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色彩的調和與對比
色彩中不僅有素描關系,更關鍵的是調和色彩,對比色塊,通過調和與對比,表現出水彩的豐富內容。
1.明度的調和與對比
色彩是有明度的差異的,如黃橙色明度高,藍紫色明度低。繪畫時應通過明度關系的合理運用,表現畫面中物象的明暗、黑白。如圖2-84所示,天空的亮部用黃色系鋪色,而烏云則用藍灰色填涂,建筑更暗,用佩恩灰等色塑造。
又如圖2-85,夕陽的亮色運用黃橙色鋪出,上面的天空稍重,就加了冷色,遠處的樹叢最重,用了藍紫色加綠去畫。
2.純度對比
說得通俗一點,用一種顏色去畫就是純,調和得顏色越多,越不純。不同純度之間的對比,會體現物象的空間。我們用肉眼觀察,離我們近的純度高,顏色顯眼,離我們遠的純度低,相對灰或暗淡。如圖2-86所示,前面的草地基本上只用了草綠和一點點檸檬黃,純度很高,后面遠處的樹木和山本身應該是綠色的,但隨著空間的推后,純度越遠越低,直到灰蒙蒙一片。
同時,顏料量的多與少也可以改變純度。如圖2-87所示,近處的房子色彩濃郁,純度高,顯得實在,離我們近;遠處的房子加了冷色調和,同時顏色量稀一些,較近處的房子來說,更灰更暗淡。這種純度和濃度的對比可以增加畫面景物的空間感,加大畫面的張力。
3.冷暖的調和與對比
我們有時候會對色彩出現主觀感受,如藍、綠、紫色顯冷,紅、黃、橙色顯暖。通常,我們會認為遠處、背光、暗色區域偏冷,近處、受光、亮色區域偏暖。
如圖2-88所示,為遠處的山增加藍色等冷色進行調和,為近處的樹木和植被增加土黃等暖色進行調和,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前后關系。其實我們近看山的時候,山上也是有一棵棵樹的,但是空間的不同改變了遠處與近處在畫中的冷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