的公司也不愿意給的東。
“第二,就是材料本身,高性能混凝土。”
蘇擎也不藏著了,“我聯系了華國多家工廠,雖然動化模板難度很大,而且,他們沒見過也沒做過,但是,可以試一試。”
不管能不能試,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必須要造。
“一個混凝土材料方面的專家,她已在沉管廠里的驗室里開始工作了,雖然環境很惡劣,但我相信他們的,可以造出符合要求的沉管專用混凝土……”
方斯聞的話最。
他們一人幾句,很快說完了。
最后是謝雁。
她說,“但是,安裝技術方面,還是要你,沒專家,全靠華國,的問題,都要你面對和解決。”
每一段沉管的重量,相當于一座航母。
“三十三段沉管。”
蘇擎看著他,問,“你能行嗎?”
他們沒問他么問題。
沒奚落,沒詢問,他們給他的,只答案。
一個他們能做到么地步的答案。
宋修竹此刻才明白,為么即便他們當時在國內面臨那么多困難,那么多問題,不只是技術上的,還濟上的——卻依然能創造出那么多奇跡的原因。
“如果我是會說出不行這兩個字的人,謝雁當初就不會找我負責隧道工程。”
這是宋修竹的回答。
“那就好,我們的項目里,可不允許出現‘搞砸’這兩個字。”
蘇擎滿意了,最后問他,“還別的問題?”
宋修竹看著三個人,忽然笑了一聲,目光落在方斯聞的手上。
“這條魚烤好了。”
他說,“我餓了,能吃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