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他在井岸來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語:“為何不是八口泉眼,若是八口泉眼,即可在體內擺出‘罡步’步法,將七大奇穴貫通······?!?br/>
突然,楊干自他身后,大聲道:“譽兄入魔了,大井明明八口泉眼,為何你也與俗人一般認為是七口泉眼?”
楊譽正迷惑不解,聽他一說,奇道:“明明七口泉眼,人人得見。為何說它有八口泉眼,你有什么想法?快些說來,若是無理取鬧,罰你三天不許說話。”
楊干最愛言論,一刻半刻不啟齒說話,見到小狗也要問好三聲,在‘神雕谷’中可與他相處聊心的唯有楊譽一人,聽聞“罰你三天不許說話”還不如一劍刺死來得痛快,他干咳三聲,說道:“這要講一個長長的故事,才能一一言明,譽兄要聽長一點,還是要精簡一點?”
楊譽知他說起話來,便止不住嘴,急道:“精簡一點?!?br/>
楊干搖頭晃腦,說道:“從前有座橋,橋上有石柱,石柱有十八。有一天來了個和尚,和尚坐在石柱上數石柱,一二三······有十七根石柱,可是下得橋,再數一二三四五······有十八根石柱,于是他不停的上橋,又下橋,數啊數,但是得到的結果,總是上橋數十七根石柱,下橋數十八根石柱。嘿嘿,譽兄你說為什么?”
楊譽哈哈大笑道:“人人皆知的老故事,那和尚上橋后自身坐著根石柱不數,所以數來數去,橋上只有十七根石柱,但下得橋數時,已加上了他自身坐住的那根石柱······哎呀!”猛然,他腦中靈光一閃,大聲道:“對呀!為何我將大井這口大泉眼給忘了呢?這和尚數柱不就是暗寓奇門遁甲的遁嗎!《遁甲總序》說:古法遁者,隱也,幽隱之道。遁,意為逃,回避,陷去。七大奇穴本陷人體肌膚之中,人體就像這口淺水大井,七大奇穴就像七只泉眼,為何我像那和尚,將七口泉眼坐著的大井這只大泉眼不數呢!······哈,哈,哈!”他想通此層道理,不禁失聲大笑。
按著忙將如何使‘罡步’步法轉換為體內穴道練氣法門,一一相告楊干。
楊干聽后,激情亢奮,說道:“終于可以出谷了,終于有機會出谷了!······?!?br/>
楊譽激動的也是熱淚長流,腦中慢慢浮現七年前刻骨銘心的一幕,七年前那個視自已為知心朋友的大姐;那個整天教自己武功的大姐;那個為自己拂琴解曲,吟詩誦詞的大姐;那個私下還會大講武林奇事,江湖豪杰的大姐,終于奉著‘神雕令’獨自跨出了‘神雕谷’,當時自己追著大姐蒼涼的背影悲天嚎哭,一定要隨大姐而去。雖被父母拖住,但那傷心悲情,久久不能釋懷,獨坐井旁,大哭三天三夜。
也在那時與谷中第一大賴蟲楊干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兩人相互傾述: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地,看看美如仙境的西湖;去黃河之濱,看看黃河是不是真像李白所說那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去感受昆侖山那種‘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氣魄。哈,哈!再去腳踢少林,拳打武當,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啊!當時一方豪言堪侃,不知不覺蒙生闖蕩武林的渴望。但沖動過后,發現自身畢竟年幼,武功低微。為實現心中那扎根的渴望,每日十個時辰勤練武功。十五歲生辰那天,父母突然要傳授自己‘神雕谷’三大絕學。驀地有股莫明的感覺涌上心頭,深埋內心的那種渴望,變得清皙起來,那闖蕩武林的渴望不再是為追隨大姐,不再僅僅是去到天涯海角放逐,而是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那一刻不但拒絕了習練三大絕學,也拉開了闖關出谷的序幕。三次闖關失敗,心靈所受創傷無法言語,此刻終于悟通內功速成之法,強按心中狂喜,經半年之苦研,自己創出了‘鴻雁劍法’‘神龍掌’,而楊干也創出了‘飛龍劍法’及‘飛龍十八掌’,事后兩人將內功心法命名為‘七脈神功’······。”
楊守見他一語言畢,便既出神發呆,眉間神色,時喜時愁,像是勾起些許心事,卻將自身冷落,忖道:“若是武林中敵對廝殺,乘他分神之際,猝然猛攻,豈有不取他性命之理!譽兒畢竟年幼!”暗自感嘆一聲,冷冷喝道:“自創武功有何了不起?竟這等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全無謙謙君子風范,焉能出谷,成就君子之德。”
楊譽被他一喝,自往事情懷中驚醒,知兩人交手打斗之際,驟然分神感懷舊事,實是對父親大為不敬,但聽父親嚴辭責訓,本要欲出歉愧之言,卻掐在喉結,囁嚅一陣,“哼”聲道:“爹爹,時時以君子道德訓斥孩兒,可爹爹卻以一句‘先祖遺命’將楊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深困‘神雕谷’。令其海河不得見,鬧市不得聞,春夏秋冬似木頭般倦倦不息勤練武功。隱居——隱居,若隱居才是君子,孩兒不要做隱君子,孩兒要做大英雄?!彼豢跉庹f出積抑心中多年的言語,顯得激動異常,說完“大英雄”三字,更是豪氣風發,神采奕奕。
楊守見他越說越出軌,言語之中竟是質責之意,忍怒道:“三國時著名豪杰諸葛亮,尚未入世之前,一直隱居隆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齡屈滿二十五時,被劉備三請才甘為軍師,出山輔佐漢室,終功成名就。隱居是為求一種靜心的環境,唯有靜下來,才能安下心,沒有這等心境,怎能潛心研修無上武學。隱居需要付出種種代價,如不能窮眺四海,不能縱意所為等亦是必要之舉······。”